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為何輕易被滅亡了?數年間亡國式自救到底出了哪些昏招?
對付惡人有一個策略,就是在他剛剛試探的時候,就要適當反擊,在他面前畫出一道硬邊界:你別過來啊,過來我有能力讓你吃點小虧哈。惡人一看,成本有點高,沒準就掉頭去找別人的麻煩了。貪婪中必有猶豫,這是貪婪者的本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法對於希特勒,就是因為一開始沒有畫出這道硬邊界,一再綏靖、妥協,最後就惹出了一場潑天大禍。
好,那今天我們繼續追問:那如果情況再糟糕一點呢?面對惡人,我們是弱者,連畫個硬邊界的力量也沒有,那怎麼辦?有沒有一個哪怕是委曲求全的生存下去的方法?
今天我們再來看一個案例,就是北宋的滅亡。
北宋滅亡於金朝,從遠處看,好像很正常。宋朝和此前的隋唐不一樣,它是純粹的農耕國家,沒有充足的戰馬,戰鬥力確實差勁。而對手,金國呢?兵強馬壯,又是全新崛起。兩相對比,北宋好像敗得一點也不冤。
但是細想的話,你會覺得,這個事還是有點怪。
1125年,金和北宋開始打仗,當年金國就把開封打下來了。第二年,又打下來一次。再過一年,就把宋徽宗, 宋欽宗 擄走。北宋就亡了。前後就三年。
那麼大的一個帝國,這種突然死亡的方法,也太奇怪了。
你要是説北宋的戰鬥力弱,確實弱,但是,這可不是這個朝代最弱的時候啊。南宋那麼弱,和蒙古人還是纏鬥了四十多年才亡國。北宋仁宗的時候,和西夏打仗,連續三次大潰敗,國家也沒怎麼樣。更何況,經過王安石變法,北宋中期之後的軍力其實還是有所加強的。宋神宗時期,還能收復河湟地區。即使到了宋徽宗時期,已經是北宋末年了,太監童貫帶兵,還能和西夏掰掰腕子。
你要説實在不行,還有宋真宗時候的先例,就是澶淵之盟,送點歲幣過去,雖然不體面,但花錢消災也是解決方案,也不至於國破家亡,皇帝當了俘虜啊。所以,北宋這麼快滅亡,速度確實是需要另作解釋的。
最近我看郭建龍老師的新書《汴京之圍》,寫的就是這段歷史,對我的啓發很大。
我們平時是從北宋的角度來解釋這件事,那找原因確實千頭萬緒,什麼政治腐敗啊,什麼皇帝宋徽宗不爭氣,愛寫字畫畫李師師,都能拿來當原因。但是換個角度,從金國的角度來看這個過程,要點就很清楚了。
好,現在我們假裝自己是金國人。説是金國,也是剛剛立國,根本不可能有像宋朝那樣完備的政治制度,説白了就是一堆部落的聯盟。怎麼看金國呢?看一個國家的特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它的財政來源。一個建立在遊牧經濟上的,部落聯盟國家,很難把財政基礎建立在收税上。那怎麼辦?對外發動戰爭,搶,就是它的財政解決方案。把搶來的錢,分給各個部落,也是它對內政治整合的方案。
所以,金朝人的行為方式不難理解,你就看兩個大邏輯。第一,崇尚武力。能打就看得起你,不能打就被鄙視。第二,打的目的,不是要你的土地和人民。要了也沒用啊。他不會治理,也收不上税來。目的很純粹,就是為了搶錢。
明白了這兩點,再來看事情的過程。
金和宋之間,本來隔着一個遼國。雙方説好了一起打遼國。但是在戰場上一伸手,就馬上知道有沒有。宋朝的戰鬥力太差了。什麼仗也打不贏。站在金國的立場上來看,你那麼大一個帝國,本來是找你當幫手的,沒想到是個豬隊友。
好了,宋朝的第一個弱點暴露了,戰鬥力差。
但是沒關係,你不能打,但是你有錢啊。金國人就想,你乖乖待著,當一頭肥羊,給錢也行。當時的幽雲十六州,就是金國打下來,然後把燕京標了個大價錢,20萬石糧食,讓宋朝買回去的。這不也挺好麼?這本來是一個新的平衡。 但是宋朝緊接着就暴露了第二個弱點,什麼?沒有信用。
