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章守滕縣七天,一代名將以身殉國,妻兒後來如何?

眾所周知,台兒莊大捷是中國抗戰史上最為壯烈的戰役之一,正是這次戰役首次挫敗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華夏大地的囂張氣焰,大大振奮了中國人民抗戰的士氣,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改變了國際上對中國抗戰悲觀的看法,是一次偉大的勝利。
然而古語説的"一將功成萬骨枯"無數的先烈為了這次戰役的籌備和決戰付出了慘痛犧牲,其中國軍師長王銘章是國軍犧牲的少數高級將領之一,他在滕縣死守七天,被敵軍四面夾擊仍不放棄抵抗,終完成以身報國之志而名垂青史,犧牲時才45歲。
而他身後留下的4個子女如今都怎麼樣了呢?他們的人生際遇又是如何記錄着下一段歷史?
王銘章守滕縣七天,一代名將以身殉國,妻兒後來如何?
王銘章1893年出生在四川省新都縣,從小由叔祖父資助上學,小學畢業後就考入軍校,1914年從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被分派到劉存厚師當少尉排長,從此成為川軍的一員,參加過大大小小數次戰鬥。
七七事變後,全國抗戰統一戰線成立,王銘章為了贖回內戰期間殘殺人民的罪愆,主動請纓出川參加抗戰。
1937年年底,敵軍佔領南京,為了打通南北戰場企圖攻取徐州,徐州乃兵家必爭之地,全國上下都高度關注徐州會戰,但由於韓復渠的不戰而退導致魯南形勢十分危急,王銘章所在的第二十二集團軍正是在此時被調遣到魯南支援抗戰。
1938年1月,王銘章部部署在滕縣以北作戰,3月敵軍忽然大量增兵急攻鄒縣、兗州,集團軍總指揮孫震為加強守衞將預備隊一二二師師部調進滕縣城內,讓王銘章負責指揮一二二、一二四師,死守滕縣,保衞徐州。
王銘章守滕縣七天,一代名將以身殉國,妻兒後來如何?
3月14日,敵軍開始猛攻滕縣外圍,敵我兩方在戰鬥裝備上懸殊較大,川軍兵力薄弱武器破敗,很快外圍便被日軍飛機攻下,16日,敵軍集中炮兵火力向滕縣城內和火車站猛烈射擊,同時十餘架飛機盤旋在滕縣縣城上空轟炸掃射,滕縣告急。
王銘章在此危急時刻電詢總指揮兩個作戰方案,一是死守孤城,二是出城機動作戰,孫震的答覆是死守孤城,等待援軍,要王銘章親帶指揮部回城內作戰。王銘章接到命令,便昭告全城官兵死守滕縣,必以死報國。
16日中午,正面陣地被敵突破,王銘章重新部署軍隊,構築工事,隨時準備登城反擊。而此時援軍藉口機動作戰繞離滕縣,二十二集團軍總部被敵擊敗,與滕縣守軍失去聯繫,滕縣已經完全處於敵軍的四面夾擊之下,形勢十分慘烈。
敵軍見守軍死戰,便更加集中火力掃射城內,城牆被攻破後,王銘章親自到城中心指揮,由於敵人火力太過猛烈,他不幸身中數彈,壯烈犧牲。雖然滕縣最終失守,但這七天的頑強抵抗為後續的徐州會戰爭取到了時間,沒有滕縣死守便沒有台兒莊的大捷,中日戰局必將改寫。
王銘章守滕縣七天,一代名將以身殉國,妻兒後來如何?
