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説專業·筆記|房喻院士:哪些人適合當教師

院士説專業·筆記|房喻院士:哪些人適合當教師

聶亞棟/製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海華

人們都説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作為高考生的你,是否也想報考師範類專業,成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報考師範類,需要怎樣的能力和素質?未來揮杆從教的職業生涯,又將會是什麼樣子?……今年高考,在“院士説專業”節目中,中國科學院院士、陝西師範大學原校長房喻教授,詳盡解答這一問題,展現真實、生動的“師範生”學習成長圖景。

作為一名“資深”教育工作者,66歲的房喻笑談“自己一輩子都在和教育打交道,要麼是在當老師、要麼是被老師教”。40多年的從教生涯中,他教過小學、初中,帶過高中、大學,學生裏既有中國學生,也有外國學生。

在房喻的印象中,自己的每一步成長,都有老師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過去的農村,幾乎找不到書可讀,老師就是最親切、最文明的代名詞。”從小就對老師有着特別好感的房喻,高中畢業後如願當上了一名民辦教師。之後,他還曾在留學歸國時婉拒科研院所邀約,重返校園,迴歸從教道路。

“教師是一個非常、非常特殊的職業。”房喻加重了語氣:做老師很光榮,但責任更重大。“不是隨隨便便一個人,就能當好老師。一位好老師,能很容易把學生帶到正道上,同樣,不合格的老師也能很容易就毀掉一個孩子。”

在房喻看來,“發自內心的喜歡”是成為合格教師的首要條件——只有真正喜歡,才會願意用心去做這件事。他舉例:在中小學,一個班四五十個孩子很常見,不同的孩子情況千差萬別,如果老師不用心去做,不平等對待這些孩子,調動他們學習、做人的積極性,那一定做不好。除了喜歡、用心去做,老師的學業也必須是優秀的,要善於成為“學習型”教師,隨着時代社會的發展,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

當老師,工作、收入相對穩定,有寒、暑兩個長假,社會尊重度高,這些都是越來越多人喜歡當老師的原因。“這就有了一個需要好好研究的問題”,如何能想辦法把真正喜歡當老師、適合當老師的人選拔出來——只有把好選拔關,將來才有更多機會為基礎教育、大學教育輸送更多優秀教師,促進教育的良性循環發展。

“報考師範大學,你不會後悔。”房喻對高考生説:報考師範大學,將來大概率會當老師,即便不想當老師,師範大學也不會耽誤你——現在的師範大學,多數是多學科綜合性師範大學,除了師範專業還有非師範專業。師範生比較特殊,畢業後在教師崗位上工作一定年限,之後可以有別的選擇。如果經過幾年學習,真的覺得自己不適合當老師,讀研、搞科研或者工作,這些路子都是通的。非師範專業畢業後,更是有多種選擇。

現在,很多的名牌大學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也會在畢業後願意到中小學當老師。和他們相比,師範類畢業生在今後的從教中會有哪些優勢?房喻認為,“這是一個好的現象,説明社會已經越來越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和這些綜合類院校的優秀畢業生相比,師範生對教育的理解一定會更加到位。”

師範類教育過程中,會有很多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講授,還要到中小學實地實習,這對怎樣當老師都是很好的磨鍊和檢驗。“還有更多的學識修養是潛移默化的。”師範類畢業生適應崗位更快,上崗即能帶課、當班主任;對待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懂得如何更加有效的溝通等等。

當然,一個老師有沒有持續發展的後勁,除了以上這些因素之外,學科能力也很關鍵。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的畢業生一旦適應了崗位,學科優勢也會很快顯現,“這和師範畢業生的特點會相互促進,會使中小學教師羣體的素質能力更加優秀,這對教育來説是個好事情。”

面對高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各行各業都發生着巨大變化,這對教師職業提出哪些新的要求?“現在當老師真的不容易。”房喻笑言。舉個簡單例子:過去,學生要獲取知識,要麼讀書,要麼從老師那裏獲得,現在呢?途徑太多了,網絡資源極大豐富。所以,老師的知識需要不斷更新,老師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教學相長,否則就沒有辦法和學生溝通交流,沒有資格教授學生。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2 字。

轉載請註明: 院士説專業·筆記|房喻院士:哪些人適合當教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