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丨改善教師隊伍男女比例問題值得重視

近日,某研究院一份調查顯示,2020屆畢業後在公辦中小學當老師的男生中,約3/4對就業現狀滿意,“收入低”(77%)是他們對就業不滿意的最主要原因。數據也顯示,從教三年後近八成男教師留在教師隊伍;雖然堅持從教羣體收入方面差距拉大,但他們依然對工作充滿熱愛。

就業相對穩定,薪資待遇有保障,未來對教師的需求量仍處於穩定的增長期,上述特點讓教師成為近幾年的熱門職業。但根據教育部數據,近年來中小學教師隊伍中男性教師比例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2020年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中,男教師佔比分別為28.83%、41.19%、44.37%,相較於2015年分別下降了7.44、5.3、4.29個百分點。而且教育階段的層次越低,男教師比例越低。

這樣的情況同樣發生在幼兒園。男幼師更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羣體,據教育部公佈的《2017年教育統計數據》顯示,男幼師在專任教師中的比例則不足3%。

造成男教師比例持續走低的現實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伴隨社會經濟發展,擇業觀念更多元化,教師職業發展和收入上漲空間有限,一些男性並未將師範專業作為就業的優先選擇;其次,女性天然具有感情細膩、觀察敏鋭、親切温和等適宜於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特質;再則,教師職業的榮譽感和獲得感不足,導致男性報考師範院校和參加教師招聘的動力不足;現行的教育培養和考試選拔方式更有利於女性勝出也是原因之一。

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教師多為女性,自有原因。但男教師在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隊伍保持一定比例的好處卻是顯而易見的。男性參與教師工作,不僅能夠正確參與學生的情感認知,也有利於教育中的性別認識的多元化。

男女教師在處事處世態度上的不同,面臨事情上的反應,對待人際關係上的細微不同等等,都是潛移默化的事,很難用什麼方法測量出來。當然,這些並非致命,但也確確實實會給兒童成長帶來一定的缺憾。這方方面面都是社會真實面的反映,都應該成為兒童社會化開始時期的一部分。

當前,教育領域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因而改善教師隊伍中男女性別比例的呼聲相對微弱。而且這種情況在某種程度上也契合了人們的成長經歷以及由這個經歷塑造的觀念。但是,並不能因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存在,就能説明這個現象就是合理的。改變這個現象,當然不能靠“拉郎配”,而是要靠觀念改變,當幼兒園和小學教師的收入水平足以給那些有志於此的男性和女性以體面的生活,相信人們會不請自來。現在一些中小學引得名校碩士生甚至博士生紛至沓來,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作者:光明網評論員,來源:光明網)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視點丨改善教師隊伍男女比例問題值得重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8 字。

轉載請註明: 視點丨改善教師隊伍男女比例問題值得重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