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傑:蕭何、韓信和張良,獨獨漏了一個陳平。
實際上這三位各有各的短板,張良被稱為謀聖,但是並沒有治國和打仗方面的經驗;蕭何擅長治國,但沒上過戰場,也很少施展謀略;韓信就不説了,在政治上幼稚的驚人。
而陳平卻是個通才,這位爺軍、政、智都是一流,計謀就不説了,他和張良是劉邦麾下最好的兩個謀士。論起打仗,陳平也不像張良“往來為遊兵潁川”只能搞搞遊擊工作,陳平在項羽手下時可是有實打實的功績—“殷王反楚。項羽乃以平為信武君,將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擊降殷王而還。項王使項悍拜平為都尉,賜金二十溢。”陳平帶着魏王咎的一些雜兵把司馬卬給揍了一頓,雖然司馬卬可能也是個菜雞,但説明陳平至少有一定的軍事才能,而且在項羽和劉邦手下擔任的都是中級武官都尉(劉邦是日乃拜平為都尉,使為參乘,典護軍)至於政績,您可別忘了,與早死的韓信,歸隱的張良不同,在蕭何、曹參死後陳平可是實打實的當了多年的宰相!不但政務出色,陳平對丞相的定位也有深刻的認識:“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在他看來,宰相不是死摳細節,而應當是提綱掣領,輔佐皇帝做好監督工作即可。
在軍政、治國和謀略上都有如此突出的表現,但不管當時人還是後世人談論起來卻總是比蕭何等人差一檔,陳平也太冤枉了吧?
(陳平和張良,同為智謀一流的人物,但評價卻天差地別)
好像也不怎麼冤,我們必須承認陳平很出色,但對於這個人,我們卻始終有一種畏懼感,儘管他神算無敵智計百出,但一提到陳平,我們的腦海裏總會閃出一個詞:陰謀。
沒錯,同為一流謀士,陳平和張良明顯是兩個畫風,史書也對這兩人進行了比較:“漢之謀臣,良、平而已。然良之術多正,平之術多譎”簡單來説就是張良的計策更多的是陽謀、正統,而陳平出的計策則多是詭計、陰謀,難免給人一種“小家子氣”、“上不得枱面”的感覺,而且不光是世人對陳平評價不高,就連陳平自己似乎也心裏有數,公元前178年,丞相陳平病逝,死前他嘆息着:“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
翻譯過來就是:我的子孫恐怕再難翻身了吧,我這輩子出了太多陰謀詭計,損陰德太重,就算我能夠安享平安富貴,壽終正寢,但子孫們恐怕要倒黴咯!而正如陳平所預測的那樣,不過短短二十餘年,陳平家族迅速走向衰敗,此後在歷史上就再也沒有了陳氏子弟的蹤跡。
那麼問題就來了,陳平究竟做了什麼讓他感慨損陰德過重呢?這就不得不提到陳平這輩子所使出的計謀了:“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凡六益封。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也”
對於陳平所出六計,史書記載各有不同,總結了一下大概為以下六點。
(陳平看人之準,算計之狠可謂是天下無雙,連老辣的范增都着了他的道)
