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性價比”降低,還去嗎?
疫情“黑天鵝”煽動翅膀,留學的天空佈滿了陰霾。
今年3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中國留學生羣體面臨許多困難,包括防疫物資稀缺、疫情防控舉措不嚴格、文化差異導致的偏見以及國外高校教學和管理措施的變化等,這也給正在計劃留學的學生們增加了一份躊躇和擔憂。
根據全球高等教育諮詢機構QS (Quacquarelli Symonds)發佈的《新冠疫情如何影響全球留學生》調查顯示,66%的中國學生認為自己的留學計劃受到疫情影響,更多的人選擇推遲到下一年出境留學。
疫情全球大流行,留學生們在思考留學的性價比。有人認為,出於疫情防控考慮,境外部分國家和地區高校通過線上完成50%甚至更多的課程,他們付出高昂的學費卻難以享受到優質的教學質量和交流機會,留學的“性價比”正在降低。
新的機遇大門正在打開,國內為留學生們提供更多機會,在家門口便可享受優質留學資源。
9月16日,教育部回應社會關切和需求,採取系列政策舉措,切實解決留學生的現實困難:北京、浙江、廣東等19個省市的約90箇中外合作辦學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台地區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可根據自身意願和實際辦學能力,在與外方及港澳台合作單位就招生方案達成一致的前提下開展招生工作。目前已經批准全國近70所大學的合作辦學項目臨時擴招。
“最難留學年”
疫情加速了當今世界的百年未有之變局,而身處其中的留學生,更加敏鋭地感知到留學之難、變局之“變”。
半年時間過去了,張明依然清晰記得,疫情時返回澳洲的每個細節。
3月19日,她踩着澳洲對外國人封閉國境的時間點返回學校。剛從馬來西亞轉機抵達澳洲,張明就看到最新通知:所有非澳洲的國民,或非持有澳洲綠卡的人禁止入境。張明是昆士蘭州一所高校的國際商務專業留學生,之前學校不停催促她按時返校,否則延期畢業。抵達澳洲第二天,學校又發來郵件,提醒學生在家上網課,以配合當地的防疫政策。
昆士蘭州疫情控制得較好,經過短暫的特殊抗疫期後,整個城市的生活秩序慢慢恢復正常,張明每週出門一次去市中心的超市買菜和零食,其餘時間基本上待在宿舍。
在韓國讀田徑專業的Kiki也受到嚴重影響。2月之後,韓國暴發疫情,田徑比賽幾乎都停了。“留也不是,走也不是。”他沒辦法心平氣和地等待疫情過去,因為回國機票價格高昂、一票難求,費用高達數萬元。
更多學生感受到,疫情全球大流行後,今年是一個“最難留學年”。疫情不僅給留學生帶來學習、生活不便,更是深層次地帶來了衝突、引起了思考。
“國內疫情暴發,我們看國內的情況,還是很緊張,所以對國內情況很揪心。那時英國還是一片祥和,人們對這種事情只是看成一種流感。”在英國倫敦留學的佩佩決定不等了,即便千辛萬苦也要回國。
英國的疫情在3月開始暴發,每天確診人數高達上千例,甚至出現單日超過1萬例,但人們普遍反對戴口罩,不願在家隔離。“國內留學生還是會買防護物品,但是各種物資已經很緊缺,甚至是限購了。所以那時候我就在想,如果國外疫情暴發的時候,到底是怎麼樣的景象?學校發郵件説遠程上課的時候,我就想要回國了。” 佩佩説。
文文在英國南約克郡的謝菲爾德大學讀國際商法專業,她沒有提前回國,但在6月份學期結束後,也不得不回來了。“往年同學們在攻讀學位之餘,會出去短期旅行,感受一下風土人情,今年攻讀完學位,只有回國這一個選項。”英國的碩士學位學制為一年,她只上了兩個月課程,但因疫情,高校春季學期罷工近三個月,最後一個月改為了線上教學。
偏見與應對
有留學生認為,現階段考慮出國讀研或申請國外高校,不是最好的時候。逆全球化抬頭,給留學帶來的挑戰或許才剛剛開始。
變局之“變”,首先體現在不同文化的衝突。
張明最初選擇去澳洲是為了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當地人交流、體驗當地文化,同時澳洲的教學質量有保障。萬萬沒想到,疫情帶來了國際局勢變化,更打破了國際友好交流,令留學生們承受了更多的偏見。“現階段考慮出國讀研或申請國外高校,肯定不是最好的時候。”張明建議。
逆全球化抬頭,給留學帶來的挑戰或許才剛剛開始。
正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在居家隔離時寫道:“對生病的恐懼揭示了一個悲哀的事實,在危險的時刻,我們的思想會再次回到被國家與邊界束縛的範疇。‘我們的’與‘外國的’的分野重新出現,這是我們過去十幾年來一直抗爭的東西。”
國際局勢的變化,直接影響了留學。不久前,北得克薩斯州大學突然決定中止受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公派訪問學生學者在該校學習的資格。一時激起千層浪,上千中國留學生及教職工聯合起來簽名反對,但學校暫未回應。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部分準留學生已經放棄了留學計劃,原本打算申請澳洲留學的李童就是典型案例。她在廣州大學讀會計專業,想去新南威爾士大學、澳洲大學或悉尼大學讀研,但因為疫情緣故,之前所做的留學計劃大多都已擱淺。“我覺得整個留學的體驗可能達不到我預期設想,畢竟留學也是要花費很多人力和財力。”新學期到來,她打算盡力找一個理想的實習單位,做一份漂亮的簡歷,為秋招做準備。
當然,有更多的人選擇給自己留出一年時間,等疫情穩定,國際形勢回暖後再出國。延期入學的本科生正在加入春招和秋招的大軍,準備找一份工作暫時“過冬”,並積極備戰下一輪留學。
選擇的背後
