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後不要急着走,畢竟小編忙活這麼久,點點關注小編祝您票子是多多的有。
其實,生活是美好的,關鍵在於你怎樣去發現,怎樣去尋找。常説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不必去抱怨生活,因為抱怨也不能改變什麼。讓我們一起走進娛樂世界!
1、你明天送六錢銀子到兵部。
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這是特殊的一年,有歷史學家認為,明朝真正的滅亡正是這一年。這一年,萬曆皇帝時常感到力乏不興,隨後的三十年,萬曆再也沒有上朝。
這一年,抗倭名將戚繼光去世,留下遺言:“三十年間,先後南北、水陸、大小百餘戰,未嘗一敗!”
這一年,清官海瑞病死,遺言如下:“明天,你送六錢銀子到兵部”。這看起來平淡如水的話,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因為那一年冬天冷,兵部給每一個在職的大臣都發了一部分柴火錢,而發給海瑞的時候,海瑞算了一下,多發了6錢。海瑞死後,好友王用汲來為他收屍,在海瑞的住處,只找到幾件補丁落着補丁的衣服和幾個裝着破衣服的舊箱子。
2、胡服騎射固中原,三千趙甲滅強秦。
趙武靈王這句話實現一半的時候,被他的兒子餓死了。
趙武靈王即位的時候,趙國國力衰弱。即使是小的國家,也時常侵擾。在和大國的交戰中,更是時常吃敗仗。大將被擒,城邑被佔。趙國東北同東胡相接,北邊與匈奴為鄰,西北與林胡、樓煩為界。這些部落都是以遊牧為生,長於騎馬射箭,他們常以騎兵進犯趙國邊境。可謂是內憂外患。
趙武靈王看到胡人在服飾方面有一些特別的長處,胸有大志使趙國強盛的武靈王,對胡人騎兵的優越性,認識真切。他認為以騎射改裝軍隊是強兵的道路,“吾欲胡服”。因此,為了富國強兵,趙武靈王在邯鄲城提出“着胡服”“習騎射”的主張,決心取胡人之長補中原之短。
由於實行胡服,趙國建立起以騎兵為主體的一支軍隊,它在戰爭中的作用即刻顯示出威力來。就在行胡服的次年,趙國一直打到寧葭(今河北獲鹿縣北)。又西攻胡地,到達榆中(今內蒙古河套東北岸地區),“闢地千里”,林胡王向趙貢獻良馬以求和。
趙武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奪取了丹丘、華陽、鴟之塞、鄗、石邑、封龍、東垣等地。趙國還向北方的匈奴侵略者出擊,“攘地北至燕、代”。向西邊林胡、樓煩用兵,到達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縣)、九原(今內蒙古包頭市)。可以説,經過“胡服騎射”改革的趙國,成為當時除秦國外,國力最強的國家。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的兒子為爭奪權力,以圍困的方法把趙武靈王逼死。“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最後歷經三個月,趙武靈王活活餓死在沙丘宮。
3、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
秦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白起有病,不能走動。王陵攻邯鄲不大順利,秦王又增發重兵支援,結果王陵損失五校(一校約為8000人)秦軍。白起病癒,秦王欲以白起為將攻邯鄲,白起對秦昭襄王説:“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
