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二年級,家長要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孩子才可能成為尖子生

我兒子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成績中等,看着每次考試都有那麼多優秀的孩子排在他前面,我也有些着急,就找機會和班主任好好談了談,想從老師那裏瞭解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當時班主任回答了我一句話:小學一、二年級,要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孩子才可能成為尖子生。

小學一、二年級,家長要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孩子才可能成為尖子生

從此我一直牢記老師的提醒,將關注點從成績變成了習慣,説實話中間很長一段時間都很艱難,但所幸兒子的習慣養成後,成績真的有了很大突破,而且一直穩定了。

小學一、二年級,家長要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孩子才可能成為尖子生

小學一、二年級,要先抓習慣再談成績!

心理學研究發現,整個小學階段是孩子培養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

尤其是一、二年級時,孩子對老師和父母的依附性很強,孩子的可塑性也更強,更容易在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下養成好習慣。

小學一、二年級,家長要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孩子才可能成為尖子生

“什麼是教育?”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簡單一句話,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

愛因斯坦説:“當你把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而習慣的教育主要還是要依靠家長,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就説過:“家庭是培養習慣的學校,父母是培養習慣的教師!”

小學一、二年級,家長要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孩子才可能成為尖子生

像2020年湖北理科高考狀元唐楚玥的父母在接受採訪時就被總結出: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至關重要。

小學一、二年級,家長要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孩子才可能成為尖子生

19年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也説:孩子肯定要從小培養,所有的習慣必須在他沒有自主思考問題能力的時候全部幫他打好。

小學一、二年級,家長要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孩子才可能成為尖子生

那麼,小學一、二年級具體要抓哪些習慣呢?

一、上課專注

著名教育家、北大校長蔡元培曾説:惟有專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學問上,才能事半功倍。

想要孩子成為尖子生,首要的一點就是要上課專注。上課時老師會就課本知識進行延伸、講解解題思路,還會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分享一些易錯、易考的重點。這些都是專注、認真就能接受到的。

小學一、二年級,家長要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孩子才可能成為尖子生

二、閲讀習慣

寫出過《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名著的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説:書籍是任何一種知識的基礎,是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礎的基礎。

其實閲讀的習慣並非是一定要讓孩子記住多少知識,而是要通過閲讀磨練孩子的意志,拓展孩子的思維和眼界,啓發孩子的思想。

小學一、二年級,家長要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孩子才可能成為尖子生

所以只要是適齡的書,不管是百科類、童話類還是益智類都應該讓孩子多讀一讀,養成閲讀的習慣,為今後打好基礎。

三、整理錯題

雖然小學一、二年級的題目都比較簡單,孩子很可能是因為馬虎、不認真做錯,但養成了整理錯題的習慣後,孩子在今後的學習中會省很多力氣,尤其是複習的時候,有了重點和易錯點孩子複習起來就更省事了。

小學一、二年級,家長要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孩子才可能成為尖子生

四、合理安排時間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在《新教育》一文中寫道:“學”字的意義,是要自己學,不是坐而受教。“生”字的意義,是生活或者生存。

小學一、二年級,家長要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孩子才可能成為尖子生

因此學習並非只侷限於上課、看書、寫作業,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也是一、二年級需要重點養成的習慣。家長可以先和孩子商量出一個時間安排,然後監督孩子實行,之後逐漸放手讓孩子學着自己規劃時間,養成習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8 字。

轉載請註明: 小學一、二年級,家長要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孩子才可能成為尖子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