王銘章將軍壯烈殉國後,得到了全國各界的高度評價,國軍政府追封他為上將,蔣公親自寫下"死重泰山"四字贈與其家屬,發治喪費用兩萬元,用上等棺木裝裹,李宗仁上將親自扶靈,沿途各地紛紛舉行隆重的悼念儀式。
據王銘章的小兒子後來回憶,將軍的遺體回到家鄉新都後,棺槨後面有一個透明匣子,匣子裏有一個木頭人穿着將軍死時的軍裝,軍裝上有七個血跡斑斑的彈孔。
王將軍出征前曾囑咐家人,這次遠征已抱着以死殉國的打算,若不幸遇難,就把多年積攢的薪水酌情留用贍養家庭和孩子們的教育,其餘的用在公益事業上,所以為秉承將軍遺志,王將軍的夫人將所有家產變賣後出資創建了私立銘章中學。
王銘章守滕縣七天,一代名將以身殉國,妻兒後來如何?
王將軍是一個家教甚嚴的慈父,在子女的教育尤為重視品德,孩子們很小的時候就要求背誦國文經典,從中學習做人的基本態度和基本禮儀,王夫人最常唸叨的口頭禪就是"抬頭三尺有神明"用以嚴格約束後輩們的言行舉止。
新中國成立後,王銘章將軍的故事依然在人民心中廣為傳頌。
198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追封他為革命烈士頒發烈士證書;2013年,台兒莊大捷75週年,王將軍的塑像在滕州隆重舉行揭幕儀式;每年的3月17日,都有全世界各地的王銘章將軍的親友回成都的將軍墓前祭掃。
王銘章守滕縣七天,一代名將以身殉國,妻兒後來如何?
王將軍犧牲時四十五歲,留下兩位夫人和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王道鴻,二兒子王道義,小兒子王道綱以及最小的女兒王道潔,除了王道綱與母親去往台灣外,其餘子女都生活在大陸。
大兒王子道義繼承父志參了軍,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時與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汪雲翔的女兒成親,並誕下一子王德明,王夫人英年早逝王德明便由外婆撫養成人;
二兒子王道鴻在50年代時作為知識分子下放到南坪縣教書,70年代返回成都後不久去世;
小妹王道潔的生活比較低調,一直不為外界所知曉。
目前王將軍唯一健在的子女便是去往台灣的王道綱,2015年時這位89歲的老人帶着自己的母親葉亞華女士終於回蓉定居。
在1951年鎮反運動火熱進行時,他們兩個離開大陸,一路上,輾轉奔波,嚐盡了人間辛苦,受盡了人間白眼,身上盤纏用光時不得不舉着一張寫有"我是抗戰名將王銘章上將遺孀……"的牌子沿街乞討,所幸蔣公知道後將他們接到台灣贍養,安排工作。
而在這個特殊時期最該感激的是給他們母子開過路條的無名英雄。當年葉亞華母子在大陸的政治身份是十分敏感的,和他們接觸也是危險的,然而仍然有好心人敢冒風險給這對女子開了綠燈,不禁感嘆人間真情可貴。
王銘章守滕縣七天,一代名將以身殉國,妻兒後來如何?
葉亞華女士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年輕漂亮,她到台灣後,擔任空軍文學課程的教官,軍銜是准尉。葉亞華在台灣生活期間,把蔣公為王銘章所作的墨寶全部做成匾額,供奉在家裏的祠堂。
1985年,兩岸關係緩和,葉亞華和家人舉家從台灣遷回老家新都,當時王銘章將軍的故居早已消失不見,是當地政府為迎接他們的回來重建的,葉亞華把那些匾額也從台灣運回大陸,建立"銘章祠堂",將匾額掛在客廳,王將軍夫人對將軍的深厚情誼由此可見一斑。
王銘章守滕縣七天,一代名將以身殉國,妻兒後來如何?
而小兒子王道綱終身未娶,鑽研佛法,如今在台灣台北新北寺生活,每年都會回成都看望父親陵墓。
斯人已離開人世八十年,然而英雄的故事卻離我們的心很近,激勵着我們思考在人生路上該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
我相信,在如今和以後,在滕州,在成都,會有無數的後輩被王銘章將軍的大無畏愛國精神感染,熱愛祖國,建設祖國,報效祖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62 字。

轉載請註明: 王銘章守滕縣七天,一代名將以身殉國,妻兒後來如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