秦昭襄王改派王齕替王陵為大將,八、九月圍攻邯鄲,久攻不下。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攻秦軍,秦軍傷亡慘重。白起聽到後説:“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秦昭襄王聽後大怒,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范雎請求,仍稱病不起。由於病體不便,白起並未立即啓程。三月後,秦軍戰敗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更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今陝西省咸陽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拿起劍自刎時,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好一會兒,他又説:“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説完自殺。時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
4、吾以天地為棺廓,以日月為連壁,星辰為珠璣,萬物為濟送,吾葬具豈不備耶,何以加此?……在上為鳥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先秦諸子百家都是在探求真理,即探求世界萬物的根據和原則中建立各自的理想和學説的,但是在儒墨道各家及後學支脈中,莊子明顯地不同於其他諸子,甚至於不同於老子。老子學説中有鮮明的傾向和目的。莊子雖然也有自己的社會觀、人生觀,但他的中心,他的至足之處卻是形而上學的、純粹抽象思辨的哲學本體論。
莊子是以抽象思辨的本體論,而非具體某種政治主張,來實現他對宇宙萬物的根據和原則的探求的。莊子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的最重要貢獻,也正是在於他對於抽象思辨的哲學本體論的獨到關注。莊子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於他提出的“逍遙處世”之説,莊子塑造的人生境界,是最飄逸靈新的一種灑脱。正所謂“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儒學在孔子之後,尤其是在“罷黜百家”之後,支脈層出,義理更生,孔、孟、荀雖不盡同卻能源遠流長,而莊子卻只有後世對他的不理解,對他的改造。在中國古代,沒有任何一個朝代,沒有任何一個學者,能對莊子核心內容的形而上學本體論予以發明、發展。戰國時期的形而上學的莊子是真實的存在的,但莊子的後世繼承卻是一條虛線。
5、我死之後,汝等勤學女工,多造絲縷,賣掉換錢以自給。汝等居住銅雀台中。每日設祭祀,以令女伎奏樂上食。
公元220年3月15日,一代梟雄曹操溘然辭世。曹操臨終之前,要求諸子不要虧待婢妾和歌舞藝人,讓她們住在銅雀台上看守靈帳。靈帳很簡單:靈牀長一尺,懸掛布幔,早晚擺放乾肉乾糧。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從早晨至中午,由藝人向着靈帳歌舞。
要求諸子經常登臨銅雀台,遠望西郊陵墓。祭祀不用薰香,餘香分給各位夫人。各房之人閒着無事,可編織絲帶和做鞋賣錢。留下的衣物分給諸子。
6、德佑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君臣流亡海濱,楊太妃垂簾聽政,與臣下説話還自稱為奴。每當羣臣朝會的時候,陸秀夫仍端持着手板,儼然像過去上朝一樣,有時在行程途中,悽然淚下,用朝衣拭淚,衣服都濕透了,左右的人為他所感染都無不悲痛欲絕。因井澳大風的原因,益王驚懼而死,羣臣都想借此機會離開。
陸秀夫説:“度宗皇帝有一個兒子還在,把他怎麼辦呢?古人中曾有過僅憑藉一旅即成就中興的,而我們現今百官都在,還有數萬軍隊,上天如果還沒想滅絕大宋,難道就不能憑此振興國家嗎?”於是與眾大臣共同擁立衞王。當時陳宜中前往占城去了,因與張世傑不合,所以屢次徵召他都不到。於是以陸秀夫為左丞相,與張世傑共同秉政。其時張世傑領兵駐守崖山,陸秀夫則既要籌措軍旅,又要調集工役,而且凡是有什麼需要寫的,也都由他親自動手。雖然在顛沛流離之中,事務繁多,時間匆忙,他每天都還是要寫《大學章句》以勸講別人。
