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歷史貢獻都有什麼,為何會被稱為“千古一帝”?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數百位帝王,其中不乏對歷史貢獻較大者,但如果要從中選出一位歷史貢獻最大者,毫無疑問只能是秦始皇。而秦始皇的最大歷史功績,其實並非一統天下終結了一箇舊時代,而是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從而影響了後世歷代王朝,正是他讓中國歷史從封土建國的封建王朝,正式進入了集權統治下的封建帝國時代。

秦始皇的歷史貢獻都有什麼,為何會被稱為“千古一帝”?

貢獻之一:分封制徹底成為歷史,集權統治時代開始到來

在秦國之前,夏、商、周雖也被稱為朝代,但其統治模式其實更像是部落聯盟形勢,所謂的王或天子,其實更多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其統治力更多隻能延伸至各方國和諸侯國階層,而無法直抵百姓層面,這個局面直到秦始皇之後才開始真正被打破。

秦始皇的歷史貢獻都有什麼,為何會被稱為“千古一帝”?

秦朝之前,周王朝推行的分封制相較於夏商兩朝的方國制度更進一步,周王室成為天下共主,但實際上週王室的統治力卻僅限於周王畿,各地諸侯王具有極大的自主權,而在諸侯王之下,各國的卿大夫則擁有實際的土地、軍隊、財政、人口大權。然而,這種統治模式自春秋戰國以來便逐漸走向崩潰,春秋以後周天子喪失了對諸侯王的轄制,而戰國以後則出現了卿大夫篡權謀國的現象(田氏代齊、三家分晉),分封制其實已經走向了末路。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秦國朝堂也曾就如何治理這個龐大的國家展開討論,其中丞相王綰等人便建議繼續推行分封制,而廷尉李斯則建議全面推行秦國已經成熟的郡縣制,全面實行中央集權統治,而一心想要萬世一系的秦始皇,自然不想秦國再走周王朝的老路,因而最終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後秦始皇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後增至四十八郡),郡下設縣,其中各郡、各縣官員由中央朝廷直接任免;縣以下設鄉、裏和亭,而鄉(三老、嗇夫和遊徼)、裏(里正或裏典)、亭(亭長)官員則由縣官任免,如此皇帝的統治便可直達百姓階層。

秦始皇的歷史貢獻都有什麼,為何會被稱為“千古一帝”?

正是自秦朝之後,分封制開始徹底退出歷史舞台,中央集權統治開始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就此延續長達兩千餘年,而秦朝的“郡縣”兩級行政區劃,同樣直到明清時期才被真正取代。

貢獻之二:徹底擊碎文化壁壘,為文化融合發展打下基礎

自周王室分封天下,歷經春秋戰國長期分裂和戰爭,天下各國早已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風俗文化,甚至連文字、度量衡、車軌也各不相同,可以説各諸侯國上至貴族、下至百姓,行立坐卧、衣食住行不僅各不相同,且已經形成了極強的排外性。

秦始皇的歷史貢獻都有什麼,為何會被稱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明白,秦國征服天下更多隻是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想要真正完成大一統,還必須完成文化上的統一。然而,南方的楚文化、東方的齊魯文化、北方的燕趙文化、西方的秦文化,歷經數百年的發展,這些文化之間已經形成了極為嚴重的文化壁壘,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雖然通過一系列的法令,對文字、度量衡、車軌等進行統一,並通過建立博士制度嘗試接納融合六國文化,想要徹底完成文化的統一。

可惜的是,由於列國之間的文化壁壘實在太過深厚,秦始皇的嘗試最終以失敗告終,根據《裏耶秦簡》的記載,秦始皇統一文字、度量衡等法令發佈後不久,南方的南郡便爆發了兩次叛亂;而秦始皇按照齊魯文化封禪泰山之時,更是遭到了齊魯儒生的嘲笑;至於秦始皇設立的博士制度,各國士子的態度極為冷淡,議事時一言不發,卻總在私下對各種政策進行議論和傳播。

秦始皇的歷史貢獻都有什麼,為何會被稱為“千古一帝”?

