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小學生禁帶手機進課堂

教育部:中小學生禁帶手機進課堂

教育部:中小學生禁帶手機進課堂

教育部:中小學生禁帶手機進課堂

教育部:中小學生禁帶手機進課堂

熱點

追蹤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為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遊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通知》強調,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制定具體辦法,明確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裝置。應通過設立校內公共電話、班主任溝通熱線等途徑,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不得使用手機佈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通知》指出,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教育引導,讓學生科學理性對待併合理使用手機,避免簡單粗暴管理行為。各校要做好家校溝通,家長應切實履行教育職責,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通知》要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工作指導,及時解決學校手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教育督導部門要加強日常監督,確保有關要求全面落實到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校園禁手機

網友吵翻了

中小學生該不該將手機帶進校園?網友們觀點不一。

支持者認為,如今的手機融合了各種娛樂休閒的功能,大人都很難控制住自己不玩手機,學生將手機帶進校園勢必會影響學習。

@淡紫紫野花:早該如此,支持!

@粉嫩的豬頭肉:不要原則,要禁止!禁止!禁止!最多可以帶智能手錶進去,手機禁止就行了。

@現在插播:我們小時候也沒有手機,不也一樣?

@宇航員兒:好!不用手機佈置作業,這個必須支持!

@全是甜份:支持!現在學生沉迷手機的越來越多了……

@饅頭蘸糖吃:我們這邊中小學一直不準帶手機進學校,偷偷帶去被發現是要記過的,如果家人想方便聯繫自己孩子,需要和學校申請帶手機,學生進校就把手機給老師保管,放學後交還給學生。

有家長認為,學生不帶手機自己很沒有安全感,特別是放學之後不能及時聯繫到孩子,擔心孩子的安全。

@Hug_OO:孩子路上被拐跑了誰負責?

@旺仔添奶:我也不想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但是現在路上車這麼多,孩子放學之後都聯繫不到孩子,家長真的會很擔心。

@森林來信:説得輕鬆,現在很多作業都在手機上留,還要在線打卡,不帶手機怕是行不通。

@Nyx1118:帶了手機孩子受到欺負了還可以拍下來保留證據……

還有網友提出新建議——

@張大帥:幼兒園也在手機上留作業,這個教育部管不管?

@知不道:信息時代,建議各手機廠商推出類似於老人機的學生手機,功能簡單,屏蔽不良信息,以便於家長聯繫自己的孩子,以及同學之間的相互聯繫。

@春花秋實:高中生應不應該禁止帶手機進校園?教育部門能否也認真考慮一下。

分析

如何讓手機拿得起放得下

對於教育部的最新規定,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説,現在讓學生學會正確使用和管理手機,將來學生走上社會,才有可能在面對更新的事物時做到正確駕馭、合理使用。

引導學生不為手機所役

手機入校園,該進還是該禁?這個話題早有討論,正反雙方各有道理。

手機進校園之爭只是問題的表層,真正的核心是,如何引導孩子們正確、合理使用手機。

“要引導學生不為手機所役,要做手機的主人。”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陸雲泉説。

事實上,許多成年人都已被手機“綁架”,更何況中小學生。

美國某大學對世界上10個國家1000名學生進行了24小時“無媒體”體驗實驗,讓他們在一天之內不使用包括手機在內的任何多媒體設備。經歷了這個項目的大部分學生表示,失去了手機讓他們“坐卧難安”,表現出煩躁、不安、緊張、消沉等負面情緒,很多人甚至沒有完成整個項目。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納入日常。

南京市第九中學校長張恆柱介紹,管控中小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已成世界共識。意大利、法國、德國等國家已經通過立法或者其他形式,明令禁止學生將手機帶進校園或者課堂。有的規定,在教師和家長的引導下學生才能使用手機。有的國家更為嚴厲,如芬蘭禁止向初三以下的學生銷售手機。

手機要管,但要合理地管

張恆柱説,學校有效管理學生手機,可通過管理、診斷、教育三步法。

一是管理。家長、學生和教師三方一起制定大家認可的手機管理制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學校還可以通過建設優秀班集體的方式,在班集體形成比較優秀的朋輩文化,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孩子放下手機,去做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事情。

二是診斷。對那些不能遵規守紀的學生,要了解他無法放下手機的原因和背後的成長訴求。

三是教育。現在不少家長甚至老師簡單地用沒收、摔手機的方式解決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化矛盾而不是解決矛盾。教育方法要講究入情入理,讓學生真正意識到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性和加強管理的必要性。有些辦法可以讓孩子慢慢遠離手機,如增加户外活動,幫助孩子制定科學的作息時間等。

家長要及時介入,防微杜漸

家庭是孩子發育、成長的首要基地,家長應當言傳身教,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劉長海説,家長要引導子女養成閲讀、運動、社交等多方面興趣。冷靜思考是否有必要為子女配備手機以及購置怎樣的手機等問題,在賦予子女手機使用權利時與子女約定手機使用時限等具體事項,約定臨時上交手機的事由和合理流程。

定好了規則,就要做到規則面前人人平等。劉長海表示,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到。家長帶頭遵守規定,主動用閲讀、運動等正能量活動充實自己的生活,讓子女對手機管理規定心服口服,而且能夠為子女樹立成長榜樣。

網評

“禁”手機,只是第一步

中小學生“手機困局”,一直都是老師和家長關心的話題。當前,全國各大中小學校對學生在校使用手機的管理方法參差不齊,或明文嚴令禁止、學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攜帶手機進入校園,或實行統一管理、學生可在特定時間和區域使用手機。

教育部的這個《通知》無疑是個好政策,可有效解決學生沉迷手機遊戲和娛樂、分散課堂注意力耽誤學習,以及追求高檔產生攀比心態等問題。

但好政策還要“細落實”,教育部出手“禁”手機,只是第一步。要徹底化解中小學生“手機困局”,正確引導、合理規範之外,政策的配套也要更加優化,細節處更加完善。比如,《通知》中“不得使用手機佈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這一規定,一刀切是否合理?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如何兼顧線上學習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再比如,《通知》中“應通過設立校內公共電話、班主任溝通熱線等途徑,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這一規定,會否出現溝通不暢風險?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危及學生安全又該如何解決?等等。

解決好了細節問題,家長才能放心地“沒收”孩子的手機,學生才能安心地從手機上抽出身來,專注學習。

來源:哈爾濱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94 字。

轉載請註明: 教育部:中小學生禁帶手機進課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