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的生日次次都要過嗎?李玫瑾:這3個生日,父母得更加重視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經典

在孩子們的心目中,生日是一年裏最為重要的日子,在生日這一天他們不僅能吃上好吃的蛋糕,更是會收到家長們精心準備的禮物。

當下,隨着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大多數家庭的生活水平都有了一個較為顯著的提高,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們對待子女的生日也會予以重視,讓孩子在這一天感受到足夠的幸福感。

不過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會重視孩子的生日,也有着一些家庭因為條件較為困難亦或是對此並不上心,所以就因此忽視了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生日次次都要過嗎?

徐女士和丈夫都是農村出生,兩人組成家庭後便來到城市打拼生活,日子過得忙碌且平淡,而長期平淡的生活讓夫妻二人沒有''儀式感''這一觀念,所以在有了孩子後,對於自己亦或是丈夫、孩子的生日,徐女士都顯得不是非常的在意。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徐女士的孩子就要14週歲了,這時徐女士突然想幫孩子置辦一次生日會。於是便與同事聊到此事,同事説道:''孩子14歲的生日咱一定得多上心。''對於同事的話徐女士表示有些困惑,為什麼14歲這個生日要多上心,是有什麼特殊含義嗎?其實還真有。

此前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訪談中發表了自己對孩子過生日的看法,她表示:孩子的這3個生日異常重要,父母得讓孩子有儀式感,對此多加重視。

首先我們先説説什麼是儀式感:

其實,相比其他國家,反而我國人民是最有儀式感的,因為我國有着許多傳統節日,而每當這些節日來臨時我們都會有所準備,比如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清明節掃墓祭拜、春節閤家歡慶等。

而在當下年輕一代的認知中,儀式感就是通過自己的某些行為讓某一天變得與其他日子不同,使得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而這份打破平淡的不同,就是專屬於這一刻的儀式感。

那麼接下來再説李玫瑾教授所指的3個生日:

李玫瑾教授所指的生日其實代表着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所會面臨的三個較為重要的時間節點,它們分別是:18歲、16歲、14歲。

首先:14歲

14歲的孩子無論是生理上亦或是心理上都已經步入青春期,這個階段的他們會有着較強的自我意識,對於父母的管束會顯得有些排斥,甚至會有着故意和父母唱反調的行為,而在處於青春期躁動的孩子更是會因為網絡亦或是他人而沾染上一些不良習慣。

因此家長們可以藉由孩子的生日,通過這一方式向孩子傳輸一些道理,讓孩子明白這個階段的他們已經受到部分法律的約束,需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其次:16歲

隨着時代的變化,新一代的孩子們變得更''敢''了,他們在新的教育理念管束下,變得愈發有自己的思想,不會盲目地聽從父母的話,而處於16歲這個年紀的孩子,他們身上或多或少有些衝動,做事不多加思考,有些任性、有些叛逆。

在網絡不良文化的影響下孩子們更是有可能做出一些叛經離道的事情,所以家長們可以在尋常時候,或是孩子生日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告知孩子:你們快要成年,如果做出一些違法的事情,就需承擔刑事責任,所以在做事上一定要有界限感,不要輕易''越界''。

最後:18歲

在滿18週歲後,代表着孩子已經是一名成年人,哪怕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但他的年齡已到達國家規定的標準,這個時候家長們要多給孩子進行思想教育,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同時也要懂得保護自己,同時遇事時需多加思考,不要因為衝動而犯下一些難以挽回的錯誤。

總結:

生日是每一年裏較為特殊的一天,而李玫瑾教授所説的三個生日,其實是想告訴家長們,在當日予以孩子快樂、幸福感的同時,讓孩子們能夠更好地瞭解到當下自己需要做些什麼,不能做些什麼,讓孩子明辨是非,懂得在正面的人生軌道上行走,而非因為其他因素走向歧路。

在李玫瑾教授的理念裏,生日並非只是孩子們快樂的日子,家長們的正確引導與教育,才能讓這一天變得更加的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