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龍怎麼死的
明末抗清英烈、大詩人陳子龍怎麼死的?有關陳子龍怎麼死的疑問,近代歷史學家也做過多方考證。
陳子龍劇照
據史料記載,明朝崇禎年間,清兵大舉南侵,陳子龍與同僚夏允彝及其子夏完淳一起積極投身抗清救國運動,於永曆年春不幸兵敗被俘。為全名節,陳子龍在被押解回南京受審途中毅然投水自盡,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壯志悲歌。由此可見,陳子龍之死,乃是為國殉節,殺身成仁,因而陳子龍亦成為中國古代一位頗具代表意義的文人愛國志士,他的事蹟在今天依然廣為人知。
《明史列傳》中有關陳子龍怎麼死的細節,描述得十分詳盡。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明朝大勢已去,崇禎帝在煤山自縊身亡,與此同時,清軍南侵的步伐更加步步緊逼,陳子龍遂率領浙東義師扼守江南,繼續與清軍抗衡。
永曆元年五月,陳子龍準備與吳勝兆聯手抗清,不料吳勝兆未舉兵而泄密,致使浙東義師損失慘重,陳子龍、夏完淳等主要骨幹人物皆被清軍俘虜,轟轟烈烈的抗清運動因而宣告失敗。
在被押解回京途中,陳子龍不願苟且偷生,於是趁看守不備,投水殉國,待清兵將其打撈上來時,陳子龍已氣絕多時。
據説陳子龍死後,清軍還曾殘忍地將他凌遲斬首,棄屍水中。次日,陳子龍的門生王澐、轎伕吳酉等人在毛竹港尋回他的遺體,並具棺妥善殮葬,時年四十歲的陳子龍才得以入土為安。
陳子龍墓
陳子龍墓,顧名思義,墓主是明末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散文家,同時也是抗清義士的陳子龍。
陳子龍墓圖
陳子龍墓位於上海市松江區餘山鎮廣富林村,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代名人墓。
據説陳子龍曾積極投身抗清救國運動,在浙東一帶率領起義軍與清軍對抗,兵敗被俘後,為全名節投水自盡。陳子龍壯烈殉國後,其門生王澐、轎伕吳酉等人找到他的遺體並妥善殮葬,不久後遷墳至今址,為烈士找到了一個永久長眠之所在。清乾隆五十一年,當地百姓出資修建了新墳,併為陳子龍墓新立了墓碑,一時間,古墓面貌煥然一新。
不幸的是十年動亂期間,陳子龍墓遭到嚴重破壞,墓碑斷裂,很多珍貴的歷史遺蹟也蕩然無存。
現存的陳子龍墓為八十年代翻修,曾經被毀壞的墓碑經過修復,基本恢復了清乾隆時期的原貌。墓地為花崗石平台,墓前矗立着石柱方亭,名曰“沅江亭”,一旁還有陳子龍畫像碑,刻有人物生平傳略,一代偉人的生平事蹟,被篆刻於石碑之上,供後人瞻仰。此外,墓門額為李一氓同志親筆撰寫,字跡工整,莊嚴肅穆,工藝亦是十分講究。
1988年,陳子龍墓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羣眾的高度重視。時至今日,陳子龍墓依然作為當地的重要文物遺蹟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受到保護,往來瞻仰者絡繹不絕。
陳子龍思想的特點
陳子龍是明朝末期的著名文人,也是崇禎年間的抗清名將。眾所周知,明清朝代更迭之際是一個頗為特殊的歷史時期,在這一時期內,各種思想發生激烈的碰撞和衝擊,因而生活在這個特殊時代的人們也能感受到多種思潮的影響。陳子龍作為這是時期的文學名家,他的身上所體現出的,正是各種思想交融的特徵,因而陳子龍思想的特點具有鮮明的多樣性和時代感。
陳子龍劇照
在文學創作方面,陳子龍堪稱獨樹一幟,他的詩詞創作風格也趨多樣性,既有沉雄豪邁的慷慨悲歌,亦不乏婉約柔美之夢幻意境。他的文風追慕六朝、盛唐時代,也大力倡導明七子復古主張,辭藻瑰麗,讀來令人心境豁然開朗。而他的後期創作,則旨在繼承盛唐詩歌創作反映現實的精神,所以內容多以感慨時事,關心民生,抒發政治抱負為主,亦為陳子龍思想的特點的一個組成部分。據有關文獻記載,陳子龍後期的詩歌作品,寄壯闊情懷於字裏行間,蒼勁之色與節義相符,七律詩尤其出色,無愧“明末文壇殿軍”的美譽。
縱觀陳子龍的一生經歷,除了在文學造詣上多有成就之外,其主要貢獻便是在明末的亂世中領導起義軍積極抵抗清兵入侵,為保明朝江山嘔心瀝血,直至壯烈犧牲,此波瀾壯闊的人生也從另一方面表現了陳子龍思想的特點,即為國家民族利益可拋頭顱撒熱血的仁人志士精神!
