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爸爸在家長會上嚎啕大哭,他的崩潰,哭出很多父母的無奈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經典

最近,一位在家長會上崩潰大哭的視頻,直擊很多家長們的內心。

原來是因為經常消息不回被老師善意提醒後,感到工作生活都太難,由此情緒失控: “我加班、開會又要盯着孩子,怎麼看得過來…”

這一幕,讓很多家長都感同身受,在評論區給這位爸爸加油打氣。

也有不少家長對目前“家校共育”提出了一些質疑和不滿。

現在人們的生活,大部分時間已經被手機“控制”,微信羣、釘釘羣需要家長時刻關注,稍有疏漏就會被孩子老師單獨“談話”,彷彿又回到了提心吊膽的學生時代。

時間久了,家長們回覆也變得開始麻木,直接複製上一位的話,還鬧出不少笑話。

事實上,在現在這個社會,輔導一名孩子,真的太難了!

主要原因有3點:

1、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現在學生的父母,大多是70、80、90後這三代人,這三代人成長經歷中,對學業的重視程度最高,比任何一代人都要認同“知識改變命運”的説法,而這種對教育的過度重視,逐漸演變成了焦慮。

2、對老師不信任

現在的家長文化程度普遍較高,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有時難免會對老師的教育理念產生不同觀點,從而失去對老師的信任感。

3、家長與老師溝通存在差異

“家校共育”理念最近幾年開始流行,這個理念是好的,讓家長承擔起教育孩子的義務,而不是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做起“甩手掌櫃”。

可是,很多時候家校之間缺少正確的溝通,雙方對一些事情的理解存在誤差,老師們覺得每天除了教學,還要承擔許多教學意外的任務太累,家長則認為既然把孩子送到學校,老師就應該盡到所有義務,自己要把重點放在工作上“養家餬口”,雙方意義上沒有真正理解對方。

解決這件事最好的辦法,還是在於雙方能有一個良好的溝通,提高溝通的頻率和效率。

一個短短的家長會,並不能起到良好的溝通作用,更不要説了解孩子在學校和在家的真實狀況。

當孩子出現問題,有些家長只會在家裏“瞎着急”,想要找老師溝通,卻害怕麻煩老師,孩子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只好在背地裏胡亂出招。

想解決孩子當下問題最好的辦法,是主動聯繫老師,和老師反映孩子最近遇到的困擾,和孩子在家時的性格特點,老師其實更喜歡這樣的家長,並不會嫌麻煩。

通過這樣的溝通,老師會對孩子和家長有更深入的瞭解,並針對性的幫助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不是單純的託管關係,而是家長和老師共同承擔教育的責任,擔起這份責任的同時,還需要雙方有一個良好的溝通,並且能夠相互理解對方。

文章開頭這位家長的遭遇,讓我想起曾經被瘋狂轉載的一段話,“放下磚養不起你,抱起磚頭卻抱不了你,其實世上少有父母,願意錯過孩子的成長,然而,多少人拿起了工作,就沒有手去抱孩子,放下了工作,就養不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