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規模不大遠遠比不上太平天國為什麼能直接撼動清朝的統治?
太平天國運動表面上看起來轟轟烈烈,但是因為太平天國的部隊的侷限性往往也就導致了此次運動急轉之下。從某種程度上來説,就如同一個大石頭丟在一個湖裏濺起一大片花浪,可是過不了多久還是會恢復原樣。
首先如果我們仔細檢索太平天國這4個字的時候,就會發現在這4個字的背後有一個新的標籤,這個新標籤是什麼呢?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戰爭。
如果我們同樣在搜索武昌起義的話,無論是人數以及時間段,相比於太平天國都差了點意思,但是太平天國除了有這兩點值得誇耀之外,剩下的基本一塌糊塗。
而這場從1851年開始到1864年結束,長達10餘年的戰爭最終卻以鬧劇收場,不得不説:太平天國最終的道路,終於是走上了一條無法挽回的彎路。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首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寫這首詩的人,他叫黃巢,就憑着他的一己之力,把大唐帝國中後期攪得一塌糊塗。他科舉考了好幾次,結果沒有中。
如果我們把歷史時間線一直抻長了的話,就會發現歷史果然是出奇的相似,洪秀全也是一位多次參加科舉也多次落地的人。
當然因為歷史情境不同,所以洪秀全相對而言會戴上不同的歷史標籤,在此之前我們需要來單獨地看一下當時的腐敗封建統治者究竟是怎樣腐敗的。
在清朝中後期的時候,曾經簽訂了一系列的條約,這一系列的條約給大清帝國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包括但不限於鴉片戰爭之後的鉅額賠款,鉅額賠款是要賠錢的,錢是從哪裏來的?理論上來説是從國庫出來的,但是當時的國庫有這麼多錢嗎?
肯定是沒有的,那麼怎麼辦?總不能把國庫裏面的錢堆在一塊,然後讓這些錢生錢吧?事實上這也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通過搜刮人民的錢財。
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循環到什麼地步呢?統治者越來越腐敗,當地的官員越來越肆無忌憚,而老百姓越來越窮苦。慢慢的老百姓們再也承受不了了,便開始四處搞事情了,而這個時候搞事情的人物之一就是洪秀全。
在當時,我們還需要添加這一部分的自然因素,咱們查看當時的相關記錄就不難發現,從公元1846年到公元1850年,兩廣地區就已經變得破敗不堪,這其中包括但不限於天災人禍等等等等。
在1851年的時候,太平軍直接佔領了廣西的永安州,此時此刻的太平軍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不久之後便開始分封。分封之後,洪秀全所在的太平天國竟然和第2個大清朝沒什麼兩樣了。
這也是為什麼太平天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和清帝國抗衡的原因。後來通過一系列的戰爭,太平天國的勢力越來越大,直接定都天津,表面上看起來太平天國的勢力如日中天,在之後的一段時間發展裏面,太平天國再也沒有可能直接超越清朝。
因為太平天國在這個時候走錯了路,換句話來説,如果把清朝當作一個大地主的話,那麼太平天國無非就是趕跑這個地主的另一個地主。路已經走錯了,再怎麼折騰也沒有必要了。
整體來看,太平天國失敗既有他所謂的主要原因也有他所謂的客觀原因,而這一部分原因咱們在中學時期的歷史課本當中就已經學過很多次了,在這裏我簡單的給大家羅列彙總一下:
第1點就是所謂的天朝田畝制度,這個制度屬於一個完全的空想,我們從這個制度就不難發現,太平天國的某些政策也好,還是太平天國所書實行的某些方面的措施也好,不能説子虛烏有吧,可以最起碼存在着一個空中樓閣。
指望着這個東西能夠在短期之內打垮大清王朝多多少少有些困難。除此之外,包括但不限於思想方面的錯誤或者統治階級的錯誤以及戰略上的失誤,都給太平天國的失敗埋下了伏筆。而太平天國最終的失敗,似乎我們也只能以歷史上的必然告一段落了。
我們接着上面繼續來講:太平天國衍變過程當中發生了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這件事情是什麼事情呢?那就是太平天國軍隊在最開始壯大的時候,因為壯大的速度太過迅猛了,所以大清王朝在短期之內找不到對應的人才來抵抗太平天國的入侵。
萬般無奈之下,只能把權力下放,那權力下放到誰的手裏面來呢,權力下放到了當時的漢人手裏面。也就是説,這是為數不多的漢人能夠掌握重大的軍事權利和決策權利的機會。
而在掌握這一部分權利之後,清朝就已經意識到這樣做的不妥,以及這樣做背後的風險,所以在之後的時候,我們又會發現清朝在滅了太平天國之後,直接來了一個殺雞取卵、卸磨殺驢,把原本屬於漢人的權力又通通的給收了回來。
可是收回來歸收回來,這個時候似乎就給駭人提供了一點契機,既然這一部分權利我們能夠要,你們能夠收,那就意味着我們可以再次索要,也就是説此時已經嚐到甜頭的漢人心中早已經打破了清朝統治者作為必然的一個歷史認知。
而在武昌起義這個板塊,從時間方面來看的話,它所持續的時間以及對於清帝國的重創或者參與的人數,的確不如太平天國起義,但是它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
在此次戰爭開始之前,就已經有無數人開風氣之先,並且排除了之前的頑固的守舊勢力的思想,並且還成功創辦了新式學校。這對於當時的清朝統治者而言,幾乎是致命打擊。
當一個國家的教育發生改變,而且這一個國家的教育理念改變的過程當中,正好是直指之前的教育統治階級,那麼這種矛盾的凸顯將會變得愈發明顯。而在1905年的時候廢除科舉制,全國推辦新式學堂,更能夠體現出清政府走向末路的狀態。
而以當時的狀態來看,給辛亥革命培養了大批的思想進步,鋭意創新的寶貴人才。這一部分寶貴人才在辛亥革命的歷史推進過程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武昌起義在一定程度上引領革命,當革命軍攻克總督府佔領武昌的時候,第一時間在中國的腹心地區打開一個缺口,並且形成了對清王朝發動總攻擊的突破口。
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之前所説的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武昌起義所起到的引領革命的作用是遠超過太平天國的。
也正是因為這幾方面的影響,武昌起義在一定程度上撼動了清朝的統治,而太平天國 即便轟轟烈烈,最開始的時候參與人數眾多,可也僅僅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千層浪之後湖面依舊是那個湖面。
希望我的文章能夠給您帶來快樂、知識,也誠摯的期望您在閲讀後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您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