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我帶高三兩個理科班的語文,一個快班,一個慢班。
快班,學風濃郁,學生也活躍,每次下課後,都有一羣學生拿着試卷或者資料圍過來,老師都難得走出教室,特別是那個過了專八的英語老師。
慢班,學生不調皮,就是學風散漫。即便經常鼓勵、啓發,也沒什麼人問問題。有一對談戀愛的,一下課就站在教室門前的走廊裏説話。
慢班有個學生叫蔡瀟,中等成績,最好可以考到班級十幾名。他身上有股桀驁不馴的勁兒。
走在走廊裏,他經常把手搭在比他矮的學生肩上,走出大哥的樣子來;上課時,他習慣靠在椅背上,把腿往前伸直,眼睛偶爾抬頭看老師,讀書、寫作業也難得離開他的椅背;他的字寫得大,會撐破格子,筆畫又硬又散,像一個用木棍搭建的危房;他覺得自己的字還可以,他不愛聽任何批評的話;如果哪次語文考得不錯,他會坐直,面無表情地轉動他的筆以示高興。
高三上學期結束前,他説,他的家人已經在想辦法給他轉班,轉到快班。
我問:轉到快班後,你打算怎麼辦?
他説:認真學唄。
開年,他轉到了快班。是的,語文老師依然是我,英語老師也沒變。
到了快班後,他就變了個人,脊背挺直了,眼睛常看黑板了,思維跟着老師轉了,也學會了問問題了,另外還買了各科總複習資料自己鑽研。雖然我讓學生不要買語文資料,但是他還是買了。
語文課上,他的桌上總會放着那本他自己買的厚厚的語文資料,我走過他旁邊,他就會拿出那本資料,指着那些標有記號的題,認真地發問。我記得,他問過論述文的某個選項錯在哪,問過句子含意題要不要寫出手法,問過到底要不要學習那些模板痕跡比較重的高考滿分作文,他還問過,他的字要怎麼改更好看。
他的字變小了,也寫得很工整。有些學生的字比較潦草,説習慣了,改不了。我見過幾個學生,能在高三很快改變書寫習慣,真的。所謂習慣,就是“懶”的藉口。
他各科都追了上來,一次比一次考得好。很快,高考就來了,他如願上了本省的一所211大學,之前,他就是剛上本科的成績。
他就是努力真正的樣子:不停地發現問題,認真解決問題。
常聽到學生説:高三太累了!我很努力,為什麼沒什麼進步?
那多半是因為,你只是努力,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那麼,在慢班是心浮氣躁、吊兒郎當的蔡瀟,到了快班就能沉下心來,他能頂住壓力超越一個又一個努力的同行者,良好的學習環境和他自身,哪個更重要?
當然是人更重要。他選擇了新的環境,為了融入這個環境,他改變了自己。
因為,當時這個班還有一個學生和蔡瀟一起轉到了快班。他和蔡瀟一樣,對學習不怎麼上心,但數理化成績比蔡瀟強,到了快班後,他的學習狀態還是老樣子,成績也是老樣子。
轉班前,他的表現不如以前,筆記不好好做,作業也開始拖欠。
我問他怎麼越往後越懶散了。
他笑着説:下學期我要轉到快班去了!
他不知道,轉班,轉的不只是班,還是態度,是習慣。
當初他們倆轉班時,誰能想到情況是這樣的!不過,人生之路還很長,以後誰及格,誰優秀,還説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