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誅殺鰲拜究竟是對是錯?

康熙誅殺鰲拜究竟是對是錯?

一提到鰲拜,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即便對於他的歷史不甚瞭解,但對於他的大名可謂是如雷貫耳。或許鰲拜本人也不會想到,自己會在過世三百多年後如此的出名,成為整個大清朝最著名的歷史人物之一。

當然了,他得感謝一系列的影視和文學作品將他的知名度空前提升,將他的形象深入人心。不過,他同時也得痛恨這些影視和文學作品,將他塑造成了一個囂張跋扈、目中無人甚至意圖謀反的佞臣形象。

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鰲拜,還原歷史上最真實的他。

康熙誅殺鰲拜究竟是對是錯?

鰲拜(1610年—1669年),出生於滿洲望族瓜爾佳氏,是“上三旗”的鑲黃旗人。他歷經了天聰、順治和康熙三朝,是清初著名的政治人物和軍事將領,對滿清入關並統治中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出生於武將世家的鰲拜自幼就延習了滿人的一貫傳統,精於騎射並崇尚武力,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並屢建奇功,被親賜了“巴圖魯”的封號。

回顧他的一生,可謂是精彩紛呈並且大起大落。其中,鰲拜獲取的“第一桶金”當屬皮島之戰,一舉打響了自己的名頭。

康熙誅殺鰲拜究竟是對是錯?

在天啓年間,明朝處於了風雨飄搖之勢,對遼東已經由攻勢轉為了守勢。守將毛文龍一看難以抵擋,只好率軍退至一處孤島駐守,俗稱為皮島。這樣,此島正好與關外的寧錦一線明軍形成了犄角之勢,可以相互呼應,對後金形成了極大的威脅。

為了拔掉這顆眼中釘,從努爾哈赤起一直到皇太極,都多次對皮島用兵。但是,由於滿人“陸上無敵和海上無能”,一直都對於皮島的明軍一籌莫展。

1637年,碩託再次攻打皮島而不得,這項任務終於落在了鰲拜的頭上。他經過仔細查勘地形,認為大部隊強攻傷亡太大,決心親自帶領精鋭的先頭部隊渡海登陸。

面對明軍的以逸待勞和亂炮齊發,清軍的先頭部隊陣亡大半。幸虧,鰲拜身先士卒並指揮得當才穩住了陣腳,成功登陸後通過肉搏戰攻取了皮島。

隨着明軍防守的步步收縮,清軍又發起了松錦之戰。1641年,鰲拜跟隨鄭親王濟爾哈朗全力圍攻錦州,明軍統帥洪承疇親率十餘萬明軍主力前來救援,與錦州城內的守將祖大壽裏應外合,瞬間就變被動為主動,一度打得清軍措手不及。

鰲拜沒有慌亂,他率部奮力反擊並將洪承疇所部圍殲。而且,鰲拜還活捉了洪承疇,徹底撲滅了明朝僅存的一絲希望。

康熙誅殺鰲拜究竟是對是錯?

由於皇太極沒有冊立儲君人選,所以他剛過世不久便出現了激烈的紛爭,幾方勢力都開始蠢蠢欲動。最後,爭奪最激烈的只剩下了兩人,分別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其中,豪格執掌着兩黃旗勢力,而多爾袞執掌着兩白旗勢力,雙方已成劍拔弩張之勢。

期間,統領皇太極近衞軍的鰲拜自然也成為了各方爭奪的焦點。出於對滿清的忠心,鰲拜擔心出現分裂,於是堅決支持父死子承製,支持由皇太極的兒子豪格繼位。

最終,在各方勢力的妥協下,多爾袞和豪格都退讓一步,共同擁立皇太極的幼子福臨繼位,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於是,曾堅決擁護豪格的鰲拜就成為了多爾袞的眼中釘,成為攝政王后,多爾袞直接將鰲拜閒置不用。

康熙誅殺鰲拜究竟是對是錯?

多爾袞倒台後,鰲拜很快就獲得了順治帝的重用,一步步成為了議政大臣和領侍衞內大臣,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順治駕崩後,鰲拜受命與索尼、遏必隆和蘇克薩哈共同輔政幼帝康熙。

在康熙看來,這些輔政大臣個個嗜權,而且驕橫無比,其中尤以鰲拜最甚。1669年,十四歲的康熙突然下旨罷黜了鰲拜之職,之後將其囚禁致死。

不過!康熙緝拿鰲拜的過程很簡單,根本不像電視電影中演得那麼誇張,手握重權的鰲拜從始至終都沒有反抗過,非常平靜地接受了康熙的旨意。這兒很重要!請劃重點。

筆者個人認為,隨着功績的積累,鰲拜只有功高震主之嫌,並無謀反之意。事後,康熙帝也意識到了這點,礙於自己九五之尊的身份不能公開認錯,可還是將原本議定的死刑改為了幽禁。

康熙誅殺鰲拜究竟是對是錯?

到了康熙四十二年時,又下旨重新給予鰲拜的後人以官職和田產。康熙晚年,他終於為鰲拜平反,追封其一等男爵。據《清史稿》記載:

從徵效力大臣中,莫過於鰲拜巴圖魯者。應給世職。

康熙誅殺鰲拜究竟是對是錯?

在雍正即位後,他將鰲拜的諸多罪狀都悉數勾去,還追封其一等超武公的爵位。

康熙誅殺鰲拜究竟是對是錯?

筆者個人認為,鰲拜是被後世抹黑極其嚴重的一位歷史人物。他的確有狂妄過失之處,的確有功高震主之嫌,但也的確擔得起“功臣”二字,擔得起“忠臣”二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6 字。

轉載請註明: 康熙誅殺鰲拜究竟是對是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