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3種官職,品級為正一品,名頭很響亮,卻沒啥實權

清朝從入關以後,沿用了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將所有文武官員的品級分為“九品十八級”。一般來説,正一品最高,從九品最低。在正一品之上還有“超品”官員,在從九品之下還有“未入流”官員。

正一品官員有哪些呢?

清朝有3種官職,品級為正一品,名頭很響亮,卻沒啥實權

在文職京官裏,有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在文職外官裏,有以殿閣大學士身份兼任總督者;在武職京官裏,有領侍衞內大臣、掌鑾儀衞事大臣;在武職外官裏,有伊犁將軍、綏遠將軍。

其中,太師、太傅、太保這3種正一品官員,名頭非常響亮,手裏卻沒實權,類似於擺設。

其實,在很久以前,太師、太傅、太保是屬於地位最尊、身份很貴、權力很大的三個官職,合稱為“三公”。《尚書·周官》記載:“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竟邦,燮理陰陽,官不必備,惟其人。”為了天地和諧、陰陽平衡,周朝才在天子之下,設置了太師、太傅、太保。由此可見,“三公”的重要性。

清朝有3種官職,品級為正一品,名頭很響亮,卻沒啥實權

在“三公”之中,又以太師最尊貴。在古典小説《封神演義》裏,有一個人叫聞仲,是紂王手下的重臣,封為太師,人稱聞太師。聞太師法力無邊、位極人臣,連紂王都對他有幾分忌憚。後來,聞太師西征西岐時,被雲中子所煉的通天神火柱燒死,敲響了紂王滅亡的喪鐘。

而在周朝這邊,封為太師的是呂尚,即我們熟知的姜太公。姜太公的事蹟我們很熟悉,就不更多介紹了。到了西周晚期,還出現了伯太師和仲太師。他們都是朝廷裏的頂樑柱。

清朝有3種官職,品級為正一品,名頭很響亮,卻沒啥實權

太傅的地位僅次於太師。在周朝時,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公旦,曾經擔任太傅一職,作為朝廷的輔佐大臣和周成王的老師。周公旦在周成王年幼時,攝政七年,完善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等一系列制度,為周朝800年統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太保的地位又次於太傅。在周朝時,擔任太保的是周召公,監護和輔弼周天子。

清朝有3種官職,品級為正一品,名頭很響亮,卻沒啥實權

在周朝之後,“三公”在多數朝代有設置,漢朝、晉朝、南北朝,以及後來的隋朝和唐朝時,均以太尉、司徒、司空作為“三公”。宋朝以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元朝、明朝、清朝,均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

在明仁宗朱高熾之前,不管是“三師”還是“三公”,都是朝廷裏位高權重的重臣,手裏有一定的實權。但在明仁宗朱高熾之後,“三公”就逐漸成了一種虛職,沒有什麼實際權力,為立下大功的文武大臣的加官、贈官,相當於榮譽職位。

清朝時期,太師、太傅、太保多為皇帝為去世的大臣追加官職所用。

1852年,咸豐皇帝的老師杜受田病逝。咸豐皇帝聞訊,異常悲痛,追加恩師為太師大學士,還賜予最高規格的諡號“文正”。

清朝有3種官職,品級為正一品,名頭很響亮,卻沒啥實權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是晚清中興名臣,為國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當他們去世後,都被追加為太傅。這顯示出朝廷對他們格外的優待。

清朝在世期間就獲得“三公”官職的人,屈指可數。曹振鏞是其中之一。

清朝有3種官職,品級為正一品,名頭很響亮,卻沒啥實權

曹振鏞是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元老。在平定張格爾叛亂時,曹振鏞奉命入直南書房,為道光皇帝提供軍機策略。張格爾被俘獲後,曹振鏞由太子太師晉升為太保,榮登“三公”之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6 字。

轉載請註明: 清朝有3種官職,品級為正一品,名頭很響亮,卻沒啥實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