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建立總是伴隨着流血和犧牲,為了能夠擁有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無數革命戰士拋頭顱灑熱血,甚至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而在此期間也出現了不少優秀將領,他們創建了無數卓越的功勳,獲得了屬於自己的榮譽。
對於軍人來説軍銜就是他們榮譽的象徵,那些獲得高軍銜的軍人們都是經歷過無數次戰爭洗禮,在槍炮聲中走出來的優秀人才,很多時候我們只需要看看他們肩膀上的那熠熠生輝的肩章,就能明白這是一位身經百戰的老將。
按理來説對建國做出過巨大貢獻的軍人,他們的授銜儀式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就該開始準備的,但是那時候我們又遇上了朝鮮戰爭,所以那些剛打完解放戰爭的軍人們還沒來得及好好休息,又奔向了朝鮮戰場。
後來直到1955年我國稍微穩定一些了,才開始計劃制定我國的軍銜體系,並且準備舉辦授銜儀式。受種種因素影響一些戰功顯著的人沒能拿到相應的軍銜,也是比較遺憾。
當時按我國的軍銜制度來看,將官軍銜被分為四級,而大將是最高級別,當時我國一共定下來15名大將的候選人,但是最終只有10人被授予了大將軍銜,所以另外5位是誰,又為什麼沒有被選上呢?
第一個就是蕭克。一般來説在評定是否能夠授予大將軍銜時,都要看戰績以及職務等,以及在革命中的表現等,如果從這些方面看蕭克肯定是合格的。從北伐到長征蕭克都沒有缺席,但是因為他以前和張國燾關係不錯,所以經過綜合考量以後他最終只拿了上將。
然後就是張宗遜。張宗遜18歲的時候就入了黨,在1928年的時候就已經當了連長,曾經參加過多次著名戰爭,他之前還是毛主席的貼身警衞,始終都將毛主席的安危放在首位。之所以沒能被評為大將,主要是因為在一場關鍵戰爭中他犯了錯誤,導致了我軍的失敗。
第三位將領名為王震。王震是中國的開國上將,當張國燾試圖搞分裂的時候王震也是堅決反對,不管什麼時候都始終保持着對黨的忠誠,而且他在軍事上也頗有才能,因此受到了重用。很多人當時都覺得王震是肯定會被選為大將的,可是最後也只是獲得了上將軍銜。
第四位要説的是宋任窮。宋任窮也是很早以前就入了黨,曾經還擔任過平原軍區司令員,建國以後也是為了祖國建設在做着貢獻。其實要説資歷的話宋任窮是這幾個人裏級別最低資歷也最淺,被列為候選人其實也表達了國家對他的認可。
第五位則是周純全。周純全為我軍的後勤建設做了很多,被譽為獨眼上將,因為他的眼睛在長征的時候受了傷,但是因為軍情緊急所以沒能得到及時治療,最後那隻眼睛就失明瞭,可以説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將領。
儘管這五位開國上將並沒有被評選為大將,但也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他們都是我們的英雄,在那段艱難歲月裏他們浴血奮戰不畏犧牲,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雖然最後因為各種原因滯留在上將頭銜,但是他們的成績依舊不會被忽視和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