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中商鞅變法對後人有什麼影響?
在歷史上,對於商鞅變法歷來都是褒貶不一,眾説紛紜。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商鞅變法對後世的影響。一、歷代對商鞅的評價商鞅是法家和韓非齊名的代表人物。商鞅的新法,也是法家以嚴酷的政治原則行政的標本。
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
商鞅自衞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於是,便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舊制度被徹底廢除,經濟得到了發展,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繼位。
變法侵犯了貴族們的利益,因之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商鞅失去變法的強有力支持者,有口難辯,只得逃亡。最後,商鞅在秦軍追捕中斃命,只落得個“車裂”的下場。
但變法得以繼續實行下去。
在歷史中商鞅變法對後人有什麼影響?
我們都知道,秦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那為什麼在戰國七雄林立的時代,是秦國統一了六國,而不是當時相對強大的齊國,楚國或魏國呢,其實根本原因要追溯到戰國初期秦國進行的一場自上而下的變法運動了。這場變法運動就是“商鞅變法”。
那“商鞅變法”是在什麼歷史條件下行的呢,而又是為什麼,它在秦國能夠實施的如此徹底呢?事情的始末就要從秦獻公説起了,獻公時期,因為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連年征戰,使得秦國國力幾乎被戰爭消耗殆盡。獻公臨死前曾叮囑當時的太子(秦孝公)三件事:1、不要急於仇,(當時連年和魏國打仗,少不了結下深刻的國仇家恨)秦國在我手上已經打窮了,再也經不起一場敗仗了。2、要善待臣下,尤其是那些老世族。3、要兄弟同心,不得與兄長惡。(秦孝公兄長,秦國名將公子虔)。
孝公自執政以來,面對面對着積貧積弱的秦國,決意變法圖強,壯大秦國,於是廣招天下賢能,而商鞅就是在這個背景下進入秦國的,商鞅,衞國人,法家名士,傳言其師從鬼谷子,商鞅入秦後,對秦孝公提出的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統一度量、建立縣制等一系列的變法主張。深得秦孝公的留學生,於是任命他為左庶長,主持變法。所以説,商鞅變法成功的背後離不開秦孝公的支持,可以説如果沒有孝公的大力的支持,他的變法主張也難以實施下去。
商鞅變法前後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主要是更改户籍制度、對違法犯罪活動實行連坐制、明確軍功軍法、廢除世代承襲貴族制、打壓民間鬥毆、獎歷農耕、制定秦律。經過這一次變法,使的秦國在經濟、人口、軍隊戰力上都有明顯的提高。
第二階段主要是在開疆闊土上,同時在全國實行縣制,由國君直接派遣官員治理,縣直屬於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制度,更有利於國君對於整個國家的控制。
通過這兩次變法,秦國終於擺脱了窮國弱國的命運,使得經濟得到大力的發展,秦國軍隊的戰力也大大的增強,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而商鞅的變法主張,也極大的影響着秦國後世的國君,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的強大的法制基礎;同時商鞅變法也是順應歷史發展一種新思想,加快了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發展的步伐,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總結: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使得秦國經濟發達,軍事強大,奠定秦始皇統一全中國的基礎,用法家思想的官僚政治代替春秋的貴族政治,漢朝鞏固儒表法裏的中國帝制,持續影響中國人兩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