懷柔手段的失敗,最終引發了著名的“焚詩書,坑儒生”事件,此舉雖然於文化統一大為不利,但卻就此徹底擊碎了文化壁壘,併為之後漢朝時期新儒家文化(與孔孟儒家文化有區別)的誕生和被廣泛接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貢獻之三:世卿世祿制徹底廢除,官僚制度的創新改革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世卿世祿制便已經開始逐步走向崩潰,各國為圖強不斷招納士族為官,並不斷改革官僚制度,但除了商鞅變法後的秦國之外,山東六國仍然保留着一定世卿世祿制特色,卿大夫階層仍然保留着極大的特權。

秦始皇的歷史貢獻都有什麼,為何會被稱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隨着全面推行郡縣制,實行中央集權統治,世卿世祿制存在的基礎被徹底破壞,世卿世祿制至此徹底被廢除。而為了治理天下,秦始皇創立“三公九卿制度”,明確中央朝廷和地方官員的設置,並派出大量熟悉律法的官員充任。

不過,秦始皇的官僚制度改革其實並不徹底,原因在於當時並未誕生新的官僚選拔制度,而春秋戰國時期入仕的遊説方式又不再適用,秦始皇的改革實際上等於切斷了士子們的晉升之路,這也是導致秦始皇未能取得山東各國士子支持的原因之一。

秦始皇的歷史貢獻都有什麼,為何會被稱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的官僚制度改革,無疑是非常適合中央集權統治的,因而也被後世王朝所繼承,即使是隋唐以後的三省六部制和明清以後的內閣制,其實都以三公九卿製為藍本發展和改革而來的,其背後均能找到三公九卿制的影子。

貢獻之四:土地私有制改革,自耕農經濟就此建立

春秋戰國時期,隨着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井田制”便已經開始逐漸走向崩潰,但山東六國由於變法並不徹底,土地王有制雖然被徹底廢黜,但土地仍然普遍掌握在卿大夫手中。

秦始皇的歷史貢獻都有什麼,為何會被稱為“千古一帝”?

“井田制”下,公田屬於周王室所有,紂王有權處置天下所有土地,“井田制”崩潰之後,周王室喪失了對土地的處置權,但諸侯、卿、大夫卻開始逐漸將土地變成自己的私有財產。雖然這算是實現了一定土地私有制,但其私有權卻隸屬於各諸侯國的統治者或卿大夫階層。

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秦始皇下令,在秦國全面推行“黔首自實田”,從而從法律層面廢除了舊有的井田制等土地制度,這標誌着土地私有制開始全面確立,自耕農經濟就此建立。此後,百姓們的生產所得,除了需要向朝廷繳納賦税之外,其餘完全自主,而朝廷也開始允許百姓自行買賣土地。

秦始皇的歷史貢獻都有什麼,為何會被稱為“千古一帝”?

土地私有制的確立,使得百姓真正開始脱離貴族的掌控,即使是社會底層的佃農,除了受地主階級的剝削外,人身自由卻不受其支配,相對於貴族奴隸制度下的“井田制”,這已經是極大的進步。而自秦始皇以後,歷朝歷代實行的其實都是這種制度,而自耕農經濟(或小農經濟)也是封建王朝的普遍經濟制度。

貢獻之五:貴族特權徹底廢除,推行二十等爵位制

如前文所述,雖然春秋戰國以來“世卿世祿制”已經開始逐漸崩潰,但除徹底變法的秦國之外,山東六國的貴族特權仍一定程度得以保存,階層固化現象仍然十分嚴重。

秦始皇的歷史貢獻都有什麼,為何會被稱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秦始皇才從法律層面真正廢除了貴族特權,並開始全面推行“二十等爵位制”,這種新型爵位制度下,普通百姓通過努力也可以成為人上人,而即使是貴族,在沒有立功的情況下,特權也無法進行傳承,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階層固化問題。

毫無疑問,秦朝的“二十等爵位”對後世的爵位制度產生了巨大影響,漢朝更是對“二十等爵位制”予以了全面繼承,而魏晉以後的爵位劃分雖然完全不同於秦漢時期,但其背後仍然不難發現“二十等爵位制”的影響。

秦始皇的歷史貢獻都有什麼,為何會被稱為“千古一帝”?

可以説,從秦始皇時期開始,貴族的特權才算徹底被廢除,真正使得階層固化的問題一定程度得到了解決。

如上所述,秦始皇真正的歷史貢獻,並不在於一統天下終結了一箇舊時代,而是在於推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而開創了一個新時代,而這些制度則影響了此後歷朝歷代長達上千年。就影響力而言,歷史上沒有一個帝王能夠相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20 字。

轉載請註明: 秦始皇的歷史貢獻都有什麼,為何會被稱為“千古一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