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管理少數民族——取消夏州政權,導致宋朝西北永無安寧
宋太宗即位之後,繼承了先帝宋太祖的遺願,消滅了北漢政權,然後率軍北上打算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但最終失敗了。自此,宋遼兩國開始了百年戰爭。正當宋和遼打得焦頭爛額、難捨難分的時候,公元982年,宋朝的西北邊疆迎來喜訊——長期居住在西北的党項將居住了三百多年的五州之地獻給北宋王朝。
河套平原
党項族的歷史
党項歷史悠久,關於其起源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法是源於鮮卑,另一種説法是出自羌族。在南北朝時期就居住在黃河上游。隋唐時,經過隋文帝和武則天的內遷,党項開始居住在甘肅東部、陝西北部一帶,大概就是今天的河套平原一帶。到了北宋初年,党項人已經在河套平原生活了三百多年。
自從隋朝開始,党項族便開始歸附中原王朝。中原王朝敕封他們的首領為刺史或其他官職,對其內部進行自治管理。公元635年,唐僖宗時期,黃巢起義爆發,宥州刺史拓跋思恭起兵討賊,立有戰功,唐僖宗賜拓跋思恭為“定難軍節度使”,封為夏國公,賜姓李氏。党項族有了領地,包括夏州、銀州、綏州、宥州、靜州五州之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夏州政權。夏州、銀州、綏州、宥州、靜州也被稱為“定難五州”。
《西夏書事》:
思恭,乾暉裔孫也。據有宥州,稱刺史。時冤句盜黃巢,由潼關陷長安。僖宗幸蜀,關中大亂。思恭糾合夷夏兵數萬,約渭北延節度李孝昌會於州,誓牲討賊,剋日入援。
十二月,夏州賜號定難軍。
思恭既回夏州,繕甲訓兵,表請討賊。僖宗嘉之,賜其軍號定難,促兵入衞。
僖宗以思恭討賊功,加太子太傅,爵夏國公。
此夏國得號之始。
復賜李姓。
到了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對党項實行“允許世襲,自主管理”的政策,宋太祖還加封定難節度使西平王為太尉,讓他們依附宋朝。到了宋太宗時,當時党項族首領李繼捧決定率領族人將河套平原的五州之地獻給宋朝。
《西夏書事》:
夏五月,繼捧入朝,遂獻銀、夏、綏、宥、靜五州地。
太宗收歸党項,但人心不服
1.當時党項人居住的河套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有廣袤的牧場,無數的牛羊,出產的戰馬聞名天下,此地和漢地交界,胡漢兩種生活方式並存。党項的農耕也非常發達,這裏有“塞上糧倉”、“塞北江南”的美稱。在党項和宋的交界處,一望無際的是党項人的糧倉。
2.除了土壤肥沃、資源豐富之外,河套平原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仔細分析就能發現,這塊地東邊是宋朝,東北面臨契丹,西鄰西域大國高昌,西南則是高原上的吐蕃。四周都是強大的國家。如果獲得這個地方,一來可以增加自己的領土,獲得豐富的資源;二來可以威脅到其他國家。
西夏國的位置
基於以上兩個原因,宋太宗實在經不住誘惑,立即表示答應了,他讓李克文拿着詔令讓党項族首領李繼捧帶領家屬進京,並在崇德殿接見了李繼捧。太宗賜予李繼捧白金千兩、帛千匹、錢百萬。李繼捧的祖母獨孤氏獻給太宗一個玉盤,三個金盤,太宗也給了獨孤氏豐厚的獎賞。同時封李繼捧為彰德節度使。此外太宗還派遣使者前往綏州,召見綏州刺史李克憲,封他為單州刺史。太宗的各種措施都表明他要將在夏州割據300年的李氏政權和平收歸大宋。
但是,李繼捧把河套平原獻給宋朝這件事在党項內部引起了很大的矛盾。然而,不會處理民族問題的宋太宗沒有調節党項內部的矛盾,而是直接頒佈一道詔書:取消党項在夏州的統治,命令党項貴族離開夏州,遷到京城開封,將夏州的治理權交給宋朝。
宋太宗趙光義
宋太宗趙光義這位皇帝和他哥哥趙匡胤一樣也胸懷大志,想要幹一番事業。即位之後,他滅掉了他哥哥宋太祖三次攻打都沒滅掉的北漢。但是又有點自大,自以為是,剛愎自用。剛滅掉北漢,自認為宋軍戰鬥力天下無敵,沒有獎賞部下,沒有讓軍隊得到足夠的休息,便直接下令北伐收復燕雲十六州。勞師遠征,結果被打得落荒而逃。宋太宗雖然志向遠大,但是水平真的有限,根本趕不上他哥哥。這次,他在民族問題處理上又出現了差錯。
太宗是覺得自己威震四方,党項害怕於他自己的威武才來歸附。所以直接下令取消党項在夏州地方的政權,讓宋朝取而代之。將西北地區勢力一鍋端,太宗認為能減少西北地區的事端。然而,這種做法它違背了宋太祖趙匡胤對待少數民族的政策——因其酋豪,許之世襲。按照太祖的意願,大宋允許党項族在自己的地盤自主管理,自主生活,只要其臣服於宋朝的管理。後來也證實了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僅沒有起到積極作用,還嚴重激化了民族矛盾。
若銀、夏諸州,羌戎瘠壤,得其地不可耕,撫其眾不可守,非若吳越、荊南近在肘腋,勢所必爭也。太祖有見於此,因其貢獻,厚加賜賚,以服其心,而羈縻之。誠得柔遠之道哉!
