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諸侯並起,戰爭不斷。
井田制的逐步崩潰,致使上層建築出現了動搖,隨之而來的是政治要做出相應的變革,才能繼續生存和強大。
相比較春秋的政治來説,戰國在政治上最大的變化,是“任人唯親”的選才標準無法維繼,取而代之的是“任人唯賢”。
而戰國時期,為布衣士子最先開通“捷徑”,當屬魏國莫屬。
戰國時期戰爭場面
魏文侯的任人唯賢,使得大批布衣士子爭相投奔魏國,這些士子中又以經世之才李悝,不世之才吳起,最為耀眼。
李悝在魏國的變法,可以説開啓了諸侯國爭相變法的先河,後來吳起在楚國的變法,商鞅在秦國的變法,皆是以李悝的《法經》為藍本,可惜的是這部創世之作已經失傳了。
不過李悝的功績也僅僅在政治上,而真正在政治、軍事上都有傑出成績的是吳起。
《吳子·圖國》記載:(吳起)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這意思就是吳起一生與諸侯大戰70餘次而無一敗績,那麼他為何沒被列入戰國四大名將呢?
戰國時期戰爭
吳起可以説是在魏強魏、在楚興楚的戰國名將,卻為何又被太史公評價為“刻暴少恩”?
對於太史公的這個評價,我們還得從他與妻子的事情説起。
吳起休妻,是為刻薄。
吳起,衞左氏中人也,使其妻織組,而幅狹於度。吳子出之。——《韓非子·外儲説右上 》
吳起,是衞國人,雖然戰國時期的衞國已經淪為了不入流的小國,但是此地人傑地靈,這地的人還特別會做生意,後來奇貨可居的呂不韋正是此地人,當然吳起的祖輩也是經商的,到了吳起這代已經家累千金。
但是吳起勢要當官,於是散盡家財只為求個一官半職,但是他並沒有如願,不過所幸的是吳起娶到了媳婦。
吳起
古代男尊女卑,吳起妻子在家也是扮演着伺候吳起的角色,有一次吳起讓自己的妻子織一條絲帶,結果他妻子織的窄了,於是吳起就讓妻子更改,結果改過之後還是不符合吳起的要求,吳起就大怒,不聽妻子“吾始經之而不可更也”的解釋,就把他的妻子給休了。
這件事記載在《韓非子·外儲説右上 》,當然也被後世法家學派所褒揚,曰:其(吳起)為法也,且欲以與萬乘致功,必先踐之妻妾,然後行之,不過吳起因為小事休妻,儘管他堅持法無私情,但對於沒有觸犯法律,僅僅沒有達到吳起要求的妻子來説,終歸是刻薄了。
吳起殺妻,是為暴戾。
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吳起在衞國混不下去的時候,就去了魯國求學,跟隨曾子研習儒家學問,恭恭敬敬地侍奉魯君,這時候齊國要攻打魯國,魯國對境內的人才進行了地毯式的搜索,結果搜索到了吳起。
就當魯君想要啓用吳起為將的時候,魯國的“知識分子”就跳了出來反對,對魯君説,吳起的妻子(吳起這位妻子和此前被休掉的並非為同一人)是齊國人,不可為將,魯君一聽也對啊,就對吳起產生了懷疑。
吳起
但是這條消息被吳起知道了,吳起覺得自己等了那麼多年不正是要建功立業,這麼好的機會怎麼可以白白浪費,於是把自己的妻子給殺了,來表明自己不會與齊國妥協,就這樣吳起用自己妻子的命,換來了魯國的將軍之位。
成功的方式有很多,但吳起為了成就一番偉業不惜殺妻,此舉雖表明了自己不會與敵國妥協,但其性子裏的“戾”卻展現無遺,此外,吳起還曾在一怒之下,殺掉了嘲笑他的30餘人,足見其“暴”,《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
吳起變法,是為少恩。
吳起謂荊王曰:“荊所有餘者,得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有餘,臣不得而為也。”於是令貴人往實廣虛之地,皆甚苦之。——《呂氏春秋·開春論》
吳起在魏國奉獻了青春,但終究被魏王懷疑,於是投奔楚國,此時的吳起已經垂垂老矣,但是他在楚國很快得到了楚王的重用,於是吳起在楚國開啓了變法。
吳起在楚國的變法,雖然在最短時間強大了楚國,但是他一系列的變法改革,又卻太多嚴厲,尤其是對貴族,吳起絕對是“少恩”的,他主張把舊貴族,全部遷徙到荒無人煙的地方,進行西部大開發。
吳起
當然,吳起這種做法也並不能説其錯,只是他的變法中少了“人情”而已,後來商鞅在秦國的變法,雖然也是主張廢除舊貴族的特權,但他並沒有採取吳起這種激進的做法,而是把貴族和平民一視同仁。
也就是説,吳起主張的是一棍子把貴族給打死,而商鞅主張的是貴族只要服從新政也是好臣民,由此可見,吳起在楚國的變法終究還是少了些靈活性。
吳起堪稱是在魏強魏、在楚興楚的戰國名將,為何被太史公評價為“刻暴少恩”?因小事休妻,可謂刻薄,為求得將軍而殺妻,可謂暴戾,在楚國變法中急於求成而不講究方法,可謂少恩,由此可見,太史公的評價可謂中肯。
但一件事情總會有兩面性,吳起休妻,也可以理解為吳起法無私情,眼裏容不下半點沙子,這正是法家思想中的“唯法”,同樣吳起在楚國的變法中“少恩”措施也是對此的佐證。
戰國時期戰爭場面
吳起的一生起起伏伏,對於他的評價也眾説紛紜,如果單一以對於諸侯國的貢獻來評價的話,吳起無疑是出眾的。
對此,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