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二月的一天晚上,風雨昏霧四塞,咫尺之間不能相辨,張世傑派小船到宋主那裏,想要奉宋主到他的船上,策劃乘機突圍,但陸秀夫害怕被人出賣,或被俘辱,固執着不肯帶宋主上船。後崖山被攻破,陸秀夫護衞衞王的船一起逃走,而張世傑、蘇劉義則各自逃生去了,陸秀夫考慮到難以逃脱,於是將自己的妻子兒女趕下海去,自己揹着衞王赴海而死,當時他年僅四十四歲。
7、再生不為帝王家。
劉準,宋明帝劉彧第三子。
元徽五年(477年)七月七日夜,後廢帝被弒,七月八日,劉準在蕭道成的擁立下即位,是為宋順帝。並封蕭道成為相國、齊王;雖然劉準名義上是皇帝,但是權力都被蕭道成掌握。
升明三年(479年),蕭道成要求劉準禪位,並且派部將王敬則率軍進宮。劉淮説出:“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一句話説出了身為末代皇帝的悲哀。同年四月十六日,劉準禪位與蕭道成,劉宋政權到此滅亡,劉宋的宗親都被幽禁而死。
蕭道成即位之後,封劉準為汝陰王,不行君臣之禮,上書不稱為上表,答表不稱為下詔。遷居丹陽(一説丹陽宮)並派兵監管。建元元年(479年)五月六日,監視劉準的兵士聽得門外馬蹄聲雜亂,以為發生了變亂,便殺害劉準。劉準時年十三歲,諡為順皇帝。
8、主公快走——典韋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宛城張繡,張繡迎降。曹操甚為歡悦,便邀請張繡及其將帥,一同置酒高會。曹操行酒時,典韋持大斧立於其後,斧刃徑有尺餘,曹操所至之人前,典韋都舉斧迫視。酒宴至終,張繡及其將帥均不敢仰視。十餘日後,張繡因曹操納其嬸,頗感恥辱,於是在賈詡的建議下,突然反叛,奇襲曹操之營,曹操被殺的措手不及,出戰不利,於是率輕騎逃走。典韋在門前奮戰,張繡軍不能得入。張繡軍於是分散從其它門進營。時典韋部下兵校尚有十餘人,皆殊死惡戰,無不以一當十。但張繡軍先後湧來越聚越多,典韋用長戟左右攻擊,一戟擊去,便將張繡軍十餘支矛摧斷。
後典韋左右死傷者略盡,典韋本身亦被數十創,雙方短兵接戰,張繡軍想上來活捉他。典韋用雙臂挾住兩個張繡軍將他們殺死,其餘的張繡軍不敢近前。典韋又衝上前去突擊張繡軍,殺死數人,傷勢加重,典韋就此怒目大罵而死。
曹操退住舞陰,聞典韋已死,為之痛哭,招募間諜取回他的屍體,親自臨哭,遣其歸葬襄邑,拜其子典滿為郎中。曹操的車架每次經過襄邑,常用中牢的禮儀來祭奠他。曹操追思典韋,拜典滿為司馬,引為近侍。曹丕即王位後,以典滿為都尉,賜爵關內侯。正始四年(243年),典韋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
9、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後主高緯派遣使者徐之範送毒酒給高長恭,高長恭對他的王妃鄭氏(蘭陵王妃)説:“我對國家如此忠心,哪裏有辜負皇帝,而要賜我毒酒?”鄭氏回答説:“為什麼不親自當面去跟皇帝解釋呢?”高長恭説:“皇帝怎麼可能會見我?”於是就飲毒酒而死,年僅33歲。
10、花生米與豆腐乾同嚼會有火腿味。
金聖嘆因冒犯皇帝,受“抗糧哭廟”案牽連而被朝廷處以極刑。
行刑日,淒涼肅穆,方圓不大的一塊陰森森空地,四周閃着刀光劍影,顯得陰森恐怖。胸藏秀氣,筆走龍蛇,蔑視朝廷的一代文學批評家金聖嘆,披枷戴鎖,巋然立於囚車之上。
到法場上,該留遺言了。李斯當年死時,不甘心,對兒子説想再去上蔡溜狗;嵇康死時,怕《廣陵散》絕,要求彈琴。金聖嘆那時要死,該哭的都哭過了,該表的態度都表過了。他這樣不陳腐的個性,最不喜歡酸文假醋。所以就讓兒子附耳過來,把花生米和豆腐乾這窮酸書生的訣竅教了給他。
眼看行刑時刻將到,金聖嘆的兩個兒子梨兒、蓮子(小名)望着即將永訣的慈父,更加悲切,淚如泉湧。金聖嘆雖心中難過,可他從容不迫,文思更加敏捷,為了安慰兒子,他泰然自若地説:“哭有何用,來,我出個對聯你來對,”於是吟出了上聯“蓮子心中苦”。兒子跪在地上哭得氣咽喉幹、肝膽欲裂,哪有心思對對聯。他稍思索説:“起來吧,別哭了,我替你對下聯。”接着念出了下聯“梨(離)兒腹內酸”。旁聽者無不為之動容,黯然神傷。
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