當時發生了一件事,北宋居然收留了一名金國的降將,叫張覺。站在金朝的角度來説,咱倆是合夥的,你怎麼能接收我的叛徒呢?就上門去要。宋朝人就説,沒有啊,沒這人啊,哪裏啊?你看見了嗎?後來要急了。宋朝人説有有有,別急啊,就殺了一個相貌類似的人,替代張覺。把腦袋送過去了。金國人也不傻,一看頭顱,説,這不是張覺啊。你給我真的。宋朝人又把真張覺殺了送去。
這件事看在兩撥人眼裏,後果非常嚴重。
首先一波人,是原來北方遼國的漢人。原本以為南方的宋朝打回來了,可有朝廷給自己撐腰了。現在一看,朝廷的所作所為,還不如街上一個講義氣的流氓。既沒本事、也沒擔當、還愛撒謊、更沒底線。那還不如,投降金國算了。所以,宋朝在北方的實力進一步削弱。不過,更致命的是另一個效應。沒有信用不僅是一個道德問題,是在談判桌上對方沒法預期你,金國沒有辦法把你宋朝看做是一個合格的談判對手。説了不算,底下偷偷幹,幹了又不敢認,認了又耍滑頭,露餡了又跪的很徹底。這樣的對手,誰願意跟你打交道?
你想,本來,金國只是要搶財富,如果宋朝是一個合格的談判對手,談判桌上得來的,總比自己親手去搶,成本要低。但是現在不行了。金國人説,我是一個強盜,面對一個家財萬貫,但是沒有信用還耍滑頭的弱雞,只好説,我自己去你家裏拿吧。
1125年發生了第一次汴京圍城。金國把開封城一圍説,好了,現在拿錢吧?多少?除了割讓山西河北一帶的三個軍鎮,還要一次性賠償金國黃金五百萬兩,白銀五千萬兩,每個月繳納歲幣。多嗎?很多。這是保命的條件。宋朝皇帝全盤答應。金國撤兵。
但是這錢能湊出來嗎?不能,湊了半天,只拿出了金國要求的黃金總額的二十分之一,白銀總額的四分之一。這還沒完,還記得金國要求的山西河北的三個軍鎮嗎?朝廷策動他們反抗金國接管。又是一次失信。
請注意,這次不講信用和上次不一樣。
上次在燕京沒信用,僅僅是讓金國不拿你當談判對手。這次沒信用,暴露的是,你對國家也沒有控制力,你是皇帝,那麼富的宋朝,為了保命,居然也拿不出錢來,那要你何用?對於一個強盜來説,你不僅不是談判對象,你連當訛詐對象的資格沒有了。
換句話説,北宋朝廷這個時候雖然已經山窮水盡,顏面掃地,但是還有最後一個角色可以當,那就是當金國的傀儡政權,幫金國當白手套,在國內搜刮民脂民膏,換來自己這個政權的生存。悲劇的是,1126年,金國發現,趙家天子和他的政府,連這個角色也當不了。
還是金國的角度看,有這個傀儡政府如果在,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而後來的擄走皇帝,扶植一個 張邦昌 當皇帝,滅亡北宋,恰恰是無奈的辦法。最終的結果,即使站在金國的角度看,也是一個雙輸的格局。
精華觀點:
現在我們可以回頭總結北宋王朝的快速崩潰之謎了。
根本原因不在於它弱。而在於它喪失了一個弱者的立身之本。
弱者的尊嚴不見得要在戰場上得到,那還能在另外兩個地方建立起來——
第一,如果弱者能嚴格守住道德的邊界,信用的邊界,他還能有尊嚴。這不是在空談道德。道德和信用的作用,是能給對方一個穩定的預期,這就能確保弱者在談判桌上還能有位置。
第二,如果道德和信用的邊界也守不住,退一萬步,弱者至少還能做好自己本分的事,至少還能確保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如果這些都沒有,這哪裏還是失敗?這是徹底出局了。即使是一個弱者,也能有能力避免這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