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所有的帝王而言,如果在政績上面沒有一定高度的話,那麼,這個所謂的皇帝,就是很不出色的皇帝,道光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
從歷史功績上看,道光皇帝乏善可陳,大清王朝在他手中江河日下,走向了遲暮。在位三十年,鴉片戰爭爆發,列強用大炮轟開了國門,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香港島被割讓,五口通商。道光死後一年,太平天國運動開始,清朝也進入了內憂外患的衰敗期。
有人在讀這段歷史的時候會問:為什麼如此平庸的一個年輕人,還能夠登上帝位呢?
單純地從正統性這一點來説,道光排在了第二位,他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準確來講,應該是嫡次子,由於長子早夭,所以他是事實上的嫡長子。如果説他的大哥沒有早死的話,不管怎麼折騰,估計都沒那麼容易。
在朝堂之上,那些臣子也是非常注重正統性的,即使是在不怎麼遵守嫡長子繼承製的清朝,這也是一種趨勢。不管是嘉慶還是乾隆,深受漢文化薰陶的他們,也都想要延續這種皇室傳統。
正因為正統性受到了他們的一致堅持,所以道光自然就成了太子。就算不嚴格遵守嫡長子繼承製,但是子憑母貴這一定律是逃不開的。
講到出身,道光之母親是嘉慶的髮妻,而且兩夫妻的感情超級地好,所以道光深受老爸的疼愛,也是很正常之事。當嘉慶挑選太子人選之時,道光的出身自然也就成了最大的主因,因此,道光能夠登上帝位,還是要對老天説一句:謝謝您的眷顧。
傳統的中國人會有一種説法,就是爺爺通常都疼愛長孫,道光的大哥過世之後,他是成了老爺子心中的長孫。所以説,道光得到乾隆的疼愛,自然也是沒有什麼特別的。不過,道光在乾隆面前的一些表現,那更是引起老爺子對這個孫子的疼愛跟賞識。
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時,10歲的道光跟隨祖父乾隆去打獵,結果他在獵場上出手不凡,一箭破空射出,一頭鹿便應聲倒地,完美展現大清祖宗們傳承下來的騎射武功。
乾隆看到道光狩獵時的勇猛表現,立刻回憶起自己年輕的時候跟康熙狩獵時的情景。當年他也是那樣被康熙爺爺看重的,所以心裏頭肯定是多了幾分愛意。
《清史稿》宣宗本紀記載,
“高宗行圍威遜格爾,上引弓獲鹿,高宗小編,賜黃馬褂、花翎。”
不僅如此,乾隆還特意為道光的壯舉賦詩一首:
“堯年避暑奉慈寧,樺室安居聰敬聽。老我策驄尚武服,幼孫中鹿賜花翎。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爭先早二齡。家法永遵綿奕葉,承天恩貺慎儀刑。”
乾隆這首詩的前面六句,就是回憶當初自己跟隨康熙木蘭獵熊的往事,當時自己只有12歲,而現在道光卻只有10歲,所有是“所喜爭先早二齡”,言外之意是道光比自己都還要厲害。
至於這首詩的最後兩句,就是告訴嘉慶,總而言之,你這個兒子可是比我都還厲害,如果以後我把皇位傳給了你,希望你將來也能把皇位傳給你的這個兒子。
此外古代帝王傳位最看重的是德行。而道光的德行相當地靠譜,他不是淫逸之人,他更不是揮霍之人,這些都是他登上帝位的助力之一。
清史稿中如此評價,宣宗恭儉之德,寬仁之量,守成之令闢也。
跟長輩的疼愛比起來,後者還是最關鍵的,所以乾隆和嘉慶都認為繼承皇位非道光不可。
當然,其實論能力道光也是最合適的人選,清朝的皇帝十分注重培養皇子的文化修養,規定6歲就要入上書房讀書了,而且,還要為他們請來國學做他們的教員,教授詩文。
清史記載,道光帝“六齡就傅,聰明天亶,目下十行”。
這説明道光帝小的時候不僅頭腦聰明,而且反應敏捷,試想能夠一目十行的人能有幾個呢?
而當初天理教殺人皇宮時,皇子中只有他手拿着槍,帶人去平亂,光憑這一點就可證明了他的本領。
嘉慶十八年,天理教勾結宮內太監造反,突然攻入紫禁城。當時嘉慶帝正在承德避暑,道光在宮裏,看到義軍人數不多,遂有條不紊,組織侍衞進行抵抗。他本人更是身先士卒,手執鳥槍,擊斃兩名天理教徒。事後,他向父皇嘉慶寫奏摺報告了宮裏的情況。嘉慶皇帝對兒子這次臨危不亂、井井有條的佈置十分滿意,稱讚他説:
“忠孝皆備,豈容少勒恩施。”
道光也因此被晉封為和碩智親王。
論出身,他可謂是嫡長子,皇儲當仁不讓的首選;論才能,他文武兼備,處事幹練。如此説來,乾隆帝和嘉慶帝不把皇位傳給他又傳給誰呢?但就是這樣一位皇帝,在他在位期間被迫打開國門,大清由此進入內外交加的困境,實在是令人唏噓。
公元1820年,即嘉慶二十五年,嘉慶帝自圓明園起程,前往避暑山莊。此時嘉慶病重(據稱是中暑),召來諸位大臣當眾開啓乾清宮的鐍匣,宣佈早年立的詔書,立道光皇帝為太子。二十五日嘉慶在承德避暑山莊突然病死,終年61歲。
同日,道光終於在太和殿登基繼位。
繼位後的道光,雖説沒什麼文治上的創舉,也沒有震鑠古今的武功,但總得來説,他還算是比較勤政,而且厲行節儉。可見,旻寧雖不具備雄才大略,不會成為繼往開來的聖主,但守成應該是綽綽有餘。對於嘉慶帝來説,這幾乎可以説是一個最不壞的選擇了。
道光的平庸更多是生不逢時兼中外本質上的差距
如果沒有鴉片戰爭,英軍入侵,中國延續着當時的局面發展下去,以旻寧的能力,大清朝還不至於亡在他手中,也不會喪權辱國,但衰落的勢頭肯定也是無法避免了。不過,隨着英軍入侵,鴉片戰爭的爆發,道光帝很不幸地成了清朝歷史上的“忍辱負重”第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