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文科思維與課程思政路徑創新

由 無英 發佈於 經典

當前,高校正在抓緊進行的新文科建設與課程思政建設,都是加快培養新時代拔尖人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手段,更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頂層設計和關鍵之舉。

新文科需要思維創新

新文科的任務是構建世界水平、中國特色的文科人才培養體系。具體任務包括明確總體目標、強化價值引領、促進專業優化、夯實課程體系、推動模式創新、打造質量文化6個方面。

新文科是站在提升國家綜合實力、展現文化自信、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角度上作出的戰略性安排,對高校文科課程建設、教師授課調整、學生學習轉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課程建設要進一步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推動文科專業之間的深度融通,以及文科與理工農醫科的交叉融合,融入現代信息技術,賦能文科教育,實現文科教育的自我革新。教師要持續推動課程教育教學內容更新迭代,培養學生的跨領域知識融通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生要秉持文史哲促人修身鑄魂、經管法助力治國理政、教育學培元育才、藝術學美人化人的學習理念,打破侷限的學科認知和專業限制,提升自身綜合素養,提升新文科的通識傳承和知識創新能力。

課程思政與新文科的契合

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課程思政就是要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目前,各個高校都在探索和實施符合自身特色、滿足自身人才培養需要的課程思政建設方案。然而,課程思政實踐路徑存在着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是課程思政實踐路徑多是從教學論的視角出發看待課程思政建設,缺乏系統的課程論重構思維。教學論的視角只是在原有課程中“+思政”,這容易導致“課程”和“思政”的“兩張皮”問題。二是顯性的理論課程和隱性的實踐課程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不協調。一些高校的課程思政建設過分強調顯性理論課程講授模式、考核方式、評價形式的改革,忽視了作為實踐育人環節的隱性實踐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導致“言傳思政”多於“身教思政”的一邊倒問題。三是課程思政建設主導了教師授課,卻沒有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課程思政改革的着力點是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但不少專業課程硬性、過度融入思政元素,反而削弱了課程原本的專業性、知識性價值,讓學生產生“專業課也變水”的想法。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關鍵點在於“融入”。這與新文科的任務和所倡導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新文科思維下的課程思政路徑創新

以新文科建設的思維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創新發展,需要抓住以下幾個關鍵點:

一是立足學科分類和課程評價體系改革,系統推進各學科體系課程思政的科學化、專業化路徑建設,為課程思政改革奠定學科和課程基礎。文史哲、經管法、理工、農學、醫學、教育學和藝術學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時要結合學科特點和課程性質,通過深入梳理教育教學特點、思維方法呈現和價值理念引領等內容,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實現有機融入、科學融入,進而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要推動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改革,建立教與學雙重、立體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及時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和考核的科學化轉軌,並打造課程思政建設質量監控體系和效果評價體系。

二是立足教師能力和學生能力“雙能力”體系建設,推動課程思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效果走深走實。教師能力培養要抓住教學意識、教學手段、教學水平提升的關鍵着力點,通過課程思政系統化的平台建設予以培育,通過典型經驗交流進行推廣和複製。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進而實現學生專業素養和核心素養的共同提升。要以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為己任,引導學生將專業學習中掌握的對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對社會主義法治的遵守、對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的共識,轉化為成長成才的能力,使他們更好承擔起青年一代的責任。

三是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的文化奠基。課程思政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偉大時代精神,在信息化背景下推動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考核評價體系建設,從而重塑課程思政課程文化和認識論體系,更好地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

四是搭建課程思政評價的科學體系,細化課程思政建設成果認定細則,激發教師主體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積極性和原動力。要對課程思政主體評價、過程評價、績效評價進行分類指導,同時提升課程思政建設成果認定的級別與方式。主動對接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積極性,化解教師課程思政建設困難點,提煉和優化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經驗並進行公開推廣。

五是注重挖掘實踐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注重發揮隱性教育、滴灌理念的貫徹落實,讓思政元素之“鹽”融入實踐課堂和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

總之,新文科建設與課程思政建設的理念一脈相通,以新文科思維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既可以發揮好文科教育特有的價值塑造和道德培育功能,又可以深化課程思政建設,從而實現人才培養體系的不斷完善和人才培養能力的不斷提升。

(作者單位系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1年11月22日第6版

作者:劉翔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