從公費到自費,留學已經成為升學的另一個選擇。而國內學生就業、升學壓力增加,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Kiki去韓國留學,主要原因是升學壓力不大。“亞洲的很多大學對中國留學生的錄取門檻很低。我沒能在國內獲得優秀的教育,才選擇出國。藝體類一學期大概人均2.7-3萬元,研究生也就3.5萬元左右。所以我選擇了一個國家和當地的一所大學,但談不上深思熟慮的選擇。”他説。
記者調研發現,相比起歐美高校,一些亞洲國家高校的准入標準更低,為想要出國讀研的學生提供便利。
泰國一高校國際招生辦教師姚健介紹,去泰國留學總體上來説還是挺簡單的,大部分學校秉持寬進嚴出的原則,只需要提供高中畢業證明和成績單的中英文公證書就可以了。讀碩士的話也就需要本科畢業證、學位證和成績單。語言方面不是問題,有英語基礎就行,也有純中文授課的學校,比較好畢業。
出國讀研被認為在就業市場更具競爭力。根據《2019海外留學生優秀人才需求報告》顯示,15個行業的220家領先企業都有海外留學生的招聘計劃,其中48.9%的僱主在2018-2019年在海外舉行留學生專場招聘會。金融行業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最青睞海外留學生,這同時是出國留學的熱門專業。
無疑,人才市場的需求導向,也鼓勵部分學生勇敢地選擇逆境留學。而留學目的國,正在做出更多積極舉措,吸引年輕人前往留學。
英國高校必須為各自學生抵達英國提供相應支持,承諾國際學生在感染新冠疫情獲救治時無需支付治療費,提供免費的新冠病毒檢測。日本亦將中國學生在留審查簡單化,放寬留學簽證審查力度,優化留學生的就業環境。
“在因疫情導致很多學生決定放棄留學計劃,或延遲入學時,也給了另一些學生更多的機會。”某留學中介負責人Jay認為,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比較大,所以本來沒有留學打算的同學可能會選擇出國提高一下自己,提高自己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反而會導致留學被促進。
升學硬需求
當前,國內的升學渠道正在擴大,也為準備留學的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
李童的同學蔡蔡申請了英國留學,準備去英國體驗一下生活環境,然而航班的減少、英國疫情的蔓延,讓她也逐漸打消了留學的念頭,“因為疫情,國際政策、國際環境、院校政策的變動,留學計劃也不一定能順利完成”。蔡蔡轉入國內讀研的戰場,開始準備研究生考試,並在家人的勸説下同時準備公務員考試。
當前,國內的升學渠道正在擴大,也為準備留學的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今年7月29日,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在京召開,明確把研究作為衡量研究生素質的基本指標,優化學科專業佈局,注重分類培養、開放合作,培養具有研究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
我國研究生大範圍擴招出現過三次:2003年非典時期,研究生擴招34.1%;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研究生擴招16.3%;2017年非全日制納入統考,研究生擴招22.4%。疫情過後,最新一次大學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正在進行中,今年預計擴招18.9萬研究生,增幅約為21%,計劃增量重點是投向臨牀醫學、公共衞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從而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
同時,國內多樣化教育資源,正在為接受國外、境外優質教育,提供更多多元的選擇。
近日,教育部發出通知:允許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台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在保證教育公平的前提下,考核招錄部分符合特定條件的出國留學生,雙向選擇,擇優錄取,為學生提供國內求學機會。
“參與此次招生的有北京、浙江、廣東等19個省市的約90箇中外合作辦學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台地區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教育部國際司(港澳台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經批准全國近70所大學的合作辦學項目臨時擴招。
其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4所廣東的中外(境外)合作大學參與其中,獲得境外大學錄取通知書,原定於2020年秋入讀境外本碩博的中國內地學生可申請就讀。
港中大(深圳)有關負責人介紹,該校面向本科和研究生均有超過15個以上專業招生,持有境外大學錄取通知書,原計劃就讀境外本科、研究生的中國內地學生,在9月20日前按時遞交申請材料,學校將以郵件形式陸續邀請初審通過的申請者參加面試,擇優確定預錄取學生名單。
疫情給升學帶來不確定性,但接受更高層次教育、實現自我能力提升,仍是很多人在變局中不變的最佳選擇。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鄭國豪陳思亮 孫文靜南方日報記者 吳少敏 姚瑤 另聶陽欣、施璇、蘇有鵬、張嘯、羅詠文、汪鳳萍、戴甜甜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