司馬懿的兒子成人中龍鳳,諸葛亮的兒子卻名不副實,只因教育不同

陸游有一句家訓比較廣為人知,向來被當作家庭教育的模板:“後生才鋭者,最易壞。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意思是説,孩子們小時候就表現得十分聰明,其實不算好事,父母應該引起重視,注意引導,否則奇才很容易變成庸才。
司馬懿的兒子成人中龍鳳,諸葛亮的兒子卻名不副實,只因教育不同
換句話説,就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相信大家都見過一些小時候特別聰明的孩子,他們長大後的表現,總讓人覺得和小時候差異太大。家教是門學問,三國時期,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小時候就屬於陸游講的“神童”,但他長大後的情況,只能用“一言難盡”來形容。
至於諸葛亮本人向來被視為智慧的化身,他既是西蜀地區的人們尊崇的丞相,也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代表人物,向來備受推崇。諸葛亮本人並不完美,但我們總會覺得他完美,因為諸葛亮的優點蓋過了缺點,但提起諸葛亮的兒子,大家的評分就有些低了。
司馬懿的兒子成人中龍鳳,諸葛亮的兒子卻名不副實,只因教育不同
嚴師不一定出高徒,虎父也能教出犬子,這是很常見的情況,並不是光出現在諸葛亮一人身上。當然,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也算不上無用,只是有些名不副實,他的美名在蜀漢可謂人人皆知,被大家寄予厚望,但他最終的結局是因為猶豫不決錯過戰機,被魏國大將鄧艾擊敗。
諸葛瞻死在了這場護蜀戰鬥中,備受後人詬病。對比之下,司馬懿的兒子卻總給人一種“人中龍鳳”的印象,這種印象主要是司馬師、司馬昭兩個嫡子帶來的,司馬懿的第9個兒子司馬倫,也是庸才。不過,司馬師、司馬昭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他倆屬於父親親手培養的人才。
司馬懿的兒子成人中龍鳳,諸葛亮的兒子卻名不副實,只因教育不同
兩人的才華不但體現在朝政上,也體現在帶兵上。兩人都沒有稱帝,但卻先後接過了司馬家族的權杖,為司馬家族取代曹魏、建立晉朝打下了基礎。一直以來,大家對諸葛亮的印象都比司馬懿好,為什麼兩人教出來的兒子,情況對比卻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呢?
原因很簡單:諸葛亮教兒子做“君子”,而司馬懿卻教兒子做“小人”。這裏的君子、小人沒有涉及道德問題,只講了人辦事時的兩種態度。就好比我們參加工作時會碰到兩種類型的上司——一種談情懷、談君子之道、人生情操,強調不要計較眼前的利益,應該為理想奮鬥;
司馬懿的兒子成人中龍鳳,諸葛亮的兒子卻名不副實,只因教育不同
另一種就簡單粗暴多了,直接告訴你我能給你多少錢,你要為我做哪些事,談得攏合作,談不攏告辭。諸葛亮寫《誡子書》教兒子做君子,因為他在蜀漢的地位、人氣、形象都擺在了那裏,他自然看重家風,不希望兒子行差踏錯讓諸葛家族蒙羞;而大家也出於對諸葛亮的尊敬,不停地誇諸葛瞻,誇得他有些虛浮起來,這種虛浮沒有才能補充,是致命的。
司馬懿的兒子成人中龍鳳,諸葛亮的兒子卻名不副實,只因教育不同
而司馬懿帶司馬師、司馬昭的方式,跟諸葛亮不一樣。他不像諸葛亮一樣擁有牢不可破的地位,打從一開始,司馬懿就是小心翼翼在曹魏求生存,經歷了大起大落,他把兩個兒子帶在身邊,他們目睹了父親如何機智周旋,言傳身教之下,自然明白怎麼做實事。當然,兩家教育還有更多不同之處,這裏只探討“辦實事”方面,至於更多的內容,就留待大家賜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0 字。

轉載請註明: 司馬懿的兒子成人中龍鳳,諸葛亮的兒子卻名不副實,只因教育不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