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減輕考試壓力,從“育分”轉到“育人”

由 忻素芹 發佈於 經典

【考試評價之變】

光明日報記者 姚曉丹 楊 颯 劉博超

課內更有效率,課外更加愉悦。學生的笑臉更多、教師的信心更強、家長的眉頭更舒展。

“雙減”實施一年來,隨着一些深層次矛盾的解決,基礎教育生態發生了明顯變化。然而,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根本上的原因還是在於評價之變、均衡之變。從“育分”到“育人”,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成為衡量標準,教育均衡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撬動綜合改革向縱深推進,家長育兒觀念和學校教育理念也在發生深刻變化,有利於發展素質教育的氛圍日漸濃厚,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

這一年來,“雙減”對考試評價“指揮棒”有哪些影響?教育均衡如何進一步推進?光明日報記者對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進行了專訪。

1、細化專業指南:引導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強化

記者:一年來,義務教育形態發生很大轉變,其中有很多生動的場景,如果讓您選一個“最”,您認為,最可喜的變化來自哪些方面?

負責人:義務教育學校和廣大教師主動作為,勇於擔當,積極奉獻,為落實“雙減”作出了重要貢獻。過去這一年,學生作業負擔有效減輕的目標基本實現了。

一方面,作業總量時長得到有效控制,地方和學校普遍建立作業管理制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的學生由“雙減”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另一方面,作業設計水平不斷提高,有17個省份專門出台了作業指南或者作業設計指導意見,教育部還專門組織專業力量研製了《學科作業體系設計指引》和8個學科24冊基礎性作業,並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上供各地免費使用。第三方調查顯示,87.8%的學生感受作業量明顯減少,85.9%的家長感到教育焦慮得到緩解。

6月24日,湖南省永州市新田縣龍泉四小學生在課後學習打腰鼓。劉貴雄攝/光明圖片

在課後服務上,基本實現了“校校開展全覆蓋”,全國97%的縣區建立了課後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各地各校“一校一案”開展課後服務,充分挖掘校內資源,努力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活動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課後服務不僅有效解決了家長“三點半”接孩子難題,而且成為彰顯辦學特色、促進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徑。第三方調查顯示,有88.3%的學生表示喜歡學校的課後服務。

在課堂教學上,堅持向管理要質量,圍繞“教師應教儘教、學生學足學好”目標,狠抓課堂教學質量。目前,有21個省份專門出台了分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或者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指導學校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嚴格落實教學計劃,強化教師備課和校本教研,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為有效支撐“雙減”工作,我們升級開發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在服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豐富課後服務內容、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升級後的平台包含10個版塊、53個欄目,資源總量達3.4萬條,是改版前的3.1倍。其中課程教學板塊覆蓋各年級、各學科,涉及30個教材版本共19532課時;課後服務板塊有科普教育、體育鍛煉等6個欄目,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去年秋季學期,平台月均瀏覽量達4.5億,今年3月改版後,4月份瀏覽量達12.7億,到7月份平均每月瀏覽量8億左右,受到社會普遍好評。根據380多萬份隨機問卷調查,平台滿意度超過85%。平台已有3.1萬條資源被用户點贊,佔資源總數的90%。

記者:一串串沉甸甸的數據背後,教育部在落實和推進學校“雙減”工作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負責人:一年來,教育部把“雙減”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作為部黨組和教育督導“雙一號工程”,盡鋭出戰,強力推進。校內堅持一手抓減負,一手抓提質,以“雙減”撬動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指導學校做到“三個提高”,大力提高作業管理水平、課後服務水平、課堂教學水平,進一步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

一是出台配套措施,制定關於加強作業管理、強化課後服務、規範考試管理、探索暑期託管等助推“雙減”落實的配套文件。

二是推動綜合改革,教育部成立了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強化教學改革指導;加強基礎教育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工作,發揮輻射引領作用;建立了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示範區,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先行創建工作;深化質量評價改革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進一步發揮考試評價指揮棒作用,助力“雙減”更好落實。

三是利用數字化賦能。升級建設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強化資源供給。

四是健全工作機制。建立了直通20萬所義務教育學校的“雙減”工作直報監測平台,形成雙週通報、每月調度、社會監督的抓落實機制。

2、調整考試評價:撬動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深化

記者:考試評價,一直被人們稱為“指揮棒”,在於其背後對教育生態的深刻影響和引領。招生入學制度一直以來也備受廣大家長關注。“雙減”一年來,考試評價、招生入學等方面有哪些改革?

