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頒發和測評的機構是什麼“身份”,不該有的證書、資格,就應該堅決廢除。
自詡“全國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等級測評中心”,下設“書法專業委員會”“街舞測評組委會”“書畫測評組委會”等多個分支機構,在全國各地授牌成立“江西測評中心”“湖南測評中心”等30餘家測評中心……近日,記者從北京市民政局瞭解到,“全國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等級測評中心”及其下設分支機構被依法予以取締。
光看名字,“全國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等級測評中心”,確實是足夠“以假亂真”的。“全國”二字自帶權威,“綜合素質等級測評”則與全社會的“素質教育”焦慮無縫對接。如此也就不難理解,它為何能於短短數年時間裏,在全國到處“插旗”。而其所涉及的“業務”範圍,從開展所謂的綜合素質等級測評,到號稱正規的教師培訓、考官培訓,再到提供所謂的人才庫查詢、教師證查詢等不一而足,可以説,“生意”做得很大。但實際上,這不過是一個未經登記,擅自以民辦非企業單位名義進行活動的非法社會組織。
近些年,相關部門持續開展了對非法社會組織機構的清理工作。如在上個月,民政部官網就公佈了第八批地方民政部門依法取締的部分非法社會組織名單。從已取締的非法社會組織來看,教育類的佔據了相當數量。這些“拉大旗作虎皮”的教育類組織、協會的興起,不只是“碰瓷”素質教育這麼簡單,而是與社會教育焦慮、教育培訓機構的泛濫,形成了一種互相強化的關係。當前,全國都在推動“雙減”政策落實,對於仍舊殘存的這類“賣證書”的非法教育機構,更應該依法同步加大清理力度。
不過,也要提醒的是,這類機構之所以不愁市場,除了自我包裝出的“權威”形象具有蠱惑力,説到底也和當前一些家長對於“證書”的過度崇拜乃至迷信有關。一個常見的現象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社會對素質教育的理解,似乎就是讓孩子考取各種五花八門的證書,過早地信奉“證多了不壓身”。
如此前有媒體報道,南京一“小升初”現場,有家長居然拿上百份證書排隊。雖屬極端個例,但其所反映的證書迷信現象,也為一些非法機構的做大提供了更多機會,而這些機構的“伺機而動”,又反過來進一步渲染和強化了社會的證書焦慮。如此相互作用,也加劇了整個教育的競爭程度,最終導致家長和孩子陷入不必要的重負之中。因此,隨着雙減政策的實施,以及對非法教育類組織機構的清理力度加大,家長們也是時候走出證書崇拜了。
當然,要真正讓家長變得更“淡定”,消除對證書的非理性追逐,同時也至少還要做好兩個方面的配套工作。一是,學校對學生的考評,要弱化對證書的依賴。像這次取締的“全國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等級測評中心”,其忽悠家長的一個最大“賣點”就是——綜合素質測評結果將納入中小學生成長檔案,作為學生中考高考的參考依據。目前,教育部已明確要求,嚴禁中小學招生與任何競賽掛鈎,這樣的政策理應不打折扣地落實。
二是,在取締非法的“賣證”組織和機構之餘,也要嚴防其他一些機構接過這茬“生意”,導致換湯不換藥。這就要求進一步管住“紅頂中介”,嚴控公權機構向社會組織的不當“授權”。總之,無論頒發和測評的機構是什麼“身份”,不該有的證書、資格,就應該堅決廢除。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朱昌俊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