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改制
蒙古帝國自建立起一直實行的是成吉思汗建立的一套制度,基本是延續他們蒙古族的傳統。等到忽必烈繼位尤其是建立元朝後,他就放棄原來的制度,改革使用漢族封建王朝的政策和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
忽必烈從小尊崇漢族文化尤其是儒家,深受其的影響。等到蒙古帝國的對外征服,疆域不斷擴大,原有的統治機構和制度漸漸暴露出落後的一面,開始阻礙社會的發展。比如,蒙古族遊牧的傳統,在草原等地可以延續,但是在中原這樣的丘陵和平原,牧業很難發展,所以必須改變。因此,忽必烈即位後,即使“漢法”遭到了不少頑固派的反對,他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改制。
忽必烈的改制,實質上就是學習中原漢族的王朝的政治制度和框架。主要包括,在中央設置中書省作為最高行政機構、管理宗教和西藏事務的宣政院,而地方則實行行省制度,共十個行省,這很大的影響了現在中國的行政制度;一改原來蒙古族遊牧的傳統為定居農業,十分重視農業生產,甚至推廣棉花的種植,同時保護農民的既得利益,禁止他人非法侵佔耕地。
忽必烈的一系列改制措施,政治上加強了中央集權和對地方的管轄,也促進了蒙漢等民族的大融合;經濟上,恢復了因為戰亂而衰敗的農業經濟。可以説,正是這一改制,才真正使元朝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多民族的大一統國家。
打仗天才忽必烈
打仗天才忽必烈是一部由胡軍主演的影視作品。該劇以忽必烈為主角,全面講述了元朝開國皇帝的一生。成吉思汗的三兒子窩闊台對汗位野心勃勃,他的妻子更是陰狠毒辣。拖雷是窩闊台的四弟,戰功赫赫,深得大汗信任。
打仗天才忽必烈劇照
不久後,拖雷的四兒子忽必烈降生。忽必烈自幼展現了聰明機警膽識過人的一面。成吉思汗非常喜歡這個孫子,曾經想過要把汗位傳給這個孫子。這引起了窩闊台的忌憚,想盡辦法想要殺害他的四弟和侄子,但始終沒有成功。窩闊台繼承了父親的汗位,可是大妃依舊對拖雷父子不放心,毒害了拖雷。長子蒙哥決定為父親報仇,想要起兵造反。其實大妃現在巴不得蒙哥這樣做。拖雷的妻子深明大義勸住了大兒子,汗後的陰謀沒有成功。大妃將窩闊台毒死,她自己也自食惡果。
蒙哥登位,開始警惕忽必烈,到了最後才明白自己的弟弟對自己只有忠心。蒙古王朝又因為汗位陷入了爭鬥,最後忽必烈打敗了自己的胞弟阿里不哥成功繼任汗位。阿里不哥與自己的四哥自幼感情深厚,兩人常常一起並肩作戰。可是後來阿里不哥因心愛的女人愛上了四哥與他生了嫌隙。阿里不哥凡事都想要跟忽必烈爭個輸贏,結果反倒是自己走上了滅亡之路。
繼位後的忽必烈在臣子的建議下開始逐鹿中原,最終滅了南宋王朝,結束了三百年的亂世。這就是打仗天才忽必烈的介紹。
忽必烈是誰的兒子
忽必烈是託雷和他的正妻唆魯禾帖尼所生的第四個兒子。託雷是成吉思汗鐵木真的第四個兒子,在他死後成為大蒙古國的攝政監國。
忽必烈父母畫像
託雷是成吉思汗兒子裏最有軍事才能的一個,跟隨他南征北戰立下不汗馬功勞。在成吉思汗死後,託雷也繼承了80%的蒙古軍隊,幾乎掌握了大蒙古國的兵權。不過因為沒有繼承汗位,託雷之後仍然像一個將領一樣帶兵打仗,最後也是在打敗金國回來的路上病逝。也有記載説,是因為當時的大汗窩闊台生病,託雷用自己代替他,喝下了巫師給的聖水,沒幾天大汗痊癒而託雷就死了。
