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老教師:初中有3道坎,學生之間拉開差距,多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經典

我們經常聽到有家長抱怨:“孩子小學很聰明也很懂事,可上了初中,慢慢像變了一個人,學習成績下降,對家人的態度也越來越不好,煩透了”。很多父母被上初中的孩子折磨得夠嗆,面對孩子的變化,他們深感無力。

初中是中學階段的初級階段,也是向高級中學過渡的一個階段。初中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高中學習成績就很難上得去,甚至都沒有就讀普通高中的機會。因此許多家長看到上初中的孩子不認真學習的樣子,非常焦急。

學生在初中階段的情況,確實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他們的高中表現。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能順利度過初中呢?在初中教學一線從教二十多年的陳教師説,初中生沒有高中生成熟,但他們渴望被當成“大人”看待,家長既要陪伴左右,又不能過度干預他們的生活。他還説,初中有3道坎,學生之間拉開差距,多是從初二這個時候開始的。

第一道坎:打破小學學習模式的桎梏

小學知識內容單薄,考試學科只有三門:語文、數學和外語。上了初中,考試學科逐年增加,初一有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歷史等學科;初二增加了一門物理;初三再增加一門化學。與小學相比,初中學科多,學習內容難度深,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高,所以很多小學生剛上初中時就表現出了很大的不適應,他們必須儘早打破小學學習模式的桎梏。

首先,要更加註重對知識內容的理解。上小學的時候,有較好的記憶力和較好的觀察力,平時花點時間讀讀記記,就能考出不錯的成績。倘若繼續用讀讀記記的方式應付初中知識的學習,就會感到非常吃力。對初中生來説,必須要理解知識點,這樣才能熟練運用知識點,才能答得對“活題”。

其次,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不少“小學成績好、初中成績差”的孩子,身上有個共同的毛病,就是學習主動性不高,他們都是被父母逼着去學習的。

父母逼着學習,應付小學可以,到了初中肯定不行。一是因為大多數父母已經沒有能力輔導初中生作業,無法及時瞭解孩子的知識掌握狀況;二是因為老師對初中生的課業數量和質量要求更高,初中生若沒有“我要學”的心態,很快就會失去學習興趣,無法完成學習任務。

打破小學學習模式的桎梏,要在初一階段完成,如果初一沒有跨過這道坎,初二再花精力做這件事就很難了。

第二道坎:克服叛逆、自卑、自負等極端情緒

大多數學生在初一時情緒還算比較穩定,但到了初二就會有很大的情緒變化。有些孩子過了初一升初二的那個暑假,就像變了一個人,更叛逆,更不服管教,也更自負或更自卑。

從孩子的心理和身體成長角度看,初二學生情緒不穩定很正常,十二歲左右的年紀,正好就是叛逆的高峯期,心情也比較容易大起大落。他們不再像初中一年級那樣用小學生思維思考問題,又沒有成熟的思想面對初二階段出現的問題,當考試成績出現下滑;當身邊的朋友有不良愛好;當自己對某個異性產生了朦朧的情愫,他們開始慌亂,開始情緒失控,進而影響他們的心理狀態和學習狀態。

一般情況下,初二會出現大範圍的“斷層現象”,學生之間的成績會大面積拉開差距。克服叛逆、自卑、自負等極端情緒的學生,會漸漸適應當下的學習節奏,學習自覺性越來越高,他們的成績會越來越好;而那些不能克服極端情緒的學生,或性格變得怪癖,或染上了很多壞毛病,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差,還有可能脱離正常的成長軌道,成為社會不良青年。

第三道坎:突破學習效率上限

初三學生面臨中考,他們最不能浪費的就是時間,可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只有24小時,每天用在學習上的時間也不過十幾個小時,如何有效地利用學習時間,成為決定中考成敗的關鍵。

因為每個學生的記憶力、理解力、歸納總結能力有區別,所以大學的學習效率上限也有區別。但人們的學習效率上限會隨着學識和學齡的增加發生改變,如果我們一直努力求學,並持之以恆地堅持訓練,學習效率上限就會不斷被突破。

不過初三學生沒有那麼多訓練的時間,對他們來講,最好的提升學習效率的方法就是懂得“捨棄”,確保把有限的時間花在有用的事情上。比如今天制定的學習計劃是做4套試卷,而自己的能力和時間只能保證以較高質量完成兩套試卷,那就果斷捨棄,選擇最需要訓練的科目試卷。

初中是小學和高中之間的“過渡階段”,會出現各種問題,孩子也會發生各種變化。有的孩子,小學很乖巧,懂事,看上去能成為學霸,但到了初中突然變得頑劣起來,成績一塌糊塗;有的孩子,小學表現平平,但到了初中異軍突起,坐上學霸“寶座”。若想讓上初中的孩子學習成績和行為習慣均保持在正常狀態,就一定要想盡辦法讓他們跨過上面提到的3個“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