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末三國時期,降將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羣體,也即在魏蜀吳三國的武將中,都有不少降將。比如在蜀漢武將中,王平、姜維、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將。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將中,張遼曾是呂布的手下,張郃曾是袁紹的手下。因此,對於魏蜀吳三國來説,自然也能接受降將這一羣體。不過,如果是反覆無常的降將,同樣會遭到人們的鄙視和批評,比如呂布、孟達等人。至於本文所要説的郝普,同樣屬於這類情況。
《蜀書‧楊戲傳》記載楊戲的《季漢輔臣贊》,其中提到郝普:「先主自荊州入蜀,以普為零陵太守,為吳將呂蒙所譎,開城詣蒙。……普至廷尉」,而將郝普列在「奔臣」之屬。
在世人心目中,郝普和傅士仁、麋芳等人一樣,被稱之為“奔臣”,也即是叛臣的意思。更為關鍵的是,郝普兩次背叛蜀漢,一次背叛東吳,其反覆無常的事蹟,無疑可以和呂布、孟達等人相提並論了。
一
具體來説,郝普,字子太,義陽人。早在赤壁之戰前後,郝普就跟隨劉備了。公元211年,劉備入川時,留郝普為零陵郡太守。彼時,劉備還沒有打下益州,其勢力不過荊州五郡之地,而郝普作為其中一個郡的太守,其地位實際上已經可以和趙雲等人相媲美了。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劉備是非常信任郝普的,不然也不會將荊州五郡中的零陵郡交給郝普來執掌。
但是,信任不一定都能獲得滿意的回報,類似於諸葛亮信任馬謖,後者顯然令諸葛亮失望了。對於郝普來説,也同樣令劉備感到失望。建安二十年,孫權派呂蒙率兩萬兵士去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呂蒙傳檄長沙、桂陽,二郡望風歸附,惟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劉備聞後,見形勢危迫,匆忙從益州率軍趕回荊州,令關羽爭奪三郡。
二
由此,對於郝普來説,一開始的表現是非常不錯的。雖然長沙、桂陽兩郡被呂蒙攻佔了,但是,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促使呂蒙一時間無法完成既定的目標。不過,郝普後來他被吳國名將呂蒙所騙,投降吳國,劉備割讓長沙、桂陽二郡後,吳國將他送還劉備。就呂蒙對郝普的欺騙,主要在於讓郝普誤以為劉備、關羽等人沒有前來支援,這促使郝普認為堅守下去也沒有意義。
但是,實際的情況則是關羽和劉備已經在支援的路上了。在郝普背叛第一次背叛蜀漢,歸降東吳後,因為在湘水劃界中,孫劉兩方達成了協議,所以東吳又將郝普等文臣武將歸還給了劉備。在此基礎上,郝普又回到關羽麾下。不過,很可能因為投降東吳的行為,郝普沒有受到關羽的重任,在相關史料中,也沒有找到郝普此時擔任什麼官職的記載,也即很可能被關羽閒置了。
三
公元219年,關羽在與曹仁之間的軍較量中逐漸佔據上風,隨後水陸並進,圍襄陽,攻樊城,並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于禁打的全軍覆沒,進而包圍樊城。關羽威震華夏,使得曹操一度產生遷都以避關羽鋒鋭的想法。但是,讓關羽沒有想到的是,隨後東吳孫權派遣呂蒙、陸遜襲擊了關羽的後方,麋芳、傅士仁都背棄關羽。同時,關羽又在與徐晃的交戰中失利,最終進退失據,兵敗被殺。
在關羽兵敗被殺後,郝普和麋芳、傅士仁等人一樣,都背叛蜀漢,投降了東吳。當然,和麋芳、傅士仁等人不同的是,郝普是第二次背叛蜀漢。值得注意的是,郝普之所以兩次背叛蜀漢,投降東吳,不是因為他對東吳有多麼忠誠,或者説他是東吳派到蜀漢的內應。因為在來到東吳之後,郝普又做出了背叛東吳的舉動。只是,這一次郝普不走運,沒能全身而退。
四
最後,歸降東吳後,郝普最終官至廷尉。廷尉,位列九卿,主管詔獄和修訂律令的有關事宜。因此,在作為東吳廷尉的郝普,已經是一個地位較高的人物了。而這,對於降將出身的郝普,已經是比較好的待遇了。不過,郝普似乎並不滿足。在擔任東吳廷尉期間,郝普與隱蕃親善,隱蕃蓄謀叛變事情敗露,他受到牽連,因此自殺。
值得注意的是,隱蕃原先是曹魏的官吏,是奉了魏明帝曹叡的命令,才詐叛歸吳,任廷尉監。廷尉監是官名。秦置。漢沿置,分左右監,與廷尉正均秩千石,東漢減為六百石。東漢省右監,只置左監一人,魏、晉以下不分左右,即稱廷尉監。因此,隱蕃作為廷尉監,得以和廷尉郝普接觸較多。在這一過程中,郝普很可能得知了隱蕃的叛變意圖,而且也有了背叛東吳的行為,這才受到牽連,因此被逼自盡。
總的來説,對於郝普等叛臣,楊戲曾評價道:“古之奔臣,禮有來逼,怨興司官,不顧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絕於人,作笑二國。”並且,相對於麋芳、傅士仁等人,郝普兩次背叛蜀漢,還有一次背叛東吳的行為,最終在東吳結束了自己的性命。而這,自然也是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應有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