忽必烈的母親是成吉思汗許配給的託雷。據説她治家有方,在託雷死後很好地管理着家族,拉攏其他勢力,此外和窩闊台的關係也處理得很好,兩人時常商量國家大事。也正是因為她的深謀遠慮,最後才能夠由自己的孩子繼承汗位。
窩闊台死後,他的皇后稱制,她想立長子貴由繼位。為了爭位,蒙古各大勢力產生了矛盾,國家處於發生內亂的邊緣。此時是唆魯禾帖尼帶着兒子們參加選汗大會,擁立了貴由,才緩和了矛盾穩定了局勢。短短兩年,大汗病逝。因為唆魯禾帖尼已經拉攏了多方勢力,聲望極高,所以這次當上可汗的是託雷與她的長子蒙哥。
蒙哥死後,忽必烈繼承了汗位,後來建立元朝。之後,忽必烈為父母追尊諡號,一個“景襄皇帝”,一個“莊聖皇后”。
忽必烈的國師
八思巴(1235年-1280年),是吐蕃(今西藏)的一位高僧,本名羅古羅思監藏,八思巴是他的尊陳,意思是聖者。忽必烈在繼承蒙古帝國大汗之位後,冊封八思巴為國師。
八思巴像
八思巴從小跟着長輩學習宗教知識又接觸政治,後來成為薩迦派第五祖。1253年,八思巴謁見了還未即位的忽必烈,忽必烈一家都尊他為上師,又在他面前接受了密宗灌頂,並奉上財寶作為供養。這次見面,為他兩人以後的親密關係打下了基礎。當時在蒙古帝國裏,佛教與道教一直相爭,為爭權力和信徒,雙方時常發生激烈辯論,八思巴就曾經在一次辯論中代表佛教“戰勝”道教。
1260年,忽必烈成為蒙古大汗,八思巴被他尊為國師,四年後,又兼任了總制院事,慢慢參與朝政。不久,八思巴奉忽必烈之命,創造了“蒙古新字”,也被稱作八思巴文,並被忽必烈下令全國推行,成為了元朝官方的文字。之後,深受器重的八思巴給忽必烈進行了第二次灌頂,因此晉升為帝師大寶法王。八思巴在1280年去世,享年46歲。
八思巴是元朝第一位國師也是第一位帝師,在世時的功績極大。首先,佛教在元朝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他死後元朝依然任命僧侶為國師;另一方面,他也推動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是民族融合的功臣。此外,因為管理西藏事務,他也使西藏得到了發展。
忽必烈殺了多少人
常説一將功成萬骨枯,有戰爭就免不了死傷,有仁愛的將領寧願花更多的精力來換取雙方更少的傷亡,但在歷史上更多的是以殺立威,敢於屠城和殺人的情況。忽必烈就曾經被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殺人和屠城最多的人。
蒙古軍隊
蒙古人的戰爭基本上都是對外的征服,從東南亞沿海到東歐地中海,以侵略和掠奪為主。為了更快更多的發戰爭財,蒙古人常常屠城和斬殺俘虜。因為對他們而言,這些敵人和百姓都不是蒙古族人,是外族就沒必要客氣和心軟。而當他們是在統一蒙古或者平定內亂時,即使是面對反抗自己的族人,想來也不會這麼殺人不長眼
忽必烈領導、指揮或者參與的戰爭,主要是在中國境內或者周圍,比如大理、南宋、緬甸等。有人統計,元朝滅宋,最後得到百姓930萬户,比宋寧宗嘉定十一年時的1360萬少了30%,按照每户有5人來計算,也就是説南宋大約被屠殺了2400萬。
除了戰爭,之後元朝的統治也縱容着殺戮。據説在當時元朝的法律規定,人分四等,其中蒙古人第一,色目人第二,北方漢人第三,南方漢人第四。因此殺最高等的蒙古人要償命,而殺最低等的漢人只需要罰交一頭毛驢的價錢。在這樣的法律下,蒙古人殺漢人的事情自然時有發生。
在蒙古人殺戮和統治下,中國大約失去了7000多萬人口。據説,這還成了一項吉尼斯世界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