負責人:“雙減”不是目的,是手段。通過“雙減”,進一步撬動基礎教育整體變革,系統推進課程教學、考試評價和招生管理改革,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重塑基礎教育生態。

切實加強考試管理工作。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推動各地各校大幅壓減考試次數、規範考試命題管理、實行考試等級評價、合理運用考試結果,切實降低學生考試壓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今年年初,又專門印發了《關於做好2022年中考命題工作的通知》,指導各地進一步提高中考命題質量,切實做到依標命題、難易適度、學考銜接,堅決不考高中階段、校外培訓和社會競賽內容,促進“雙減”有效落地。

健全質量評價體系。陸續出台了義務教育、普通高中學校、幼兒園三個質量評價指南,明確提出了評價的重點內容、關鍵指標和考查要點,對評價方式、評價實施、評價結果運用和組織保障等提出明確要求,整體構建了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基礎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更加註重綜合評價和增值評價,引導樹立正確教育政績觀和科學教育質量觀,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部署推動各地各校對標研判、依標整改,持續提升辦學質量水平。完善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細化了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勞動與社會實踐五個方面的評價內容和要求,引導學生增強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6月27日,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第二高級中學教師為學生報考志願出謀劃策。康紅軍攝/光明圖片

嚴格規範招生管理。實現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並從實際出發,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夠均衡的地方,穩妥推進多校劃片,採取隨機派位方式入學,並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小學初中強弱結合對口直升、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薄弱初中學校等方式,均衡入學機會。深入推進中小學“公民同招”和普通高中屬地招生,堅決遏制違規跨區域掐尖招生,維護良好招生秩序。切實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工作,堅持“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含政府購買學位)達90.9%。

為有效推進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工作,教育部建立了首批12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覆蓋東中西部地區和直轄市、副省級市、地級市、縣級市等,推動結合不同實際深入探索落實中央關於基礎教育重大決策部署、完善基礎教育治理體系、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各實驗區在強化黨委政府統籌協調作用、落實“雙減”、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推進教育數字化等方面深化改革,取得了積極成效,並有效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正從深水區突圍。

3、完善質量評價: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記者:除了考試評價之變,關於“好學校”和“高質量”的評價標準也在發生變化。其實羣眾最關心的,就是一句話,能接受公平優質的教育。那麼,在縮小差距、促進均衡、整體提升上,這一年來,有哪些積極舉措?

負責人: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是確保“雙減”全面落地的治本之策。2021年年底,我國義務教育全面實現了縣域基本均衡,這是義務教育發展史上又一個新的里程碑。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和2035遠景目標的部署,下一步重點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滿足人民羣眾“上好學”的美好期盼。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也是深入落實“雙減”的重要任務,一年來我們對此進行了認真謀劃和積極推動。

6月26日下午,廣西南寧市考生中考結束後衝出考點。喻湘泉攝/光明圖片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四個更”,即全面發展的理念更鮮明、標準化建設程度更高、教師隊伍更強、人民羣眾更滿意。2021年年底,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工作的通知》,從全國範圍內組織遴選135個縣區率先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工作,提出了20條攻堅清單,着力破解重點難點問題,探索優質均衡實現路徑和有效舉措。教育部還指導各地制訂了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規劃,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等重大工程項目,進一步補短板、兜底線,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

推進優質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來共同做好這項工作,教育部今年還將推動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進優質均衡發展。在實施路徑上,重點是以“四化”縮小“四個差距”,即以推進學校建設標準化為重點,加快縮小區域教育差距;以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為重點,加快縮小縣域內城鄉教育差距;以推進師資配置均衡化為重點,加快縮小校際教育差距;以推進教育關愛制度化為重點,加快縮小羣體教育差距。力爭到2035年,整體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確保適齡兒童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