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咋穿滿足個性需求?社羣接續、學生參與設計新方式來了
9月,圓圓成了一名小學生。身高不到一米二的圓圓,穿上學校統一配發的校服,感覺整個人緊繃繃的。調換大一號的校服,雖然肥瘦合適了,但袖子和褲腿又長出一截。像這種校服不合身的情況,不止圓圓一名同學。
現象1
一年級“小豆包”
按個頭定校服 肥瘦挺不合身
校服之所以不合身,在於圓圓比同齡的孩子略微胖一點。圓圓媽媽劉女士告訴記者,孩子第一次穿校服的時候,小肚子就“鼓”了出來。
“開學前,老師量了每名同學的尺寸。但是,除了體形明顯特殊的同學,老師選定尺碼都以身高為主要標準。”劉女士説,儘管中低年級小學生整體體形、身高差異不大,老師也考慮到了特殊體形的學生,但對於偏胖、偏瘦的孩子來説,拿回來的校服還是不合身。
記者看到圓圓現在穿的校服,袖子和褲腿都被重新縫了一下,只有這樣才不至於袖子過長擋住手、褲腿過長垂到地面。可是,穿着新校服,圓圓卻高興不起來。“我穿着總覺怪怪的。”她説。
一直以來,關於中小學校服問題討論很多,大多集中在美觀程度和舒適度上。但是,對於剛入學的孩子們來説,合身和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身高合適的,衣服偏瘦;肥瘦合適了,袖子褲腿又長了。不縫的話,萬一被褲腿絆倒了怎麼辦?”劉女士説,為了讓圓圓能夠穿上“改制”的校服,不得不連哄帶“嚇唬”。“告訴她升旗儀式和集體活動大家都穿,不穿不讓參加。哪天穿校服,哪天才獎勵個棒棒糖。”
考慮到還要長期和校服打交道,劉女士向同小區的媽媽業主們“取經”。
“我家喬喬三年級了,去年又訂了新的,個頭躥得快就得年年換。”“我家彤彤一開始也有點胖,這兩年瘦了,個子也長得快,一年級訂的兩套校服完全穿不了了。”
聽着“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劉女士意識到這不是個別情況,便問道:“這種情況能不能私人定製校服?這樣不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然而,羣裏家長紛紛回覆道:“小學階段應該是不行,我一般都是往大了訂,長的地方先縫起來,長個了再放。”
“校服都是統一標準,孩子們不是統一體形,變化也快,學校還真應該想想辦法。”喬喬的母親安女士回覆。
現象2
高二年級小青年
青春期發育快 衣薄頗顯尷尬
不僅一年的“小豆包”遇到校服的煩惱,穿了10年校服的高二學生小博也正被校服煩惱着。
“初中的時候,穿着校服沒覺得有什麼。現在讀高中,感覺夏季的校服太薄了,上衣一出汗顯得有些通透,挺尷尬的。”小博向記者抱怨道,大家只能在校服裏面加衣服,穿在身上感覺捂着很不舒服。
青春期的男女學生,身體發育快,自我意識增強了,對校服也有了更多要求。然而,校服設計方包括選定款式的學校顯然忽略了這個問題。
“都上高中了,家長和老師對校服的重視程度沒有小學那麼高了,但並不代表高中生的校服就沒有問題。”小博説,高中階段,每週上學五天,天天都要穿校服,不舒適、不美觀等問題都會被放大。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中學生的禮服款校服。通常高一新生入學,學校為學生們定製了一款禮服款校服,男生是一身西裝,女生則是西裝套裙。小博對記者説,一套西裝價格500多元。“説是升旗儀式等重要場合穿,我都高二了,還一次沒穿過。估計再不穿就要小了。”
回應
多方參與設計 難遂個性需求
其實,針對中小學生校服問題,全國各地一直在努力改善。2016年,北京市曾推出近70套中小學生校服。其中,運動系列和常服系列各半,夏裝20套、秋裝40套、冬裝近10套,分律動時尚、奔跑少年、中國紅、如海、傳承經典、東方文化等11個系列。
2017年,《北京市中小學校服色彩體系》發佈,宮牆紅(赤)、靛青(青)、漢白(白)和瓦灰(灰)逐漸成為中小學校服的主色調。取代的正是大紅、綠、深藍等傳統校服主打色,受到學生和家長歡迎。
近年來,校服千校一面的情況確實得到了改善,北京市各中小學也逐步完善校服訂購的流程和規範。
北京某中學學生着裝要求中寫道:本着自願原則訂購校服,校服選定嚴格依據國家標準委於2015年3月18日批准下達的《中小學生校服》國家標準。學校校服嚴格對照《教育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
該校初一年級班主任趙老師説,在與家長委員會溝通的基礎上,學校確定是否選用相應款式校服。同時,建立以學校和家長委員會為主體,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等多方參與的校服選用組織,負責具體選用、採購工作。
“但是,學生人數眾多,校服又是標準化服裝,想要完全滿足每個人的需求還需要時間。”趙老師説,至於校服價格,則根據廠家定價和相關標準決定,普通款校服均價在百餘元左右,西服、套裙等特定校服價格偏貴,學生在特定年級才會訂購,並非全年齡段全覆蓋。
辦法
校服社羣接續 很方便不浪費
解決因校服帶來的各種問題,家長們也在想辦法。在通州區武夷花園水仙園小區,業主羣就成了媽媽們傳遞舊校服、提高利用率的平台。
“165碼男生夏秋校服,八成新,不介意的朋友可以加我取一下。”一條信息發佈後,不一會兒就有需求者。像這樣的信息,隔三差五就會在業主羣裏出現。
“首先提高了利用率,衣服基本都是八成新以上,不管是免費送還是象徵性付點錢,都是環保之舉。”業主吳女士説,兒子剛上初中,在羣裏送出了一批小學時期的校服,不到半天就找到了下家,其中好幾件校服還是從其他業主那裏淘換來的。
“大家都是一個小區的,孩子們基本都在一個學區,就對應那幾所學校,接續利用很方便。”吳女士説,作為一種自發行為,影響舊校服互送的主要因素是範圍和品質,一旦範圍超出、校服太舊,互送就實現不了了。
建議
學生參與設計 進行美育教育
校服是一個大市場,是一塊大“蛋糕”。很多人都心裏明白,不願多談。但專業人士也給出了建議。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張雪建議,讓學生參與校服設計,成為校服的“主人”。同時,通過學生投票、家長投票等形式增加參與度和互動。
“通過校服的設計、選擇,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讓學生有一雙更能發現美的眼睛、感知美的心靈,讓學生從內心真正喜歡上校服。”張雪認為,穿上親自參與設計的校服,學生會產生“向美、向上、向善”的美感,成為學校以及社會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面對校服滿意度偏低的情況,張雪表示,校服的質量標準需要通過行政手段有效檢查、監督。因此,在現有校服相關管理標準、文件的基礎上,應該進一步推動出台更加科學、細化、規範化的指導文件,推動落實,加強監督。
“校服不單純是學校統一管理學生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要體現青少年朝氣蓬勃、向上向美的精神風貌。”張雪説。
來源:北京晚報 | 記者 張驁
編輯:王瓊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