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宋慶齡臨終前多次致信三妹,僅一次回覆:信我已收到,至死未再見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經典

宋慶齡
我們日復一日地寫下自身的命運,因為我們的所為毫不留情地決定我們的命運。我相信這就是人生的最高邏輯和法則。
或許正如三妹所言,人生一途,不同路口註定着不同命運,而命運亦是毫不留情的決定一切。曾相伴同行的走散於某個岔路,又各自遇見下一程的路人,路過不同的人不同的風景,走向不同的結局。難道真的是命運使然?
一、少年時代:相互依偎的兩姐妹
宋家三姐妹之中,大姐較早赴美留學,因而尤以宋慶齡與其三妹之間更為要好。因此,在宋慶齡決定赴美留學之初,三妹便鬧着一定要隨二姐一同赴美。
三妹出生之時,宋家已是上海有名的富裕之家,因此自幼嬌生慣養之下也就養成了三妹較為任性的性子。所以經過三番五次的爭取之後,父母也就答應了她一併赴美的請求。
宋氏三姐妹
誠如一個家庭之間,對於年齡較小的都會尤為寵愛,因此無論宋慶齡抑或其他家庭成員對於三妹都是照顧有加。而她們亦如同普通家庭一般,有一對敬重的父母,相對快樂無憂的童年,彼此之間互相依偎關愛。
赴美留學期間,宋慶齡先行在一所私立學校學習英語,而後就讀於威斯里安女子學院。至於三妹因年齡尚小的緣故在其他地方就讀一段時間之後,亦來到了威斯里安女子學院與二姐作伴,彼時三妹並不屬於這個學校,儼然在三年的時間裏作為“自由旁聽生”的身份待在二姐身邊。
1912年,三妹正式入學成為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的一名學生,僅一年之後,即1913年,宋慶齡成功獲得文學士學位,因懷着滿腔的愛國熱情以及振興中華的遠大理想,她毅然決定返回中國。
宋慶齡三妹
同年三妹因二姐已經離開便轉到了美國馬薩諸塞州的韋爾斯利學院學習,只因此地距離他的兄長宋子文較近。雖兩姊妹相繼離校,但是對於她們二人之間大相徑庭的性格依舊給威斯里安女子學院師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難看出,在這一時期的三妹,尚且作為家中最小的花蕾,習慣於依偎在哥哥姐姐的身旁,同時各家庭成員之間關係亦是皆為融洽,親密無比。或許任誰都難以想象,如這般和睦的姊妹會在未來因為不同的政治思想以及立場背道而馳,老死不相往來。
二、青年時代:背道而馳的人生路
宋慶齡歸國途中先行去了日本,見到了仰慕已久的孫中山,隨後原本擔任孫中山秘書的大姐因為結婚的緣故介紹宋慶齡前往接替工作。
由此,宋慶齡便開始了與孫中山之間的愛情以及共同的革命事業。而後又不顧家人反對,設法離開上海返回日本,與孫中山舉行婚禮,共同承擔着流亡的艱辛。此處足以看出,宋慶齡淡泊名利、一心謀求革命的堅定。
宋慶齡與孫中山
而反觀三妹,直到1917年夏季方才結束了在美國的十年生活返回上海。她想要參加工作卻遭到了父親的反對,以至於直到1918年父親宋耀如病逝之後,方才在宋慶齡的介紹之下,進入基督教女青年會成為一名英語教師。
亦正是隨着父親的去世,三姐妹就此各奔東西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宋慶齡隨着孫中山致力於革命事業四下奔波。大姐隨其丈夫離去,只留下三妹與其母親居住上海。
後來在一次由其大哥所組織的聚會上,三妹與蔣結識。由此之後,蔣開始了對於三妹的追求,最後在蔣的努力與遷就,加上的大姐的遊説之下,三妹與將蔣結婚。
而對於這段婚姻宋慶齡也曾公開直言,“三妹與蔣的婚姻是'人為'安排的。”或許正是隨着這兩段不同婚姻的開始,使得兩人在同一路口就此匆匆而別。踏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以至於後來“形同陌路”。
三、形同陌路,仍互相牽掛
宋慶齡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一去不返,後來隨着孫中山的去世依舊不改其志;而三妹嫁給了蔣之後,亦是本着嫁夫隨夫的傳統,坐上了另一條路。兩條路之間截然相反,這也就註定了兩姐妹之間的漸行漸遠。
三妹與蔣之間的聯姻,在宋慶齡看來不過是一場政治聯姻,儘管她極力反對,但拗不過家庭的其他成員,自此家人的決絕使得宋慶齡與其家人之間的來往逐漸減少,愈發生疏。
而實質上也的確如此,宋家眾人以大姐為主,此舉無疑是在將宋慶齡推出宋家家門。畢竟以大姐的商業目光來看,商業的發展離不開政治。而宋慶齡此時也明白,如今的小妹早已不是過去那個懵懂的小妹了。
就這樣,兩姐妹各自忙於自己的事業,自此以後鮮有碰面。大姐在革命道路上作為先驅者不斷前行,不斷遊走於國際之間為中國革命事業爭取助力。
而三妹則是隨蔣同行,尤其是在組建空軍等發揮了長足的作用,另一方面亦是遊走於美國,不斷促進美國對於國民黨的支持與援助。
在那一時代,兩姐妹儼然是璀璨的,她們的所作所為一定程度上也影響着歷史的走向。
而後隨着國民政府敗走台灣、蔣去世,三妹因後來的政治地位岌岌可危而定居美國。
新中國成立之後,宋慶齡則是致力於婦女、兒童的福利事業,為此操勞後半生。直至1981年5月宋慶齡在北京去世,後與父母葬於上海。
而在宋慶齡去世之前,她也曾數次致信給自己的三妹,卻毫無迴音。而在最後的一封信之中,她託人捎話一定要讓三妹回信。然而三妹接到這封信之後只是淡淡的説了句,“信收到了”。
兩姐妹之間的感情難道就這樣消耗殆盡就此形同陌路?實則不然,再無相逢是真但感情又豈是那麼輕易就可以拋卻?
早在之前,蔣曾經意欲對宋慶齡不利,被三妹發現,竟是直接當着蔣的面一番呵斥,怒喝道,“不準傷害我姐姐,否則……”由此可見,三妹對於自己姐姐依舊存在很深的感情。
而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也曾説過,他在第一次與宋慶齡見面之時,對方曾説起“雙方都是在婚姻上投機,沒有什麼愛情”,相隔十年後又有,“如果沒有三妹,蔣會比如今更壞得多”。
言談之間也透露出了對於這場婚姻的芥蒂以及對於三妹的惋惜,而從她臨終之前依舊拿着三姐妹的照片希望自己的妹妹能夠回來探望來看,在她的心中三妹依舊有着旁人無法企及的分量。
而致使兩者之間如此結局的,首當其衝便是政治立場的不同,導致雙方之間的距離愈發擴大。其次便是作為一個家庭感情破裂開端的那一場婚禮。
作為姐姐她希望妹妹能夠嫁給一個有道德的人,而不是一場以政治為目的的聯姻。卻也是因此,致使她與家族決裂,病重以及葬禮之時,未有一個宋家的族人到場,她孤零零地迎來了人生的謝幕。
而反觀三妹後來已是白髮蒼蒼之時,念及二姐的逝世説了一句,“現在該輪到我了。”
兩姐妹至死未能相見實在令人遺憾,但終究也是命運使然。誠如三妹的那句話,她們各自的所作所為決定着自己的命運,為自己的命運作出選擇,但凡是終有舍與得,在掌握命運的同時亦要接受來自命運的玩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