一、反間計,離間項羽、范增,陳平巧施離間計成功讓項羽對智囊范增、手下大將鍾離眜產生懷疑,於是范增被氣走,鍾離眜不再被信任,楚軍實力大減。
二、金蟬脱殼,楚漢對峙時項羽將劉邦團團包圍於滎陽,陳平以紀信假扮劉邦,以兩千婦女轉移楚軍注意力,使劉邦從滎陽安全撤退。
三、封王韓信,當韓信攻下齊地時,與張良共同勸告劉邦封韓信為齊王,使韓信安心效力漢軍。
四、聯合天下諸侯滅楚,韓信、英布、彭越共同出兵,項羽四面楚歌,劉邦由是乃有天下。
五、智擒韓信,有人舉報韓信謀反,於是陳平獻計讓劉邦出巡天下,在韓信前來拜謁時不費一兵一卒將其擒獲。
(白登之圍,陳平究竟用了什麼計策,是不是他的計策,已經成了永遠的謎)
六、解白登之圍,漢匈交戰,劉邦被冒頓單于困在了白登山,陳平從閼氏下手,一頓枕頭風吹下,漢軍成功脱圍。
這樣看來,史書倒也沒冤枉陳平,這位爺的大多數計策都是啥離間啦、抓人啊等等,與張良謀天下不同,陳平主要是謀人,此人看人極為毒辣,但凡要被他盯上,除非您性格上沒啥缺陷,又持身守正不受糖衣炮彈的攻擊,否則遲早也得着了他的道。
那麼到底是哪幾條計策讓陳平感慨傷了陰德呢?咱們來一一分析一番。
首先第三條可以排除,封韓信為王避免了漢軍分裂,還獲得了韓信死心塌地的效忠,為漢軍後來剿滅項羽奠定了基礎,而且還是和張良共同提出,這是條好計策,pass。
(雖然不講信義撕毀協議是不太地道,不過還不至於上升到傷陰德這個地步)
第四條平心而論不太地道,時間背景是在公元前202年,劉邦項羽言和,劃定楚河漢界,本來劉邦都打算收兵西歸了,陳平和張良勸諫劉邦萬不可養虎為患,於是劉邦悍然撕毀條約,聯合韓信、彭越等人四面夾擊楚軍,項羽垓下自盡,長達四年的楚漢爭霸以劉邦獲得最後勝利而告終,雖説撕毀協議不是君子所為,但同樣是和張良一起提出的,專用陽謀的謀聖大人都覺得沒問題,估計陳平更不會有什麼心理負擔。
白登之圍是一個歷史懸案,沒人知道陳平究竟用了啥計謀,雖然現在世面上的小説筆記裏給陳平安了個“美人計”,但冒頓單于何等英雄人物,怎麼可能會因為老婆的一面之詞就放了劉邦?所以陳平究竟用了什麼計策可能永遠也沒人知道,不過此計救出了劉邦,保全了漢軍,可以説非但無過,反而有大功。
(陳平想出的計策張良未必想不到,但以他的身份和尊嚴來説,張良不會建議劉邦這樣做)
那麼真正有問題的就是第一條、第二條和第五條了。不管是離間項羽、氣死范增還是擒韓信,陳平的計策真正做到了一計毀一人,甭管你是智計通天的范增還是武功蓋世的項羽,抑或是戰場上百戰百勝的兵仙韓信,遇上了陳平都是通通玩完。
計策雖然有效,但平心而論這種方式並不光彩,甚至可以説是十分下作,以張良的智計無雙,我不相信陳平想到的他會想不到,但為什麼張良不提?因為曾經“五世相韓”的張良是貴族出身,雖然落魄了但還保留着貴族的驕傲和尊嚴,要擊敗對手就得堂堂正正,而平民出身的陳平就沒這麼多忌諱了,怎麼有效怎麼來,怎麼狠毒怎麼來,反正老子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再加上倒在陳平手下的都是些叱吒風雲的大人物,范增、項羽和韓信都有不少粉絲,陳平用這種計策把他們搞到,人們反而更同情無故受疑的范增,所以陳平怎麼可能會招後世人的喜歡,恐怕他自己日後想來也會有愧疚之心吧!
