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以漢族為主體的文化融合體,而漢族的概念其實是兩漢時期才確定起來,兩漢時期的中國強大到胡人很難去抗衡,強大的匈奴都會被漢軍碾壓。就算是在朝廷末年,軍事實力依舊領先,三國時期不少異族入侵,還是被打了回去。説到底漢朝的消亡並不是軍事腐敗,反而是因外戚專權所為。
而在其他的朝代,面對異族的侵略,往往很難能夠招架得住,特別是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其威懾力大大超過步兵,但漢軍卻不同了,他們的出現只會讓匈奴狼狽而逃。在西漢時霍去病直接封狼居胥,到了西漢時竇憲更是將匈奴打到了歐洲,間接導致歐洲進入了“中世紀”的黑暗時期,逃亡的匈奴都能讓歐洲大亂,可見漢軍是真的強。
很多人會問,常年的作戰需要耗費的金錢,而面對匈奴也需要更多的兵器,漢朝是如何讓匈奴低下頭顱的?
一、軍工革命
其實在漢朝前期,面對匈奴劉邦也很無奈,他曾經率領精鋭部隊去攻打,結果的差點被抓去當俘虜,而呂后也差點被玷污。到了文景時期,匈奴還是很強大,邊境地帶到處都是戰火,殺伐的問題也十分普遍。
不過隨着鋼鐵技術的革命開始,漢軍逐步的強大起來。其實在春秋時鐵器的冶煉就已經開始,但生鐵的硬度和強度都不是太高,在戰場中一刺就會彎曲,其戰鬥力太差。相比之下鋼卻不同了,它的強硬度都很棒,工匠們在多次的鍛造中也掌握了成熟的冶煉技術。
不過在西漢時的“炒鋼”技術又是一大革命性的飛躍,加快了冶煉的品質和效率,受到了市場的認可。而專家在楚王陵中發現的武器庫,這些兵器幾千年依舊十分鋒利,而這一技術領先了歐洲1600多年。
正是在鋼鐵的質量提升之後,各種武器也被鍛造出來,因此漢軍也有了鐵甲、大刀等,而這些鋼鐵兵團讓匈奴毫無辦法,在公元前129年開始,漢軍就主動去攻打匈奴,之後經過了四十四年,匈奴的威脅大大降低,而漢朝疆土也在快速的擴大,東漢時期更是直接解決了這一大患。
二、農業革命
不僅需要在兵器上領先,在農業生產上也要有優勢才行,這樣才能支撐常年的作戰,讓士兵都能吃飽飯。在公元前91年,趙過被劉徹安排負責農業生產,當時我國的農業並不成熟,一切都很原始,其糧食產量奇低,趙過馬上就研究出了代田法,並將其推廣出來。
這一制度大大增加了土壤的利用率,同時也可以讓蓄水能力增加,而作物也可以更好的紮根抗倒伏。正是這個制度的實施,讓每畝地的產收提升了25?上。而這樣漢軍就有了充足的糧食供應。
在農業種植上,他則是大力鼓勵牛作為生產的主要工具,以此減輕負擔,讓土地可以更好的翻耕。他還研究了耦犁這個工具,可以加快鬆土的時間。為了能夠更好的播種,他還研究出了耬車,這樣就可以提升效率,促進更好的管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