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和施耐庵有關係嗎 施耐庵的原名是什麼

陳友諒和施耐庵有關係嗎

施耐庵與陳友諒的關係就如劉伯温與朱元璋,只不過成王敗寇,施耐庵不像劉伯温好運,求得明君,施展自身報復,施耐庵跟隨陳友諒與元末年間,加入到羣雄混戰中,最終落得低不成高不就,就連之後,朱元璋數次徵用施耐庵出仕,均遭拒絕,只因施耐庵礙於故主與朱元璋之間的矛盾,故而不肯侍奉兩主,落得不忠之名,只得隱逸於世。

陳友諒劇照

陳友諒,元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為當時混亂時局中羣雄之一,此人極富野心,不甘於屈居小吏,生於亂世,給予他極大的機會改變自身命運,因此加入起義軍,屢獲戰功,功升元帥後,吞併其他將領軍隊,自立為王。趁實力大漲之際,連破城池,成為長江以南地區最為強大的一支起義軍勢力。

然而陳友諒此人生性奸詐多疑,擅用權術,難有大將之風,大業初成之際,便居功自傲,貪圖享樂。施耐庵在其舉兵之初,擔任其謀士,一開始他所呈獻的計策陳友諒皆會採納,對施耐庵如此賢才也是以禮相待。但隨着陳友諒征戰南北,兵力逐漸強盛,腹地擴大,他對施耐庵的態度也隨之改變,也可以説狼子心性逐漸暴露。面對短暫的成功,陳友諒不懂居安思危,反倒對施耐庵的多次進諫頗為反感,索性閉門不見。施耐庵無奈,知其命數將盡,便復歸山野,不問世事。

後朱元璋賞識其才能,託劉伯温以拜訪故友之由請施耐庵出山,但施耐庵尤為固執,仍為如今侍奉朱元璋為主有倒戈背叛之嫌,故而數次拒絕,決心隱逸。

施耐庵的原名是什麼

施耐庵所著《水滸傳》流傳至今,聞名至今,但作者本人卻是史料記載極少,其生平事蹟寥寥無幾,且各説各話,未能統一。施耐庵原名施彥端,他為何改名,這之中還有一段淵源。

施耐庵原名

施耐庵年僅三十六歲考中進士,為官三載便告別官場,辭官歸於老家江蘇,於江蘇江陰祝塘避世歸隱。當時江陰祝塘有一大户,其主人徐麟極為仰慕施耐庵的才學,心想邀請其擔任此地的教書先生。

恰逢一日施耐庵與弟子羅貫中外出遊學,徐麟遂抓住機會上前招呼,盛情邀請此仕途二人移駕徐家莊東邊的東林庵暫住,並且為徐家莊的孩子們開堂講學。施耐庵賞其山莊位置隱蔽,且山水繚繞,頗有世外桃源的靜謐之感,遂將此事答應下來。

遊學期間,施耐庵與徐麟的交情更進一步,常常與講學寫作之餘,相約徐麟品茶論詩。一日,施耐庵與徐麟下棋,不經意間聊起山莊內不見和尚,為何會有庵堂?徐麟遂解釋道:“先生有所不知,這庵堂裏原有一位師父法號慧能,終日誦經,從未停歇,直至圓寂那天。”徐麟隨後拿出一個木魚,上面有一個敲擊木魚留下的深深的印跡,徐麟指着那印跡説道:“這就是慧能師父堅持了三十年每日誦經的痕跡,我至今仍保留着這個木魚,就是為了讓學生們懂得持之以恆,日積月累的道理。”

施耐庵若有所思,遂提筆寫下“耐庵”兩個大字,刻寫於書房門楣之上,時刻警醒自己要同慧能法師一般耐得住庵堂的寂寞,潛心著書,之後人們便稱其為“耐庵”先生,所幸改其姓名為施耐庵。

施耐庵的兒子是啞巴嗎

施耐庵的一生可以説是成也水滸,敗也水滸。此話從何説起,施耐庵因一本《水滸傳》成為了元末明初的一代文學大家,更是明清時期小説發展的先河人物,將其人生價值推上了高峯。但正是因為《水滸傳》的影響力甚為寬廣,故而説中所飽含的憤世嫉俗的理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憤世青年,使得《水滸傳》一度在明清中央集權鼎盛時期成為禁書,世人對施耐庵的評價也因此走向極端,褒貶不一,更有甚者傳言施耐庵遭受因果報應,其兒子孫子皆為啞巴。

施耐庵的兒子

施耐庵此人自幼才華出眾,自視甚高,但卻在考取功名的過程中頻頻受挫,這難免另自負之人對朝廷產生惡意,年僅三十六歲,施耐庵才考中進士,取得一官半職,怎料自古懷才不遇之人皆性格孤僻,難以與官場人情同流,故而為官三載,施耐庵便辭官歸隱。

自此,施耐庵在山野之中埋著書,將其憤世嫉俗的偏頗思想全數灌輸於他筆下的小説之中,《水滸傳》一書排除其文學造詣不談,實為一本蠱惑民心,攪亂時局的惡書,書中所構建的草莽英雄落草為寇,宣揚打家劫舍、謀財害命的謬論,其中也不乏打架鬥毆、屠戮性命的血腥場面,若是看在心理扭曲、對社會有報復之心的不軌之人眼裏,恐怕這世間難以太平了吧。

因此,有人批評施耐庵宣傳邪説流毒,戕害少年,流傳薄語穢言的罪過報復在他子嗣的身上,施耐庵的兒子、孫子、曾孫子皆為啞巴,以贖施耐庵亂言而犯下的罪過。


施耐庵和羅貫中是什麼關係

施耐庵與羅貫中皆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説家,分別著有《水滸傳》與《三國演義》,那麼此二人間到底是什麼關係,以至於時光荏苒,經歷數百年,仍有無數謎團與猜測圍繞在此二人之間呢?

