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部分雙一流高校集體“移駕”,與多省合作建分校,當地學生有福了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經典

文|晗媽教育指南

“教育資源”不均衡,一直是很多省份都存在的一個問題,尤其是很多省份985、211類高校少之又少,導致當地的考生報考外省院校競爭激烈,同時也流失掉了大量的人才。

而很多一線的發達城市,教育資源豐富,名校雲集,不僅能帶動城市的發展,學生本身也能得到更廣闊的發展平台。近日,部分雙一流高校集體“移駕”,與多省合作建分校,資源不均現象可得到緩解。

部分雙一流高校推進城市合作,在多省建立分校

近年來,雙一流高校都在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紛紛通過“移駕”多省的方式,來探索新的辦學模式,建立起城市間的合作,走出本部,讓學校的發展不再侷限化,同時可避免當地出現人才斷層。

前不久,“軟科”整理了近一段時間,部分雙一流高校推進城市合作清單,包括:清華、北大、復旦、中國科技大學和蘭大等十幾所高校,都與不同省份建立了以“科創”為核心的合作關係。

這些高校到異地辦學的不均,很大程度上的,解決了當地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象,建成以後當地的考生就可以逐漸地選擇本省院校,留住人才的同時,也能帶動當地城市的建設和經濟的發展。

從表格上我們不難發現,以清北為首的很多高校都是以“研究院”項目為主的,而像復旦、電子科大、吉大等均是在廣東和珠海等地建設“分校區”,這樣,研究生、普通高考生都能獲益。

在這些一流高校中,最被看好的就是蘭大和吉大,因為這兩所高校地處偏遠,高考的時候即便是雙一流,考生報考上也會猶豫,此次分校建立在珠海和上海這樣的發達城市,很多考生都心動了。

各省份雙一流高校的到來可謂是“如虎添翼”,當地的考生更是有福了,“坐享福利,只待建成”,這些雙一流無論落在哪個省份,都是師資力量一流,辦學層次超高的院校,值得考生選擇。

雙一流高校與城市合作辦學對於當地的考生有哪些影響?

減輕高考競爭壓力

我們以廣州舉例子,廣州是人口大省,省內考生眾多,但是省內的名校卻很短缺,這也導致了,當地的考生想要考名校只能選擇外。

考本省和考外省的區別和競爭都是非常大的,所以,新高校的建設,減輕和緩解了當地學生高考的競爭和壓力,同時學生也有了更多的選擇性。

錄取上更有優勢

分校建成以後,錄取上會更有優勢,因為建在當地,錄取分針對當地的考生適當地進行調整,降低的可能性非常大,很多高校對本地學生實行都是低於其他省份錄取分的政策,所以,這也是一項福利。

打破了名校少,選擇性少的僵局

有很多省份是沒有“雙一流”高校的,甚至有些省份211大學都是少得可憐,雙一流高校的入駐,打破了這樣的僵局,當地的好大學多了,當地考生的選擇性也增加了。

雙一流高校與城市合作辦學對於當地的發展有哪些影響?

減少了當地人才的流失

當地“名校”少,考生就要“走出去”,選擇外面的高校,導致了當地人才嚴重流失,雙一流高校的到來,等同於為當地留下了大量的人才,而人才就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基石。

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才

雙一流高校建成後,必定會面向全國招生,這樣,全國各地的“高質量”人才,也必定會大量湧入,這樣可以幫助城市引進更多的優秀人才,讓他們留在當地,為當地發展做貢獻。

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提高了當地的就業率

新高校建成以後,勢必也會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就拿學生的日常消費舉例子,就能解決很多人的就業,經濟也變相地發展起來,所以,新高校的到來,既能緩解當地教育資源緊缺的問題,又能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寫在後面的話:

其實,雙一流高校與城市合作辦校,不僅僅是給當地帶來好處,同時也可以帶動很多雙一流高校自身的發展,例如:蘭州大學,本部校區在偏遠的地區,分校建立在了上海、深圳兩地,對於蘭大來説也是增加自身實力的方式,所以學校和城市之間其實是雙贏的局面。

今日探討話題:你覺得這些雙一流在異地的辦學佈局合理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