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在其父親腓力二世的基業上繼續向外擴張,率領大軍東征,歷經十年,經歷了格拉尼庫斯河戰役、伊蘇斯之戰、高加米拉戰役、錫爾河之戰以及海達斯佩斯河會戰,最終建立了一個西起愛琴海與尼羅河、東至錫爾河與印度河的龐大帝國。馬其頓帝國雖然存世時間不久,就因為境內區域板塊複雜、亞歷山大早逝而分裂,但也因此在亞洲西部和東地中海地區掀起了一場長達200年之久的希臘化風潮,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聯繫和貿易往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梳理一下這位被西方評為歐洲四大軍事統帥之首的征途歷程吧。
前奏:腓力二世改革
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腓力二世曾以馬其頓王子的身份被作為人質遊歷底比斯,並深入學習了希臘的思想文化、軍事戰法和辯論外交等知識,同時透析出希臘城邦江河日下的本質。後來腓力二世即位,迅速從內政、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進行改革,他首先通過聯姻和分封等方式加強王權、提高馬其頓的行政效率,其次又頒佈一系列鼓勵農業和工商業發展的政策、尤其是推行了金銀雙本位貨幣制度以拓寬馬其頓人的貿易範圍,最後更在研究了希臘重步兵防禦戰法、波斯輕騎兵迂迴戰術和底比斯斜線戰術,推出了以長矛步兵方陣為中軍主力、重騎兵為側翼機動力量的馬其頓方陣,並對希臘和波斯軍隊形成了明顯的剋制效果。
開端:格拉尼庫斯河戰役
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亞歷山大二世繼位之初,以底比斯人為首的南部希臘城邦還在發生叛亂,兩年之後亞歷山大不僅鎮壓了叛亂,同時也將底比斯夷為平地。此後他率軍北上征服了與小亞細亞隔着海峽相望的色雷斯地區,並打出了代表希臘人征服世界的旗號,從而在希臘半島組建了一支十分精鋭的遠征軍。此時,亞歷山大手中擁有了一支由3萬步兵、5千騎兵的陸軍精鋭以作為遠征大軍的核心,也籌建了一支約160艘戰艦的海軍以防止波斯艦隊的侵擾。亞歷山大二世遠征的路線與當年波斯第三次遠征希臘頗為相似,只不過推行的方向發生了顛倒。很快馬其頓人就渡過了達達尼爾海峽,並來到格拉尼庫斯河沿岸。
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亞歷山大二世之所以不願意接受波斯軍隊中的希臘人重步兵的投降,是因為從愛奧尼亞叛亂到亞歷山大東征這長達百餘年的動盪中,小亞細亞地區的希臘城邦迫於兩大地緣集團的擠壓,早已形成了左右逢源、搖擺不定的處事風格。亞歷山大二世雖然付出了些許代價,卻也達到了立威的效果,從此之後希臘人幾乎在沒有出現在波斯帝國的陣營中了。
推進:從愛奧尼亞到奇裏乞亞
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自此之後,亞歷山大二世一路暢行,併為了減少阻力繼續任命原本的僭主和總督對當地進行管理。就這樣,馬其頓軍隊一路來到了小亞細亞半島南部的潘菲利亞平原,繼而為了防止沿海線路被切斷,又北上挺進安納托利亞高原腹地清掃殘敵。一路穿行高原內部的孔道,亞歷山大二世並未遭遇波斯人大規模的抵抗,很順利的就來到了小亞細亞半島東南側的奇裏乞亞平原(又稱西里西亞)。奇裏乞亞平原較為富庶,並且與兩河流域的新月沃土帶距離和路程更為接近,也是當年赫梯帝國南下與埃及、亞述展開爭霸的必經之地。
交鋒:伊蘇斯之戰
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與配合默契的馬其頓軍隊不同,波斯軍隊是大流士三世臨時拼湊起來的,軍心不穩、戰意不強。所以大流士三世既不敢運用他們進行運動戰,同時也對正面交鋒缺乏信心,故而在得知馬其頓軍隊通過約拿之柱以後,便擺出了防禦陣勢,這進一步鼓舞了亞歷山大軍隊的士氣。未戰先怯的波斯軍隊在馬其頓軍隊的眼裏,就像是待宰的羔羊,亞歷山大二世毫無疑問的獲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並從波斯人身上獲得了大量黃金。
制海:蕩平腓尼基、降服埃及
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掃清推羅之後,亞歷山大二世一路南下,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埃及。途中僅有加沙地帶的一座城市僱傭了一支阿拉伯人進行了抵抗,卻也因此消散在歷史的塵埃裏。埃及人之所以不願意抵抗,是因為他們將馬其頓人視作趕走波斯人的解放者,不過當馬其頓軍隊真的到來之時,埃及人依然忐忑不安。所幸亞歷山大二世頗具政治才能,他並未強求埃及人效仿希臘的生活方式,反而主動祭拜埃及“神靈”,並以“阿蒙之子”的身份成為了新的埃及法老。為了進一步加強埃及與希臘的聯繫,馬其頓人建立了亞歷山大港,以穩固希臘半島的糧食需求和遠征軍與後方的聯繫。
搶位:控制波斯御道、高加米拉戰役
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儘管輸掉了伊蘇斯之戰,但是推羅的腓尼基人和加沙的阿拉伯人還是遲緩了亞歷山大征伐的腳步,給了波斯人以喘息的機會。在這段時間裏,大流士三世重新招兵買馬,再度組建起一支十萬人左右的軍隊。不過,由於是對帝國各省強制下令徵兵的,波斯軍隊來源複雜,即便大流士三世對軍械、訓練等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革,甚至從印度河流域徵集了戰車,但依然難以解決因帝國前期頹勢而出現的軍心渙散之象。相比較而言,馬其頓軍隊雖然同樣來源複雜,但希臘諸城邦軍隊遠離故土,在共同語言文化的作用下反而更具有凝聚力。至於腓尼基、埃及等後來加入的兵源,更早已震動於馬其頓的威勢,堅定的追隨左右。最終高加米拉戰役還是以波斯軍隊慘敗、大流士三世逃亡而告終。
尾聲:錫爾河之戰、海達斯佩斯河會戰
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綜上所述,亞歷山大東征的基礎源於腓力二世改革,此後憑藉更為精鋭、靈活的軍隊,亞歷山大二世開啓了征伐波斯的歷程。在東征過程中,亞歷山大根據馬其頓軍隊和不同地形環境、地緣狀況做出因地制宜的行軍部署和戰略抉擇,並且在統治不同被征服地緣板塊的時候頗具政治才能。正因如此,人們將亞歷山大二世尊稱為“大帝”,亞歷山大大帝也因此成為歐洲四大軍事統帥之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55 字。

轉載請註明: 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