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目的遠不是“生活能夠自理”

今年五一勞動節剛過,“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學生要學煮飯”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榜首。勞動素養如何更好在課堂中落地,在實施過程中有哪些考量,這些都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勞動教育目的遠不是“生活能夠自理”

日前,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將勞動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併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今秋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規定勞動課程平均每週不少於1課時,分為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三大版塊,共設置10個任務羣,每個任務羣由若干項目組成。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2021年,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主要面向學校,重點針對勞動教育是什麼、教什麼、怎麼教等問題,細化了有關要求。而在今年秋季學期開始的中小學勞動課程,是將勞動教育落到實處的具體體現。

要想把勞動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僅有紙面規定肯定不夠,還必須注重師資隊伍建設以及相關教材的編寫和出版;還要結合各地實際,讓勞動教育內容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就像成都的中小學這樣。總之,一定要符合新時代要求,從而避免勞動課流於形式。這需要創新驅動,更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由此才能使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態度。

眾所周知,如今的孩子都忙於學業,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把所有經精力都用在了“主課”上,連起碼的勞動能力都快喪失了。生活中很多孩子沒有養成勞動習慣,有些孩子連鋪牀疊被、洗襪子、收拾書包都不會,甚至懶得洗臉、洗腳,喝水也懶得自己倒!可見,是時候補上“勞動教育”這門課了。

不過,勞動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讓孩子們“生活能夠自理”,而是成長過程中的必須。通過勞動認識社會感悟自然、觀察生活、認識生命、瞭解社會,培養正確的勞動觀、價值觀、人生觀。總之,勞動教育目的遠不是“生活能夠自理”,是為了讓孩子全面發展打好底子,也為其未來打牢基礎。學校、家長和學生,都必須對此做好充分的認識和心理準備。

(東方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33 字。

轉載請註明: 勞動教育目的遠不是“生活能夠自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