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焦慮 “拔苗助長” 藝術考級怎麼變了味?
培訓機構工作人員通過“比較”販賣焦慮:
“考級只不過是你到這個階段了去完成的一個任務。比如説我有鋼琴十級的一個水平,但我沒有考鋼琴十級,人家水平不如我,人家考鋼琴十級了。”
瞄準家長急於求成的功利需求:
“講真的國內十級好考。我還有遇到考十級就會兩首(曲子)的。他就那兩首彈得好,然後抽到了。國內鋼琴十級,(考官)可能他聽你的七八句,就不要你去彈了。 ”
藝術考級怎麼變了味?
有數據統計顯示,近年來,我國少兒藝術培訓市場規模逐年擴大,2017年全國市場規模約為670億元,到了2020年,這個數字幾乎翻了一番,達到約1300億元。原本是為青少年學科類學期之外提供興趣特長的藝術學習,近年來越來越呈現出“功利化”和應試的趨勢。
2021年兩會,有三十多位全國人大代表集體建議,取消12歲以下青少年的藝術考級。考級,顧名思義就是要“考”,青少年的藝術學習和“考級”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今年春季學期開學後,記者在北京、江蘇、雲南等地進行了實地探訪,很多藝術培訓機構都出現名額緊俏的情況,不少招生人員都把“考級為升學帶來便利”作為營銷話術。
某藝術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孩子學,學到最高級別這個證書後期是有用的。
記者:考級您説這個證書有什麼用呢?
某藝術培訓機構工作人員:考一個特長班什麼的。上了初中、高中、大學,老師就會要一個。
而記者發現,教育部明確不鼓勵青少年參加社會藝術類考級,在一些大學的高水平藝術團招生中,業餘藝術考級證書也只是作為參考條件之一,並不能直接加分。但培訓機構為了吸引生源,還是把考級和升學加分作為噱頭,一些機構的網站上,“考級加分”的字樣被標註在顯眼的位置。
除了虛假宣傳,有的工作人員還擅長利用“比較”來製造家長和學生的焦慮。
南京某鋼琴培訓機構工作人員:考級它並不是證明説你有多厲害,考級只不過是你到這個階段了去完成的一個任務。比如説我有鋼琴十級的一個水平,但我沒有考鋼琴十級,人家水平不如我,人家考鋼琴十級了。
記者:然後心裏會不舒服是吧?
鋼琴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就這麼一個感覺。
為了幫助家長下定決心,有的培訓機構還會把自己和考級點之間的關係作為賣點。
南京某鋼琴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南藝就是我們辦考級點,所以説我們這個可能會稍微松一點點。
據瞭解,目前社會各類藝術類考級活動均是按照2017年原文化部修訂的《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管理辦法》進行規範,該管理辦法明確“取得資格的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機構,在經過組織、申請後,可以進行相應的藝術類考級活動,頒發相應的考級資格證書。”其中,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機構包括“具有相關資格的藝術學校、專業藝術團體、專業協會和藝術事業單位”。換句話説,青少年藝術類考級屬於第三方的評價體系,發證機構的評價標準並不統一。
某鋼琴培訓機構工作人員:中央音樂學院的跟上海音樂學院的,畢竟是院校級的考級,它的專業性也比較強一些。像全國音協之類的,就是上手就能考的那種。想考一個十級很快速成的方法,就是您刷考級曲目一直刷也可以考。
瞄準家長急於求成的功利需求,有的培訓機構還推出了“三級跳”服務:每年只練考級規定曲目,用三四年的時間拿下十級考試。在這樣的教育之下,一些考生平時只練習曲目中可能被抽查的部分,就像考試中的押題一樣。
南京某鋼琴培訓機構工作人員:講真的國內十級好考。我還有遇到考十級就會兩首(曲子)的。他就那兩首彈得好,然後抽到了。國內鋼琴十級,(考官)可能他聽你的七八句,就不要你去彈了。
記者:為什麼?沒有時間聽完?
南京某鋼琴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對, 因為很多人。
專家建議調整或取消兒童藝術考級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不鼓勵青少年參加任何藝術類的“考級”活動。原本旨在檢驗青少年業餘藝術學習水平的考級,緣何被多位專業人士詬病?我們來聽聽專家的看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宋亞平在今年兩會上和多名代表一起聯名建議“制止12歲以下兒童美術考級”。宋亞平表示,目前不少培訓機構都存在以考級為名擴大招生的現象,兒童美術考級將原本生動活潑的藝術創作演變成了流水線加工廠,有悖藝術培養規律。
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宋亞平:因為美術是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就12歲以下的孩子他正在快樂和有想象力有創造力的這麼一個過程中在成長。這個時候要去參加一些美術考級,那麼有些機構可能就會有固定的成人化的這種模式去對孩子去考級,這樣會把孩子這種想象力,把孩子的天性就禁錮住了,他會厭倦美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交響樂團副團長李心草也提出了《建議調整或取消音樂類考級》的提案。他認為由於不少兒童鋼琴培訓機構“只練考級曲目”的功利化培訓,導致了很多孩子考級的表現和真實的音樂素養完全不能對等。
中國交響樂團副團長 李心草:比方説給孩子準備了十級的考試,比如曲目123,都彈得很流利,考沒問題。給他一首同級別的,比方説十級的另外的曲目擺在他面前,基本不會彈,連視譜都視不好了。給他一個六級、七級、八級這樣的曲目,他同樣完成不下來。這種到了十級(考試),其實他真正水平到了嗎?這是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藝術考級莫成“拔苗助長”
藝術領域的專家指出,在應試的導向之下,一些藝術培訓機構偏離了美育教育的航向,最終傷害的是孩子。專家呼籲,亟需對目前少兒藝術考級進行規範和調整,防止功利化的導向影響孩子的成長。
在一些網絡社區中,記者發現不少關於藝術考級的討論,其中不乏“過來人”的聲音。有人歸納了目前鋼琴考級火熱的原因,包括形成升學的競爭優勢、老師為了培訓成果展示、家長缺乏對鋼琴的認知等等。一些家長坦言,最初選擇考級,本以為可以更直觀地檢驗孩子的學習成果。
家長:孩子學得好不好,作為家長,我們沒有學過這麼專業的東西,沒有辦法判斷孩子到底學得好還是不好,到底學了個什麼東西。
而看到原本喜歡音樂的孩子,在應試化的培訓完成考級後,反而痛恨學琴、痛恨音樂,一些家長也在反思,這樣的藝術教育是否得不償失。
家長:很多孩子可能考完了十級,反而後來也沒有養成練琴的習慣,在平時生活當中也沒有把樂器融入到生活當中。也認為考完了十級,然後這個任務就完成了。可能以後都再也不太想練鋼琴了,就是這樣的。
無論是美術還是鋼琴,從事藝術工作的代表委員們對青少年社會藝術教育中存在“形式單一”、“應試導向”的評價指標表達了擔心。專家們呼籲藝術培養不能急功近利,如果不能激發青少年對藝術的興趣,盲目的考級無疑是“拔苗助長”。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 劉月寧:要尊重藝術它的規律,(學生)他是一步一個腳印,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他的各方面的一種培養,這個是很重要的,然後(學生)他對美的一種鑑賞,對美的一種追求。另外是在訓練當中,他是一個整體的人格的塑造,我覺得這個可能應該更加強調這些方面。
中國交響樂團副團長 李心草:如果不能有效地改善目前的現狀,那麼再考慮取消,整個我們青少年兒童的一個身心健康的成長。如果達不到這個效果的話,(藝術考級)反而是一種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