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黨爭引發的思考沒有最後的勝利者,反而加速了明朝滅亡

明朝中後期,政治日益敗壞,自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廢除了張居正所立下的許多治國良策,因為他魯莽的行為,導致以宦官,王公大臣為首的封建統治階級力量重新登上歷史舞台,操縱朝政,影響國家,明朝政治的混亂,也讓周邊臣服於大明的國家蠢蠢欲動,關外滿族便是其中之一,大明軍事力量的削弱,讓他們看到崛起的希望,最終,他們敢於嚮明朝亮劍。

朝政黑暗,制度凋敝,很多關心國家大事的讀書人站出來,發出改革弊政的聲音,東林黨是明末尤為強大的政黨之一,他是由顧憲成所創立,顧憲成曾任吏部文選司郎中,後來因事惹怒萬曆皇帝,被革除一切功名,遣送回家,面對朝政的弊端,顧憲成回到家鄉後從事講學活動,東林書院是顧憲成最初的講學地方,他常常在這裏對來人表達自己思想,品評人物,抨擊當權派,影響了很多人,這也是東林黨雛形,明朝末年,除了東林黨,還有浙、齊、楚、宣、昆各黨派,在這些人中,浙黨勢力最大,其領袖沈一貫等人曾任內閣首輔。

明末黨爭引發的思考沒有最後的勝利者,反而加速了明朝滅亡

一切黨爭的目的,實際上都是為了本身的權力

黨爭起源於萬曆年間爭國本一案,一直延續至明朝滅亡,在此期間,各大政黨對對方用盡手段,並且利用京察制度作為打擊對方的手段,而説白了,一切黨爭的目的,實際上都是為了自己本身的權力,想要更大的權力操控朝廷,實質上,這也是士族官員與皇權的相爭。

爭國本一案是黨爭的開始,而這個問題也就是圍繞着立太子一案説起,萬曆皇后多年不育,妃子王氏生下長子皇長子朱常洛,在他五歲時,萬曆喜歡的妃子鄭氏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按照明朝制度來説,萬曆應該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但是萬曆並不願意,他反而是想立朱常洵為太子,東林黨人支持的是皇長子朱常洛。

這個事拖了很多年,萬曆一直沒有確定最終的太子之選,直到1601年,浙黨領袖沈一貫升任內閣首輔,在當時朝廷大臣的認知裏,第一件大事就是確定太子人選,而沈一貫雖為浙黨領袖,但是他也不能反對所有官員的建議,因此,他只能上書給萬曆,要求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在沈一貫遞上奏摺的第二天,萬曆就下令確定立朱常洛為太子。

明末黨爭引發的思考沒有最後的勝利者,反而加速了明朝滅亡

自此,立太子一案經過近20年的爭執,終於落下帷幕,沈一貫也成為了當時大臣眼中的榜樣,萬曆死後,朱常洛繼位為帝,他知道東林黨人曾給自己的支持,因而在成為皇帝后,他也給了東林黨人厚報,任命劉一璟、韓曠、周嘉謨等人,這些人有的是內閣大臣,有的是吏部尚書,當然,他們還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全部都是東林黨人,不過朱常洛在位時間不長,僅僅一個月後一命嗚呼,在東林黨人的支持下,朱由校登上帝位,史稱“天啓皇帝”

朱由校能登上帝位,東林黨人付出了巨大的能力,他自然也厚報了東林黨,將他們全部升官趙南星,高攀龍,等等皆成朝中大臣,而東林黨人執政以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清除異己,東林黨一家獨大,浙、齊、楚、宣、昆各黨全部被他們一擄而下,不久後,這些人又重新回來,他們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閹黨”

天啓皇帝的聰慧,閹黨的崛起,以及東林黨的衰敗

有人將天啓皇帝稱為“木匠皇帝”認為他只會搞木匠,不會治國,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昏君,實際上我們從今天來説,天啓皇帝實在是當時最為聰慧的皇帝了,他身為皇帝,懂得馭下之道,為了防止東林黨人一家獨大,他又培養了一個政黨,那就是閹黨,這閹黨的領袖,便是魏忠賢。

明末黨爭引發的思考沒有最後的勝利者,反而加速了明朝滅亡

魏忠賢原名李進忠,出生於河北肅寧,小時候的經歷很悲慘,而他也不是一個極為聰慧的人,長大後成為了當地有名的地痞流氓,十多歲時,家裏為他娶了一個媳婦,但是魏忠賢對這個女人並沒有什麼好感,他嗜賭成性,後來家底都被他敗光,他甚至將自己的女兒都賣掉,這也讓他的妻子害怕的跑回了孃家,最終,魏忠賢決定去做一名太監,也就是為了混口飯吃。

