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什麼説“康乾盛世”是一場自欺欺人的鼓吹?乾隆究竟有多荒唐?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經典

馬克思曾評價鴉片戰爭:“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於現狀,人為地隔絕於世並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註定最後要在一場殊死的決鬥中被打垮。”
馬戛爾尼覲見乾隆
這就是18世紀末,兩大強國之間的第一次正式接觸。
正是這次不太理想的接觸,馬戛爾尼看清楚了乾隆皇帝和他的大清朝的盛世危機。
如果不傲慢,清朝居然能發明飛機?
馬戛爾尼的失望,倒不是吃小斯當東的醋,而是因為清朝極其傲慢。
英國其實早就料到這一點,但絕沒想到能傲慢到這個地步。
馬戛爾尼打着為乾隆祝壽的名義,為的是打打感情牌討老皇帝的歡心,進而商量通商事宜。
馬戛爾尼隨團畫家筆下的大清朝
馬戛爾尼本來料想,就算清朝再傲慢,見了這些好東西總會羨慕吧,結果乾隆皇帝一無所好,他派去受理的大臣福康安也是如此。
馬戛爾尼覲見乾隆漫畫
乾隆大為光火,見朕不跪,想造反嗎?
本來就挺看不上英國人的,如此一來,乾隆對這幫人更不感冒了,至於他們帶的神馬玩意兒,也懶得關心了。
有什麼東西大清造不出來?乾隆大手一揮,收起來吧,朕不想看。這一揮,讓中國與世界頂尖科技擦肩而過。
此時的西方世界已經邁入工業革命的宏偉殿堂,從蒸汽機到現代交通郵電,從規模化工業到繁榮的世界貿易,從基礎科學理論到實際科學技術,從遠洋海船到實戰威力強大的近代槍炮,都已經領先東方一個身位。
馬戛爾尼隨團畫家筆下的清軍官兵
中國人早在春秋時期就夢想着做飛鳥上天,這會兒英國人主動把飛天科技送上了門兒,大好機會,就被乾隆這麼硬生生錯失了。
想秀一下肌肉,卻露出了贅肉
薑老辣,人老精。
別看乾隆皇帝傲慢,但對外國人,他的防備之心也挺強。
彼時英國人的足跡已經侵入南亞和東南亞,清朝廣東洋行的貿易大宗,基本上都是與英國來往。
英國通過很多場合和渠道向清朝提出貿易需求,但清朝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並不需要英國廉價的紡織產品。
馬克思老人家罵資本家每個毛孔都是骯髒的,罵得一點也不虧。
乾隆雖然老了,對鴉片貿易的危害豈能視之闕如?
英國使團到達中國沿海後,聽説他們帶來了炮艦,乾隆便讓定海總兵擺出軍陣迎接,以震懾英國人。
馬戛爾尼對沿途的招待讚不絕口,但對清軍落後的軍陣卻不以為然,那些奇怪的密集陣形,難道不是火槍火炮的活靶子嗎?
清軍的兵器,居然大部分還是弓箭、大刀、長矛,這怎麼敵得過已經全部熱兵器化的西方軍隊?
清軍水師船上的導航設備,還是最原始的司南儀,海航時既無法標定緯度,也沒法校正航向,只能在近海行駛,一出遠洋肯定玩兒完。
更可悲的是,英軍操演了一次海軍64炮大船的進攻,清朝基層官員被先進的火炮技術嚇得心膽俱裂,馬戛爾尼看在眼裏,樂在心裏。
此外,雖然不遭乾隆待見,但是馬戛爾尼一行人並沒有閒着。
他們探明瞭從寧波到天津大沽口以及從大沽口到通州的航道,還對北京、通州、定海等中國城市的防衞設施進行了細緻觀察。
鴉片戰爭,英軍為什麼會選擇定海為第一座攻打的中國城市?因為英國使臣早就詳細測繪了定海城的防衞佈局。
恩將仇報的英國人
乾隆接見英國使團,還有一個很諷刺的八卦。
小斯當東是使團成員老斯當東的兒子,年僅12歲就當了翻譯。
那位看官説了,大英帝國好歹也是有頭有臉的大帝國,難道連個像樣的翻譯都沒有,何至於讓12歲的小孩上陣。
您別不信,英國還真沒有合格的翻譯。
馬戛爾尼隨團畫家筆下的大清朝官員形象
英國安排使團時,遍訪整個歐洲大陸,居然找不到一個能勝任英漢翻譯的人,找了八百圈,只找到兩個會拉丁文—漢語互譯的華裔基督教神父。
這兩個神父離開中國多年,對清朝官方語言習慣根本不瞭解,神馬知乎者也、遐方遠賓,翻譯得稀裏糊塗。
好在小斯當東天生聰慧,到了中國後一直積極學習中文,他居然在謁見乾隆皇帝前夕,把中文學了個大差不差,不管是口説還是手寫,都像模像樣。英國方面呈遞的國書漢文版,都是這位小斯當東手抄的。
看着外國人學中文曲盡其妙,乾隆爺龍心大悦:看見沒,外國小孩誠心向化,沒幾天就學會我天朝語言。
然而乾隆絕對沒想到的是,他把小斯當東視若孫輩孩童,小斯當東卻毫不領情。
馬克思像
落後就捱打,這個道理人盡皆知,可是像清朝這樣,讓機會從眼前白白失去,還自欺欺人地覺得自己挺厲害,這番打,捱得就更痛徹心扉了。
萬事萬物都是發展着的,任你曾經如何強大如何領先,如果不緊跟時代變化,一直停留在舒適區,甚或是驕傲自大,愚蠢顢頇,那就無可避免地會被時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