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式國債就是給老百姓發福利的。
可能以前投資渠道多(P2P,小貸),看不上這點收益率,但現在各渠道一出事,近乎 0 風險又相對高收益非儲蓄式國債莫屬。
“其中三年期票面年利率為 4%,最大發行額 200 億元;五年期票面年利率為 4.42%,最大發行額也是 200 億元。”
“據瞭解,國債可提前支取,且持有 6 個月以上還能按照持有時間“分檔付息”。這比定期提前支取按活期計息更為划算,但國債提前支取需要收取 0.1% 的手續費。”
沒具體看過條款,猜測是持有 6 個月以內提支不付息,持有 6 個月以上提支按照持有時間分檔付息。目前銀行保本理財大約在 3%+,算下來也比 6 個月以上的保本理財划算。
評論區出現了很多很有趣的評論,更新在文末。
--
科普:
我們目前發行的國債主要分為憑證式國債、電子式國債和記賬式國債。
其中憑證式國債和電子式國債都是儲蓄國債,是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以吸收個人儲蓄資金為目的,滿足長期儲蓄性投資需求的不可流通記名國債品種。區別是,憑證式國債是有收款憑單,電子式國債以電子方式記錄國債債權。
儲蓄國債
記賬式國債是由財政部通過無紙化方式發行的、以電腦記賬方式記錄債權,並可以上市交易的債券。銀行間流通的是記賬式國債,3 年在 2.36 附近成交,5 年在 2.5 左右成交。
儲蓄國債也不是什麼最近才有的品種,每個月 10 號都會發行。這可是好多老大爺大媽的心頭肉啊,每個月 10 號蹲點排隊買。定價發行,因為遠高於市場無風險利率水平,所以每次一出來很快就被搶光了。
參照記賬式國債在銀行間成交,你説儲蓄國債是不是給老百姓發福利?
--
有人質疑國債是某些有特權的人才可以買的。
其實不是,大部分都是大爺大媽們在銀行蹲點去買的。
至於為什麼搶得快,幾百個億國債額度全國人民同時搶,能不快嗎?
有人説 4 點幾的國債還是沒有吸引力。
你讓我説什麼好呢。
如果把風險從低到高排序,代表無風險利率的品種,國債、定存,好了,加上金融債好了啦,再勉強算上保本型理財。
銀行間國債成交:3 年在 2.36 附近成交,5 年在 2.5 左右成交。
定存:3 年期 2.75,我給你上浮 50%,4.125%。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利息算。
保本型理財:3%+
無風險梯隊,誰更划算,不言自明。
低風險梯隊
貨幣產品:2%+,可隨時支取
6 個月非保本型理財:4%+
再往上高風險的品種不再贅述。
比國債收益率高的品種滿地都是,但是風險不同。投資者去追求更高收益的品種,是以犧牲一定的風險為前提的。
儲蓄式國債明顯就是定價曲線上的一個奇點啊,明顯高於市場均衡收益率水平的。
向南飛,沉迷於競技性聊天
可是感覺這個問題沒辦法獲得高讚了腫麼辦,高票已經答的挺好的了,寶寶心裏苦啊!
不過既然答了,那我就從我的角度再補充一點。説實在的,放在全國的角度看,400 億的量確實不多,從往年的數據看,一般每年儲蓄式國債的發行量 3000-4000 億,假設全國只有上知乎的人去投資,我們假設佔全國人數的 5%,也就是 7 千萬人,那麼這些人平均每個人每年能買到多少呢,差不多就是 4200-5700 元左右。諸位想想,這個量對於他們而言多麼?何況國債潛在購買者的比例實際上是多於我這個假設的。而且很多大爺大媽早起排大隊,一次就買幾萬甚至幾十萬,所以被秒殺也不奇怪哈。
説白了,人民羣眾也不是傻子,13 年流動性緊張,連餘額寶都能分分鐘 7% 的時候,你們看看當時有沒有國債秒殺的新聞?去年上半年股市一片紅火的時候,你們看看有沒有國債秒殺的新聞?就是因為利率已經下到幾乎歷史低點,去股市又極有可能被當成韭菜收割的時候,國債的優勢才重新顯現出來。從這個角度看,儲蓄國債確實是政府給老百姓的一項福利,這東西就一直默默地在那裏,當你發現其他投資手段真的是有風險的時候,國債這種最樸素的投資方式,確實是老百姓居家旅行的好選擇。
最後再説一個八卦,其實這麼多年來,儲蓄國債佔國債發行總量的比例一直在縮減。由於儲蓄國債的定價機制是計劃經濟雙軌制的產物,定價並不太市場化,所以之前有聲音説為了降低財政部的融資成本,應當進一步減少甚至取消儲蓄國債的發行。不過有一位長期負責國債工作的領導説,大家不要忘了,國債在 80 年代發不出去的時候,是人民羣眾幫國家一張一張的買了國庫券,支持了國家建設,現在國庫富裕了,你們又想着融資成本,財政的事情,不光是錢的事情,也是民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