朱常洛死時,魏忠賢正是李選侍的太監,後來李選侍被東林黨人趕出皇宮,魏忠賢就投奔到一個叫“客氏”的女人手下,這個客氏,就是天啓皇帝朱由校的乳母,朱由校登基為帝后,他封的第一個人,實際上並不是東林黨,而是客氏,也就是説,在東林黨與客氏之間,他更加與客氏親近一些。

在客氏的幫助下,魏忠賢的地位也一升再升,成為司禮秉筆太監,以及東廠提督,太監中的第一人,當時魏忠賢已經權大勢大,但是他也知道東林黨人很強,因而並不願和他們作對,因而他曾想和東林黨人做朋友,要知道,東林黨那些人都是飽讀詩書的讀書人,他們自詡為正義,最看不起的人,便是太監,他們可以接受所有人的友誼,唯獨不嫩接受太監,也因為此事,魏忠賢決定既然成不了朋友,便將他們作為對手。

明末黨爭引發的思考沒有最後的勝利者,反而加速了明朝滅亡

魏忠賢很會搞關係,再加上天啓皇帝對他的信任,以至於很多人前來投奔他,後來還搞起了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以及五百義孫等等,朝廷裏大多數的官員全部都投靠他,除了東林黨人,既然是敵人,魏忠賢便亮起自己獠牙,將很多東林黨人拉下馬,並且殺掉他們,以至於當時整個朝廷都聽他的,魏忠賢的拉攏,讓東林黨人感到無望,但是他們還是敢於鬥爭,譬如左光斗黃尊素等等,他們寧死也不屈服。

天啓五年東林黨人被閹黨一舉殲滅,從此,魏忠賢便開始了自己的”輝煌日子“控制着皇帝,想做什麼事就做什麼事,那個時候朝廷已經是一片混亂,整個天下也大亂,天災不亂,流民四處逃竄,這也直接導致了之後的農民起義。

崇禎繼位,閹黨覆滅,東林黨掌權後的復仇

天啓皇帝16歲繼位,他在位時,也有自己的兒子,只不過都被魏忠賢以及客氏兩人暗中害死,以至於7年後他死時,竟然沒有人可以接任皇位,最終,在天啓的安排下,他的弟弟朱由檢繼承帝位,他也就成為了明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史稱“崇禎皇帝”

明末黨爭引發的思考沒有最後的勝利者,反而加速了明朝滅亡

1627年,崇禎繼位,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隱忍,隨後憑藉自己的手段將魏忠賢革職遣送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魏忠賢知道命不久矣,便選擇自縊身亡,他死後,魏忠賢的死,也代表了閹黨的覆滅開始,崇禎隨即開始自己大刀闊斧的改革,他首先將東林黨人找來,讓他們重新掌握大權,對閹黨進行審判。

自12月開始到1628年的三月,足足四個月的時間,閹黨被東林黨人全部剿滅,在這個過程時,東林黨也做出了自私的一面,凡是反對自己的,無論你是不是閹黨,就會被認為是閹黨,就會被剿滅,這樣的行為,直接造成了東林黨再次的崛起,這一次的崛起,也代表了明朝加速的滅亡,東林黨人不擇手段的復仇,最終卻給明朝帶來了巨大的危害。

黨爭實際上在這個時候已經算是結束了,但是黨爭所帶來的後果,一直持續到明朝滅亡,直到最後,看似東林黨人一家獨大,但是卻並沒有真正的勝利者,拋去身份不談,他們所有人都是大明子民,而當關外滿族崛起時,這已經不再是明朝內部矛盾,而是一個民族與民族的矛盾。

明末黨爭引發的思考沒有最後的勝利者,反而加速了明朝滅亡

結語:明末黨爭引發的思考:沒有最後的勝利者,反而加速了明朝滅亡

東林黨人當時代表的是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強的利益,雖然也有代表平民,但是在大多數事情來説,東林黨人也是加速明朝滅亡的“元兇”之一,在審判閹黨期間,他們利用崇禎的信任,取消或者降低了許多海外貿易税、礦税、鹽税、茶葉税等税種,使得明朝政府每年的收入單一,這也造成了明朝軍事力量的削弱。

明末黨爭引發的思考:沒有最後的勝利者,反而加速了明朝滅亡,東林黨人看似勝利,實際並沒有,到明朝末期,本來黨爭就已經消耗了國力,再加上各地頻繁爆發的天災,以至於明朝最終走向了滅亡,而那個時候的東林黨人,實際上已經不再擁有最初的那些東林黨人的信念,他們完全只顧着享受,而不是匡扶國家。

對於明末黨爭,是否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它的出現,是歷史中的必然,而並非是偶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67 字。

轉載請註明: 明末黨爭引發的思考沒有最後的勝利者,反而加速了明朝滅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