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説三國·談天説地·第529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熟讀《三國演義》,我們不難得知,小説中的張郃,雖然不如真實歷史上那般出彩,卻也是一員不可多得的名將,而且是一員非常自信的名將。畢竟漢中爭奪戰時,他敢於主動向曹洪請戰,並説“人皆怕張飛,吾視之如小兒耳!”顯然不將張飛放在眼中,而他之後的表現,雖然敗在了張飛手中,卻也體現了他的能力,畢竟不是誰都能在張飛手下,堅持五十合而不敗。
而除了張飛之外,他還挑戰過不少名將。例如,當初他還在袁紹麾下時,曾與張遼交手,而關羽曾言,張遼的武藝,不在自己之下;他投奔曹操之後,在穰山之戰三十合敗於趙雲之手,長坂坡之戰還敢再度挑戰趙雲;潼關之戰,即便有于禁數合敗於馬超在先,他也敢於出陣,與馬超一較高下。也就是説,張郃不但作戰驍勇,還是一個不肯服輸的名將。可是,當他遇上一個人的時候,還是慫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個讓張郃主動認慫的名將,不是別人,正是蜀將魏延。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力排眾議,起用馬謖守街亭,結果馬謖不聽王平忠言,舍水上山,終被張郃擊潰。就在張郃率兵追擊馬謖的時候,魏延突然出現——“延揮刀縱馬,直取張郃。郃回軍便走。”也就是説,張郃見到魏延之後,根本沒有交戰的心思,直接就選擇了退兵。他為什麼不敢迎戰魏延呢?
對於此事,有人認為魏延能力比較卓越,張郃不是其對手,所以張郃不敢迎戰。先不説演義中,魏延在遇上張郃之前,與魏將交手的機會非常少,他主要的戰功,還是攻打益州和漢中時立下的,還不至於威名遠揚。再者説,張郃之前挑戰過的名將,任何一個,不管是論能力,還是論威名,都不遜色於魏延,張郃沒有怕其他人,偏偏怕了魏延,有些不太合理。那麼他到底為什麼選擇避戰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有以下幾點猜想。
一、張郃的目標不是魏延
街亭之戰,張郃被分派到的任務,是阻住王平,而他也順利的完成了任務。小説第九十五回中寫道:“卻説王平見魏兵到,引軍殺來,正遇張郃;戰有數十餘合,平力窮勢孤,只得退去。”之後他見馬謖逃亡,於是率軍追趕,打算生擒或殺死馬謖,再立戰功。可是,魏延的出現,並不在他的意料之中。這個時候見到魏延,他意識到自己已經沒有擒殺馬謖的可能性了,再加上當時魏軍已取得全面勝利,他根本沒必要與魏延拼殺。
二、將魏延引入埋伏
當然了,他沒必要與魏延拼殺,不代表他不想置魏延於死地。既然司馬懿放過馬謖,卻讓他前追趕,是有用意的,那就是將其他掩護馬謖撤退的蜀將,引入包圍圈。張郃的撤退顯然達到了這一目的——他退兵之後,魏延窮追不捨,結果“趕到五十餘里,一聲喊起,兩邊伏兵齊出:左邊司馬懿,右邊司馬昭,卻抄在魏延背後,把延困在垓心。張郃復來,三路兵合在一處”,魏延差點被圍殺,幸虧王平及時趕到,才得以脱身。
三、尊重歷史
《三國演義》雖有三分假,卻有七分真,真實歷史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魏延在隨諸葛亮攻打祁山,根本不在街亭,小説中讓他出現了此處,就已經非常不合理了,若他再與張郃交戰,不管是勝是負,都不好安排接下來的情節,於是作者直接避免了他們單挑,讓張郃不戰而退。
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可小編的猜想呢?除此之外你還有什麼觀點呢?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