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應完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並擴大受益範圍,把學前教育列入該計劃。對此,教育部回應稱,作為非義務教育階段,學前教育成本應由舉辦者、家庭和政府共同分擔,家庭對幼兒的營養狀況需承擔更多的責任,同時鼓勵各地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開展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工作。
教育部表示,高度重視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問題,先後開展了專題調研、數據收集等一系列工作。調研結果顯示,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學前教育經費總投入為4099億元,同比增長11.63%,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83.4%,辦園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計,2015年全國5歲以下兒童低體重患病率為1.49%,生長遲緩率為1.15%,貧血患病率為4.79%,已提前實現《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將上述3個指標降低到5%以下、7%以下和12%以下的目標,學前兒童營養健康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教育部也提到,雖然各地高度重視學前教育和在園兒童營養改善工作,但因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一,自然環境條件各異,地方財力和羣眾經濟能力各有不同,各地學前教育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兒童營養改善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其主要原因在於:辦園主體多元形式多樣,膳食營養監管難;大部分農村幼兒園條件不足,供餐質量難保證;兒童供餐要求高,安全風險難避免等。
《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地方政府是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主體。教育部表示,作為非義務教育階段,學前教育成本應由舉辦者、家庭和政府共同分擔,家庭對幼兒的營養狀況需承擔更多的責任。從國際經驗看,即使在發達國家,家庭也是兒童養育的主要責任承擔者,不是政府完全包攬。據此,教育部建議,各地可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開展學前教育營養改善工作。中央財政將加大學前教育發展支持力度,推動各地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建立健全學前資助體系,並在資金分配時向貧困地區傾斜。
對於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提高營養改善計劃補助標準一事,教育部介紹,自2011年秋季學期,國家啓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以來,相關文件已多次調整完善營養膳食補助標準。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財政部,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力狀況,適時研究調整營養膳食補助國家基礎標準,並督促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完善營養改善計劃支持機制,讓營養改善計劃這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