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為中國中小學生帶來假期之變

“雙減”為中國中小學生帶來假期之變

  北京後沙峪中心小學二年級學生許牧桐在家讀書。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艾福梅、袁秋嶽、羅鑫、吳曉穎)北京市後沙峪中心小學學生許牧桐太喜歡今年的暑假了——不用再去上英語培訓課,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

  “這兩個月我看了好幾本歷史、推理方面的書,比以往暑假過得有趣多了。”這名馬上步入三年級的女孩説。

  而四川省成都市的三年級學生劉星雨,則在這個暑假開始時,收到了一份個性化作業單:臨摹字帖、寫作文、看英語電影、做口算題……這份作業單,是老師結合他口算能力不強、字跡潦草的學習情況“量身定製”的。

“雙減”為中國中小學生帶來假期之變

  四川省成都市的四年級學生陳一冉暑假期間在城北體育館羽毛球課上練習握拍。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老師還佈置了實踐、創意作業,讓我們養蠶並觀察記錄生長過程,太有意思了。”回顧這個假期,劉星雨覺得過得很充實。

  在中國,寒暑假的設立,本是希望師生在一學期繁重的學習後有所放鬆。但升學的壓力和家長的高期望,使許多中國中小學生就算在假期,也要奔波於各類培訓班,疲憊於完成試卷和作業。

  針對這種狀況,中國一直努力為中小學生“減負”。今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這一被稱為“雙減”的政策中,一方面要求學校充分發揮主陣地作用,着力提高教學質量、作業管理水平和課後服務水平,讓學生學習更好地迴歸校園;另一方面則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引導其迴歸教育公益屬性,明確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組織學科類培訓。

  很快,各地區各部門紛紛出台落實舉措,學科類校外培訓班陸續停課。在這個“雙減”後的首個暑假,和許牧桐、劉星雨一樣,很多中國中小學生感受到了明顯的不一樣。

  走進成都市,不少體育場館在這個暑假開設了青少年體育培訓班或組織起相關體育活動,一些熱門項目培訓班早早就已滿員。

  成都市文軒體育中心總經理滕偉觀察到,如今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在體育培訓上的投入意願強烈,運動項目的選擇也愈加多元。

  成都市四年級學生陳一冉這個暑假參加了羽毛球培訓班。“這既鍛鍊了身體,又非常好玩。”她説。

  陳一冉的媽媽介紹,自己沒有給孩子報過課外學科類培訓班,“認真消化課內知識已足夠,家長應更注重孩子的全面成長。”

  與此同時,中國各地區各部門也想方設法豐富中小學生暑假生活,“暑期託管”“官方帶娃”成為這個暑假的熱詞。

“雙減”為中國中小學生帶來假期之變

  廈門大學第23屆研究生支教團隆德分隊、廈門大學“隆情廈益”實踐隊、寧夏固原市隆德縣老師暑期共同在隆德縣開展“七彩假期·童心向黨”暑期鄉村夏令營,這是志願者在教孩子們跳舞。受訪者供圖

  索紫矜是廈門大學第23屆研究生支教志願者。今年暑假,她早早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籌備暑期鄉村夏令營活動。

  富有節奏的爵士舞、體教兼有的體育舞蹈、琴鍵上的浪漫奇旅、妙趣橫生的手工課……志願者各展所長,15天37門課共吸引700多名孩子參與。

  “跟以前偏重學科輔導相比,今年我們更注重培養學生興趣、開闊視野,孩子們在玩的同時學到很多知識。”索紫矜介紹。

  也有一些中小學生在這個暑假回到學校——在近三分之一學生是外來人口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十九小學,部分學生這個暑假因新冠肺炎疫情未能回老家。為此,學校辦起管樂興趣社團、足球興趣社團等託管服務,共有100多名學生參加。

“雙減”為中國中小學生帶來假期之變

  這是參加“七彩假期·童心向黨”暑期鄉村夏令營的孩子在彙報活動上表演創意節目《説唱臉譜》。受訪者供圖

  “暑期託管”不僅給孩子帶來了快樂,也減輕了家長負擔。成都市武侯區龍騰社區的王女士説,自己和丈夫都在物流行業工作,奶奶在家輔導不了作業,就給兩個女兒報了社區免費暑託班,解決了照看孩子的大問題。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雙減”為中國中小學生帶來的假期之變,有助於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就在這幾天,中國絕大多數中小學生都將走進新學年的課堂。“開學以後想帶同學一起打羽毛球。”眼看就要回到學校,陳一冉已有些迫不及待。

  “新的學年,各個學校要認真部署好工作,要認識到教育的常規,就是按學生多樣的成長髮展需求,來安排好教學,建立起以人為本、科學育人的基本理念,真正把健康全面發展放在重要位置,而不能緊緊盯着分數。”儲朝暉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07 字。

轉載請註明: “雙減”為中國中小學生帶來假期之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