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長教育有一個很奇怪的觀點——“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別人家的孩子5歲能識1000字,我家孩子就得3歲能識1000字,不然就是被落下了。
這種超前教育產生的現狀就是,孩子上小學一二年級十分優秀,滿分拿到手軟;但是三年級後卻被同齡孩子甩在身後。
經過超前教育的孩子,大多會出現“三年級現象”
“想知道孩子是不是真的學習好,看三年級後的成績就知道了”
這句話是我家孩子的班主任跟我説的。
因為小學一二年級的知識,並不需要孩子費盡心思思考,而且大部分孩子在幼兒園、學前班就已經學過了。對於他們來説,這部分的知識非常簡單,不怎麼學也能考一百分。
家長和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什麼都會,上課不怎麼認真聽,對學習就放鬆了。
等上了三年級,經歷超前教育的孩子就傻眼了,想跟都跟不上。
這種現狀就是非常明顯的“三年級現象”。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學習主要依賴於家長和老師,而這兩年的知識結構簡單,不需要在知識上糾結,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好時機。
而超前教育過於重視知識補充,忽視了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實際上是本末倒置了。
既然不提倡超前教育,這段時間應該怎麼教孩子?
早在40多年前,德國心理學家就曾對這個問題進行過研究。
為了得出更科學的結論,在德國政府的支持下做了大規模、長時間的對比實驗。
以100所幼兒園為實驗對象,其中50所幼兒園主要以遊戲為主,另外50所幼兒園以傳授知識為主。在幾年後對這些孩子的綜合情況進行調查、判定。
結果發現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孩子,的確具有學習優勢,但這種優勢只能維持到小學三年級。
三年級後成績開始出現“斷崖式”下滑,在數學學習上表現得尤其明顯。
得出這個結論後,德國政府取消了傳授知識為主的政策,新教育政策要求:所有幼兒園的教學都要以遊戲為主。
所以在德國,不管是家長還是幼兒園,都會用知識與遊戲結合的方式來教孩子。
家長們也可以效仿這種方式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