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這個人物,在三國中似乎屬於襯托型的:周瑜和諸葛亮,襯托出後者的大氣和''多智近妖'';周瑜和魯肅,則襯托出後者對於割據生存的格局……
其實,歷史上的周瑜和《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完全可以説是兩個人!赤壁之戰的功勞,其實當屬周瑜;而周瑜和魯肅對劉備集團的態度,體現出的並非是兩人的格局,而是周瑜對未來的探測能力。而且,由於周瑜針對劉備所作出的神預言未被孫權採納,東吳一度面臨亡國的危機!
赤壁之戰實為周瑜之功
根據史書記載,赤壁之戰前最重要的環節並非是所謂的草船借箭,而是黃蓋詐降和火燒赤壁,而這兩個計謀都是周瑜一手謀劃並親自動手實施的,根本就沒有諸葛亮什麼事。即便是著名的“借東風”,也是周瑜對戰區氣候的瞭解。
而且在火燒赤壁這件事上,具體過程其實並不簡單,可以説比《三國演義》杜撰的''草船借箭''更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藉着對江面風向的瞭解,保證讓黃蓋的船能順利衝向曹軍戰船,是為“天時”;
對面的曹軍不習水戰,曹操陸戰狡猾,水戰毫無經驗;而東吳以長江為天險,大軍順長江而佈防,早已熟知江面一草一木,是為“地利”;
派出的戰船,船內裝滿易燃的乾柴,船裏澆油,船外裹布,船上還插着旌旗。很明顯,此為絕對的“自殺式”攻擊。猛將黃蓋及其部下甘願請戰,在如此敵我懸殊的情況下還願意進行詐降而非投降,是為“人和”。
同時,當黃蓋的戰帆揚起之時,曹軍見大戰在即而敵軍重要將領來降,怎能不叫人欣喜,因而曹操的軍隊看見''投降''的船隊,不少士兵都紛紛來到船邊一同觀看這一''重要轉折時刻''。
於是這些易燃戰船一路毫無阻攔,直到距離曹操的聯營只有二里地時,同時''自燃'',火勢加風勢,黑煙烈火間,讓曹操軍隊死傷無數,終是慘敗。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周瑜的謀略過人和《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過度修飾''。
東吳看穿劉備第一人
在這,問題來了,周瑜既是如此眼光獨到、思維敏捷,為何會神預言並差點讓東吳亡國呢?
周瑜怎麼會沒看出劉備的野心和他的種種潛在優勢,正因如此周瑜才會作出''此人不死,東吳必亡''的神預言,但再神的預言也需要付諸行動才能有所改變。
早在劉備要來''借荊州''時,周瑜就曾建議孫權要軟禁甚至是直接除掉劉備,可謂是東吳看穿劉備第一人。畢竟劉備不是什麼善茬,這一事實曹操已經深有體會,天下也是有目共睹。除此之外,周瑜也明晰劉備種種看似''認慫''舉動背後的野心。
但是無論怎麼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從天下大勢講到劉備為人,周瑜的一番論證與結論終究還是沒有被孫權採納。
而明知劉備必會成為危害東吳的大患,周瑜又怎麼會在勸諫上草率放棄?結果這一諫,就是諫到去世。《三國志·魯肅傳》上,詳盡地記載了周瑜寫給孫權的遺言:
“方今曹公在此,疆場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儻或可採,瑜死不朽矣。”
翻譯過來,即是:“如今曹操在北方,戰爭絕對是避無可避,但是不管蟄伏在我們旁邊的劉備就像是養虎為患……如果能採納我的意見,我便死得其所了。”
公元210年,周瑜英年早逝,但這樣''誠摯''的建議因為魯肅的“聯劉抗曹”和孫權本人的私心,最終還是沒有被採納。而劉備順利地從孫權手中借走了荊州南郡,還在此''發家致富奔小康'',從南郡向西川進發,並奪得廣闊的益州。
一番騷操作下來,不僅孫權想要讓劉備先行抵禦曹操這一小算盤被砸的稀爛,劉備還佔盡川蜀,徹底擺脱孫權並逐漸開始叫板。
劉備不死,東吳必危
公元222年,周瑜的神預言開始應驗。這一年,劉備正式與孫權撕破臉,並發動夷陵之戰,兵勢強勁,決意要取東吳。此時,到底是劉備真要為兄弟報仇,還是要借失去兄弟之痛攻取東吳,這個二選一的問題實在讓人難以揣摩。
但無可否認的是,此時的東吳才真可謂是''危急存亡之秋'',因為劉備的軍隊不僅壓境,還已經過了東吳國境兩百多公里!更何況,此時的東吳幾乎無帥可用!
幸好,江南此時人才未盡,關鍵時刻站出來個陸遜,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東吳。然而,東吳在夷陵之戰中雖然取得了勝利,守住了荊州,但國力也是深受戰爭打擊。
從周瑜去世到劉備正式亮出利爪、發動戰爭,東吳險些亡國,不過十二年。周瑜看人之準、預言之神令人歎服,而孫權也為自己的''一意孤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