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最先稱霸不是秦國,也不是齊國,而是後來淪為路人的魏國。當年三家分晉,魏國佔的好處最多,因為魏國得到的地盤是在中原肥沃之地,農業發達,商業也發達,所以魏國的國君幾乎不用太費勁,就能夠拓展國土,成為一霸。但是後來我們也知道,秦國經過變法,一躍成為第一強國,而強大之後自然是要擴張領土的——於是魏國就遭殃了,因為它處在虎狼之國東進的第一站。當時人記錄:“名寶散出,土地四削,魏國從此衰矣。”(——引自《呂氏春秋》)自那以後,魏國不斷衰弱,成為待宰的羔羊。
風雨飄搖,王侯驚懼到了魏無忌的時候,魏國已經是成為了一棵牆頭草,哪個國家強大就投靠哪個國家,在諸國之中影響力雖然依舊存在,但是實際上已經不太強了,就像今天的荷蘭,以前是海上馬車伕,也算是英雄一世了,可是現在也就是歐洲的一位觀眾而已,於世界形勢所起的影響是不大的了。信陵君的哥哥是魏安僖王,看起來兄弟倆也算是錦衣玉食,風光得不得了,但是實際呢?整日要被虎狼襲擾,真的是吃不香,睡不着了。
魏安僖王即位之後,當時范雎逃到了西邊——范雎原本是在魏國的,但是由於他出身卑微,再加上時運不濟,被魏國的重臣羞辱,所以一氣之下就投奔了敵國。不幸的是,范雎在西邊受到了秦王的重用,於是范雎以怨報怨,將秦國的大軍一次又一次地引向了魏國。有一次,虎狼之卒甚至包圍了魏國的首都,殺了不少魏國的救兵。雖然到了後來大軍撤退了,但是公子他們還是受到了極大的驚嚇。
禮賢下士,食客三千魏無忌是個聰明的年輕人,他知道,要是他生活在幾十年前,或許還可以無憂無慮地過完一輩子,但是現在,他實在是沒有這個福氣,所以他必須自救!於是他效仿前代的周公,禮賢下士,天底下的讀書人無論是優秀還是不優秀,他都以禮相待,不敢稍有怠慢,結果有了“千金買馬”之舉後,他的名聲傳遍了天下,所以天下之士人都去依附他。
在那個年代,這一行為叫做養食客。幾乎所有的達官貴人都有養食客的習慣,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東邊的孟嘗君。這號人物當年也有數千食客,雖然為此花了不少錢,但是他也獲得了不少的好處。比如有一次他被拘在了秦國,他的食客用“雞鳴狗盜”之舉將他救了出來。所以公子的行為也是其來有自的。三千食客中無用之人可能也有,但是絕大多數還是很強的,於是諸國都知道了魏國有個公子,絕對不好惹,因此十多年不敢進犯魏國。
權傾朝野,兄弟失和不過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魏公子在魏國的勢力如此強大,怎麼可能不讓自己的兄長疑忌呢?其實這種情況,他要是學會收斂一點也就罷了,但是他到底是個年輕人,年輕氣盛,收斂根本不在他的詞典裏。自然而然,無忌犯了不少的錯誤,也讓魏王感到很生氣。
其中最為嚴重的一項,被重點記錄在了史書之中。有一天,無忌與自己的兄長下棋,而北方的邊境傳來了烽火,説是“趙國的大軍扣關,快要過來了”。魏王嚇得六神無主,當然也就不下棋了。但是公子卻有點賣弄的意思,風輕雲淡地説:“趙王田獵耳,非為寇也。”(——引自《史記•魏公子列傳》)魏安僖王有點不相信,但是過了一會兒還真的傳來了誤報的信息。魏王好奇地問魏無忌:“你是怎麼知道的呢?”信陵君得意洋洋地回答:“我的食客中有人能探得趙王的隱私,趙王有什麼事情,我都能知道啊。”從此之後,魏王越來越畏懼他的親弟弟,所以也就不敢將國事告訴他了。
沉湎温柔,報國無門然而形勢比人強,雖然魏王有點忌憚信陵君,但是國家大事終究還是要由有才能的人插手的,信陵君怎麼可能被排除在外呢?這對魏王自身的利益也是一種損害,所以不久之後信陵君就東山再起了。這樣一來,有人就不高興了,這個人就是秦王——魏國越來越強大,自己不就不容易侵略魏國了嗎?於是秦王使出了反間計。反間計是很多人都會使用的,但是效果如何,還是要看手段的,而秦王的手段就很高超。
秦王
他花重金讓魏王親信對魏王説:“魏公子曾經在外國十年,現在又是朝中的大將軍,所有人都聽從他的話,諸侯只知道你弟弟,不知道魏王。他也是打算篡位,諸侯因為畏懼他的權勢,也都打算幫助他。”這種事情説一遍還不夠,秦王還派人多説了幾遍,本來魏王就有疑心了,如今更是強烈了。不久之後,魏王便派人取代了無忌的職位。公子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受到重用了,於是終日飲酒,沉醉在温柔鄉中。這樣的生活方式自然會損害他的健康,因此不到一年他就去世了。
據説當年漢高祖也曾經很仰慕魏國的這位公子,所以高祖成為皇帝之後就讓人去祭祀他,可見魏公子在天下的威望有多高了。從他的事蹟看來,他的確是一個忠臣,可惜他的方式不太對,如果他能夠收斂一下,不要讓自己的兄長起疑心,敵國就算再派幾十個説客又有什麼用呢?現代人要吸取他的教訓,千萬不要在領導面前展現出得意的樣子,否則結局可能不太妙吧。但是話又説過來,如果魏王真的賢明的話,怎麼可能這麼輕易地就自壞長城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