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諷是什麼人?他是怎麼幫曹丕當上皇帝的
很多人都不瞭解魏諷的事情,接下來跟着歷史頭條小編一起欣賞。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對於雄才大略的曹操來説,可謂是流年不利。
當年正月,漢中方向頻傳噩耗,曾經虎步關右的徵西將軍夏侯淵,在定軍山被黃忠突襲,戰死沙場。同年五月,劉備佔據漢中。六月,諸葛亮的姐夫,跟隨劉琮投奔曹操,官拜房陵太守的蒯祺,被劉備的部將孟達所殺,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劉備。
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荊襄前線告急,劉備麾下的前將軍關羽,此時出兵北伐曹魏,兵困曹仁於樊城。曹操派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率援軍解圍,沒想到被“水淹七軍”。于禁投降,龐德被擒斬,關羽威震華夏。
許昌以南很多民間武裝,比如苦於徭役,在陸渾縣(現位於河南嵩縣東北)的起義,響應關羽的農民軍首領孫狼,遙授關羽的印號。逼的魏王曹操,打算遷都躲避關羽的兵鋒。同時期,孫權兵犯合肥,雖然規模不大,但足以讓曹操和部將們手忙腳亂,疲於招架。
東吳丞相陸遜的孫子,東吳大司馬陸抗的第四子,此時已經出仕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撰寫《悼魏武文》的時候,也曾經提到過讓曹操水逆的219年:“當建安之三八,實大命之所艱。”
此時曹操,剛從漢中戰場撤出,身陷戰爭泥淖中的在班師回朝的途中,便聽聞鄴都有人謀反的消息。而謀反者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屬官之一,擔任西曹掾的魏諷。
魏諷,字子京,籍貫不詳,有人説是濟陰人,也有説是漢高祖劉邦的老鄉,沛郡人,《三國演義》中並未登場。此人智略非常,頗有口才,經常滔滔不絕,名聲顯赫,很多卿相都於魏諷私下結交,聞名鄴都。相國鍾繇在之前便向曹操推薦魏諷,魏諷因此在丞相府擔任西曹掾。
此時曹操親率大軍,遠在漢中未歸,而魏諷開始密謀,尋找政治失意者,和他們勾結,打算攻佔鄴都。但魏諷是文官,麾下沒有一兵一卒,而魏王世子曹丕坐鎮鄴都監國,總管軍政。雙方力量對比懸殊,魏諷的同黨也開始動搖。219年農曆九月,一位叫做陳禕,在鄴都長樂宮擔任衞尉的軍官,向世子曹丕自首。供出了魏諷和黨羽們,打算趁着魏王曹操未歸,眾人奪取鄴都的計劃。
曹丕斷然處置,捕殺了魏諷及其黨羽,牽連其中多達幾十人。魏諷才智過人,在沒有掌握軍權的情況下,為何做出想奪取鄴都的蠢事?即便魏諷暫時成功,但在沒有強力外援的情況下,位於曹操勢力腹地的鄴都,肯定會被曹軍包圍,那魏諷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回過頭再看,魏諷叛曹集團的幾位主力,有王粲(建安七子之首)的兩個兒子,侍中劉廙的弟弟劉偉,張繡(稱霸宛城,殺害曹昂和典韋,三國話本評書裏是趙雲的師兄,綽號北地槍王)的兒子張泉,荊州大儒宋忠的兒子。他們多是跟隨劉琮降曹的荊襄士族集團的親屬,或者跟荊州勢力有着千絲萬縷聯繫的人。
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的時候,曾經寫過這麼一句話:“荊人服劉備之雄姿,憚孫權之武略。”這羣跟隨魏諷,密謀叛亂的荊襄士族,不是政治上失意,就是對專權的曹操或多或少感到不滿。巧舌如簧的魏諷,將這羣人聚在一起,謀奪鄴都的目的,可能是聲援劉備在荊襄地區的代言人——關羽。
實際上,這種曹操勢力僚屬官吏,背叛曹操,響應劉備,不是第一次。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正月,金日磾之後金禕,聯合太醫令吉本、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人,響應劉備,在許都作亂,焚燒許都城門。
天亮後,丞相府長史王必和典農中郎將嚴匡,平定叛亂,擒殺吉太、耿紀等人。同年十月,宛城守將侯音和衞開,劫持南陽太守,率領部下叛曹,響應關羽。直到219年正月,曹仁等人平定叛亂。所以説,劉備和關羽,在荊襄地區,或者是在投奔曹操的荊襄士族集團中,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
背叛曹操的魏諷,是出於匡扶漢室的公義,還是本身便是卧底曹操陣營的劉備關羽方的間諜,現已不得而知。但這次叛亂,讓世子曹丕看到了己方陣營中存在着很多不穩定因素,經過多次清洗,曹丕剪除了異己,也為自己第二年(220年)代漢稱帝建立曹魏,奠定堅實基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