陳子龍簡介
有關明末著名文學家、大詩人陳子龍的簡介,常見於《明史列傳》等歷史典籍中。
陳子龍劇照
據陳子龍簡介描述,生於公元1608年的陳子龍是南直隸松江華亭人,原名陳介,後改名陳子龍。
陳子龍祖上雖世代務農,卻也不乏舞文弄墨的風流名士,比如他的父親陳所聞就曾以善文著稱,還中過萬曆年間的進士,陳子龍自幼受父親影響,也對詩詞歌賦頗有心得,加之生性豁達,喜好結交文人學士,因而在仕途中非常有人緣,尤其與明末著名抗清將領夏允彝交好,兩人志趣相投,政見方面也多有共同認知,由此引為知己。
崇禎十年,陳子龍得中進士,終於有幸為朝廷效力,而此時,關外的清軍壓力與關內的饑民起義使得本已走向衰敗的明皇朝更加岌岌可危,由此,陳子龍與同僚夏允彝積極投身到抗清救國運動中,一面聯絡太湖民眾組織抗清武裝起義,一面整理了徐光啓的農學鉅著《農政全書》,為中國古代的科技與文化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陳子龍簡介中有關他整理與編撰這部農學著作的經歷介紹得並不詳細,然而對其抗清救亡、以死殉國的悲壯故事,卻描繪得十分細緻感人。
永曆元年春,陳子龍與其愛徒夏完淳一同領浙東義師與清兵決戰,卻由於吳勝兆未舉兵而事泄被捕。在被押解回南京受審途中,陳子龍毅然投水自盡,殉難時年僅四十歲。
陳子龍為何被稱為明末文壇殿軍
明末著名文學家陳子龍為何被稱為明末文壇殿軍?有關陳子龍為何被稱為明末文壇殿軍的疑問由來已久,陳子龍既為抗清名將,又是雲間詩詞派的開創者,他在明朝文壇上的地位應該是世人公認的,然而無可否認,同一時期才學不輸陳子龍的詩詞名家還有很多,為何唯有陳子龍享有這等殊榮呢?
陳子龍劇照
其實,説起陳子龍為何被稱為明末文壇殿軍的問題,後代史學家主要着眼於兩個方面。其一,就陳子龍本身的文學成就來説,他的詩詞首先堪稱一絕。
作為婉約派詩詞名家、雲間詞派盟主,陳子龍的詩詞大多文筆流暢,意境瑰麗壯闊,獨樹一幟,頗具漢唐遺風,並對清朝的詩歌文學創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和啓蒙作用,因而被後代眾多著名詞評家譽為“明代第一詞人”。
同時,力戰清軍,以身殉國的陳子龍也以一位文人的實際行動謳歌了愛國主義情懷,鑄就了人與國同在,詩與國共亡的歷史意義,其深明大義不甘受辱,寧死不願變節的生死抉擇,使得古雅風格分外凸現,高風亮節尤其感人,更為復古的明詩平添了一種高亢悲壯的“詩魂”。
據後世考證,陳子龍的詩多雄渾高華,睥睨一世,他所作的詞亦妙筆生花,神韻天然,所以,從這幾層意義來看,陳子龍自然可稱作是明詩殿軍,前人將他譽為明末文壇殿軍,亦當屬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