真正沒法洗的還有第二條:金蟬脱殼逃滎陽。
公元前203年5月,楚漢於滎陽對峙一年有餘,外援糧道俱被斷絕,眼看就要走向絕路,於是陳平再度出招。為了讓項羽放鬆警惕,他先是讓劉邦向項羽請降,雙方約定好時間後,陳平又讓紀信(劉邦的心腹之一,曾跟隨劉邦前往鴻門赴宴)假扮劉邦前往楚軍軍營,眼見滎陽被圍困的螞蟻都逃不出去,區區一個紀信當然不注意吸引楚軍的注意力,於是陳平在滎陽城內收集了兩千女子,讓她們穿着軍裝跟隨紀信一起出城,趁着楚軍都前來觀看漢王投降的當口,劉邦馬上帶着張良、陳平等幾十個人迅速從其他城門逃生。
喜歡劉邦的讀者,估計看到這裏鬆了一口氣,既慶幸劉邦命不該絕,又感慨陳平巧計通神,而喜歡項羽的朋友則拍着大腿着急,到手的鴨子就這麼飛了!但我們的關注點始終放在了劉邦和項羽身上,很少有人會去想着兩千個女子,她們究竟是自願(其實這是個傻問題,但凡有腦子的都不會主動)還是被迫?是陳平用金錢收買還是乾脆拿着刀威逼?史書沒有説,於是這兩千個女子穿着軍服,哆哆嗦嗦的拿着兵器,打開城門向着楚軍軍營走去。
(紀信是死了,死後也獲得了劉邦隆重的追悼,而那兩千個婦女呢?)
從歷史記載來看,這場投降儀式並不和平,可能也是怕劉邦趁着投降逃跑,當紀信和兩千多女人走出滎陽城時,楚軍從四面八方一擁而上收繳了他們的武器—“漢軍絕食,乃夜出女子東門二千餘人,被甲,楚因四面擊之。”可當志得意滿的項羽前來檢視俘虜時,項羽呆了,投降的並不是劉邦,而是他人喬裝打扮,楚軍士兵們也呆了,因為他們俘虜的漢軍兵士都是些女人。
(估計和南京城破後太平天國的女子們下場一樣悲慘)
作為欺騙的後果,紀信很慘,忠勇的他由於不願投降被項羽活活的燒死,而那兩千個無辜的女子下場如何?我們不能想,也不敢想,在戰亂的年代,女子只不過是一件物品而已,這不是我不尊重女性,而是一個殘忍的事實。滎陽對峙一年,這些血氣方剛的楚軍將士早就憋的發瘋,再加上霸王自反秦以來屠城殺降這事也幹了不少(襄城、城陽、新安等最少五次),麾下的這些將士從來不是軍紀嚴明、秋毫無犯的主,面對這些雖然持有兵器卻沒有任何防抗能力、任人宰割的女人,下場是如何恐怕都不用説了吧!
我們甚至可以再殘忍的想一想:在四面包圍的情況下劉邦帶着幾十個人就能急匆匆逃走,除了知道劉邦投降大家鬆懈紛紛前來東城參觀外,這些女人恐怕是最大的誘惑,只要發生了一起獸行所有的楚軍都會瘋狂,而正當楚軍將士爭搶着蹂躪這些女人時,我們的漢王大人正打馬揚鞭逃走,而發泄過後這些女人是會被充作軍妓還是就地格殺,史書並沒有提,她們就這樣不聲不響的消失了。
消失了又如何?楚漢爭霸從來都是英雄們的遊戲,而平民,不好意思,只是千秋功業下的累累枯骨而已,有一句話説得好“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王侯將相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百姓或被強招入伍死在了戰場上,或者被諸侯們當成泄憤工具殺害(項羽屠城,劉邦也屠城)“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萬物為銅啊!也難怪張養浩要感慨:“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所以這才是陳平死前發出感慨的原因,他知道自己這輩子,實在是缺了大德了。
但實話實説,在那個動盪殘忍,動輒屠城殺降的年代,陳平的所作所為並不算太過分,他如此自責不過是因為他還“要臉”,像劉邦這種手狠心黑的貨色,連兒子女兒都可以不要,臉要來幹嘛?而且他大可以不用這麼自責,看看後世三國時期屠城多次的曹操,再看看拿人肉當軍糧的程昱,陳平完全可以嘆口氣:我這輩子雖説做了不少陰損事,但好歹還有點人性,你們這是連一丁點都沒有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