羅貫中紀念館

存在於這二人之間最大的謎團就是《水滸傳》的作者到底為何人,大多數人認為施耐庵寫了《水滸傳》,羅貫中寫了《三國演義》,如此簡潔明瞭的事兒哪有這麼多猜疑。但近幾年,學界對《水滸傳》的真正作者提出了疑問,甚至推測《水滸傳》最流傳的地方實為羅貫中的家鄉山東東平,當地導遊更是故作噱頭,公開向遊客解説道羅貫中才是《水滸傳》的作者。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自明清以來,《水滸傳》的作者一直備受人們談論,坊間流傳着三種説法:一則為施耐庵獨立創作;二則為羅貫中創作,施耐庵乃其化名;三則為施耐庵與羅貫中共同創作。然而目前所認可的為《水滸傳》作者是施耐庵,因為我國小學教科書中一向如此註釋。

學界中早已推翻了固有的定論,認為《水滸傳》實則為施耐庵與羅中共同創作而成,全書前七十回章節為施耐庵所著,後三十回章節為羅中所補寫,也有説是羅貫中對施耐庵已完成的小説文本進行了整理與編輯。

目前上述説法在學界是較為有影響力的,因為結合《水滸傳》與《三國演義》的行文風格與寫作特點後,有異曲同工之妙。

深度解析“施耐庵文學獎”及獲獎作品

中國國內設立的文學獎良莠不齊,名頭眾多,一直以來被學界人士詬病良多,文學獎項的設立與鑑定一直是中國文學界一向棘手的問題,現今含金量與專業度可取得較高認可度的屈指可數,其中包括老舍文學獎、矛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這四項獎項並稱為當代中國四大文學獎,將中國的文學類型範圍都已大致覆蓋。

施耐庵文學獎

而以《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命名的施耐庵文學獎因其獲獎者範圍小眾,地方性較強,而且其針對的鼓勵長篇小説創作的目的與矛盾文學獎有重複,故而影響力較為限制。

施耐庵文學獎設立於2011年,以施耐庵故居興化市作為該獎的永久頒獎地,時隔兩年為一屆,每屆評選出四部優秀作品,其中包括一部為海外作品。該獎項為保證評選機制的公正性,特為設立施耐庵文學獎組織委員會,由資深文學編輯工作者、著名評論員、作家組成提名委員會,並由海內外權威性文學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並主持評獎活動。此外該獎項不實行迴避制度,若有評審委員會成員與參評作者有任何利益關係,則直接解除任聘。

施耐庵文學獎的設立旨在推動當代漢語言長篇敍述類文學作品的創作與發展,提升漢語長篇敍述文學在世界文學上的地位與影響力,同時通過該獎項擴大興化文學的影響範圍與認知度,推動興化文學現象的發展,提高本土當地文學水平。

水滸傳施耐庵簡介

被譽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其作者為施耐庵,另有一説是認為《水滸傳》的作者實為施耐庵與羅貫中合力撰寫,在眾多史料中記載,羅貫中為施耐庵的學生,在施耐庵避世著書的過程中,羅貫中一直伴隨其左右,故而《水滸傳》中有羅貫中的功勞也不是妄言之談。

《水滸傳》施耐庵

施耐庵祖上是儒家創始人孔子門下七十二賢人之一的施之常,雖傳至施耐庵父輩這一帶已無從事文學之人,但施耐庵從小便展現出不同於常人的文學涵養,施耐庵自幼便不與同齡孩童為伍,經常手持一本書籍,便不能自拔,直至太陽西落,他才戀戀不捨地放下書籍。年僅十幾歲,便飽讀詩書,考取秀才。

施耐庵是天生的讀書人,但卻不適合出仕為官,古代文人常常以考取功名作為衡量其才華的唯一標杆,但施耐庵在這條路上走的並不順風順水,不管是在朝為官,還是投奔起義軍,施耐庵皆不能施展其抱負,多次受挫後,施耐庵便斷了為官之路,面對朱元璋的數次徵用,他竟然避之不及,最後隱居於桃源之地,與世隔絕,潛心著書,將其在元末羣雄混戰的局面中所見所聞整理成長篇小説,運用其擅長的人物描寫的文學創作形式,完成了一部流傳至今的文學鉅作。

《水滸傳》取材來源於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的興衰始末,以人物故事為主要線索,詳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到興盛,直至滅亡的全過程,引發了悲情英雄主義的感想,揭示了封建時期社會階級矛盾的根源,同時表述對起義失敗原因的深刻反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24 字。

轉載請註明: 陳友諒和施耐庵有關係嗎 施耐庵的原名是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