夏州統治者統治者党項族畢竟是外族,沒有背叛或者侵害漢人宋朝的地方,甚至連失禮冒犯的行為都沒有,而且,李氏先祖在這裏建立統治,苦心經營,雄霸一方,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根基深厚。還曾經幫助過宋朝攻打北漢,為宋朝立過功,在此情況下,宋朝皇帝怎麼可以用一紙詔書就取消其統治呢?祖宗基業不保,這在党項內部肯定有不滿的。
《西夏書事》:
吾祖宗服食茲土逾三百年,父兄子弟列居州郡,雄視一方。今詔宗族盡入京師,死生束縛之,李氏將不血食矣!奈何?
這個不滿的,就是李繼遷。他是李繼捧的弟弟,當時才二十歲,擔任定難軍管內都知蕃落使,李繼遷生性勇猛,善騎射。
西夏國奠基人李繼遷
李繼遷覺得讓李繼捧入朝覲見不妥,於是找李克文商議,但兩人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不歡而散。李繼遷感覺在夏州四處碰壁,一怒之下,率領家族回到自己老家銀州。在那裏他的先祖曾四代苦心經營,如果遇到不測,可以有依託的地方。而剛到銀州,宋朝的使臣就到了,還有大批宋軍,奉命護送李氏一族進京。銀州李氏各大部落都被監視,此時,李繼遷才發現,以夏州為首的五州之地已經被李繼捧獻給了宋朝。
突如其來的好處讓太宗衝昏頭腦,他沒有深思熟慮,就直接答應了,甚至還取消其統治。不過太宗也不是無知之人,他深知天上不會輕易掉餡餅,所以他為接管夏州也做了兩手準備,力爭和平收歸,如果遇到反抗立即武力解決。李繼捧入朝之後,他詔令李克文組織傀儡政府主持政事,同時命令尹憲率領軍隊進入夏州,監督政權交接事宜。
在宋朝的軍事威震和李克憲的再三催促下,李氏宗族在宋兵的護送下開始向京城進發。這次的地方豪酋總共二百七十多人,隨遷部族約五萬餘人。太宗因李繼捧獻地有功而封他為彰德節度使,李克憲為單州刺史,還對李繼捧的親屬等十二人加以封賞。太宗為如此順利的收歸夏政權感到陶醉,他認為大家都是因為畏懼他的威名和宋朝的強大而歸順於他。殊不知徹底收復已經有三百多年統治歷史的少數民族,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取消其政權,更會引起不滿。然而,太宗沒有考慮到這點。太宗收回夏州政權之後,大臣們對太宗的恩威並施讚賞有加,太宗認為大宋王朝更加威風了。
李繼遷反宋,重建夏州政權
李繼遷是個有野心的人,他對將所以李氏宗族遷入京城的做法感到極度不滿,這次宋朝將李氏宗族遷到中原,李繼遷等人生死難料。他請來自己的幾個兄弟還有漢人親信張浦商議對策。張浦本是讀書人,為躲避戰亂來到銀州。李繼遷向來愛惜人才,多次對張浦禮賢下士,於是張浦成了李繼遷親信。李繼遷的弟弟李繼衝提議,趁着夏州城沒有防備,殺死宋朝使臣,迅速佔領綏州和銀州,自己門户,和宋朝對抗。但是張浦反對這個意見。張浦認為現在宋軍已經在五州之地,一旦發生事端,綏州和銀州缺少兵馬,宋軍會以最快的速度撲過來,敵強我弱,根本無法抵抗。張浦提議避開鋒芒,先向北前往大漠,聯合各個部落,壯大自己,再伺機捲土重來。李繼遷覺得張浦説的有道理,就採納了他的建議。
李繼遷攻打宋朝
於是,李繼遷向外透露謠言,詐稱自己的奶媽去世,需要出城安葬,然後將兵器藏於喪車中,帶領家族眾人離開銀州,前往距離夏州城三百里的地斤澤。自此,李繼遷重建夏州政權,開始了他對抗宋朝的道路。之後他聯合各個部落,多次和宋朝交戰,屢敗屢戰。後來攻下靈州、河西走廊,為建立西夏國奠定了基礎。1038年,李繼遷的孫子李元昊建立西夏國。
詐言乳母死,出葬於郊,悉以兵甲置喪車中,挈其家族數十人出奔蕃族地斤澤,澤距夏州三百餘里。
西夏國建立者李元昊
當初太宗貪圖一時的利益,直接取消党項族的夏州自治權,嚴重激化了党項族和宋朝的矛盾,使得党項內部不滿的人紛紛起來反抗。從此,宋朝西北邊疆戰事不斷。從李繼遷反宋自立,到李元昊建立西夏國,再到蒙古滅西夏,兩百多年間,有一半以上時間處於戰亂中。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的國家,隋唐時期對少數民族實行自治管理,歷史證明,這是非常正確的政策。宋太宗取消少數民族的自治權,無疑會引起不滿。新中國成立後,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也是因為歷史原因。每個民族的經濟、文化和資源等方面發展各有差異,實行民族自治,讓少數民族自己管理自己,才能保證各民族的發展和國家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