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小時候都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他的英雄事蹟一直被人們記載在史書上流傳至今,現在也一直出現在語文教材中,都是宣傳司馬光如何英勇機智地想辦法砸缸救人,但從未提及被救的那個小孩兒是誰。老師也從來不會介紹他,其實他就是上官尚光。
上官尚光長大成人並不是什麼大人物,只在族譜中有記載。相傳他為了感謝司馬光救自己一命,便在西龍堤南坡建了一座亭,名為“感恩亭”,而後人則將這座坡命名為“上官崗”或“尚光崗”。但其實細讀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玄機。
由於當年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太過出名,被百姓口口相傳,還特意強調司馬光自幼就愛讀《左氏春秋》,其實這也是為了讓人們知道司馬光愛讀史書,藉此來提升司馬光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因為在那個時期,王安石主張變法,而司馬光又主張保守派,建議廢止新法。最後由於種種原因,人們認為王安石的變法會擾亂天下,於是在高太后時期,便任用了司馬光為相,司馬光一上任就全面就廢止了“新法”,史稱“元祐更化”。
所以“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是因為宋朝變法時的黨羽之爭,才被人們翻出來,又記載到了《宋史》當中。司馬光砸缸之所以能被後世人口口相傳,也是因為出於權利相爭的關係,而被救的上官尚光又不出名,所以老師從來不會介紹他。
參考資料:《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