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二十二年正月,阿魯台入侵開平、大同,朱棣召開廷議,命令邊塞守將嚴陣以待。隨後朱棣決定再次御駕親征,這是朱棣第五次北伐,也是最後一次。朱棣命太子朱高熾監國,率軍從北京出發,六月,明軍前鋒到達答蘭納木兒河。
命張輔搜尋三百里內的地區,沒有搜尋到敵軍蹤跡,隨着時間拉長,糧草逐漸供給不濟,無奈之下,朱棣下令班師回朝。多年征戰的朱棣,此時已經力不從心,不論從精力、體力上,都大不如前。七月十六日,到達蒼崖戍,朱棣身體不適;十七日到達榆木川,病情加重,並留下即位詔書,傳位太子朱高熾;十八日朱棣病逝,終年六十五歲。
由於朱棣是在班師途中去世,和在皇宮中去世不同。所謂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一旦軍隊失去首領,加之還在行軍途中,可能還有敵人暗中窺視,後果不堪設想。如果被敵人知曉朱棣去世,可能會面臨敵軍偷襲。所以在朱棣去世後,楊榮繼續命令該送飯的繼續送飯,所有一切照舊,給人一種假象,這不僅是軍隊看,也是在演戲給敵人看。
當然了,軍隊出兵在外,如果主帥突然陣亡,會對士氣產生不利影響,況且朱棣還是皇帝。還有就是朱高煦與朱高燧也是一直對皇位虎視眈眈,一旦這兄弟二人知道皇帝去世,對朱高熾就皇帝位的影響很大,可能就會出現一個悲劇。
內閣大臣楊榮與大學士金幼孜臨危不亂,他們商定計策,遵從朱棣的遺言,密不發喪。一方面由楊榮快馬加鞭進京密報,一方面金幼孜為穩定軍心,還和平常一樣覲見皇上。而且一日三餐照例,軍中一切如常進行,所有詔令都出自金幼孜手筆,其他人不知道軍中發生瞭如此驚天大事。
此時應該處於夏季,如果時間拖長,屍體必定也會腐爛變質。朱棣去世的消息只有少數幾人知曉,不同於秦始皇,楊榮、金幼孜用錫融化後做成內棺,將朱棣屍體放入。如此嚴密的棺材,就算真的屍體腐化,臭味也傳不出來,為了防止走漏消息,將製作棺槨的工匠滅口。
楊榮騎馬趕奔京城報喪,正在監國的朱高熾,沒有想到接到父親死亡的噩耗。不過經受如此打擊的時刻,他還是非常清醒,當機立斷,立刻與吏部尚書蹇義、大學士楊士奇和楊榮商量。首先下令加強京城的治安,其次,立即派兒子朱瞻基出京迎喪。
同時派心腹大太監王貴通馬上去南京任鎮守,把南京控制在自己的手裏。由於封閉了消息,朱高煦、朱高燧錯過了叛亂機會,朱高熾才得以安全登基。
前一階段熱播的電視劇《大明風華》,朱棣去世的橋段感動了很多人,被網友評價為“神來之筆”。劇裏卻沒有正面表現出一個老人的臨終,而是被替換成了一個浪漫又壯美的夢:一直病重在牀的太子朱高熾突然看見征戰在外一年多的父親來到自己的牀前,拿出一個青銅鳳鳥送給兒子,只因為朱棣曾説過“每一次從戰場上回來,都要給你帶禮物”,朱高熾病情好轉並動情地説,“只要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天底下就沒有什麼難事”。
但最終原來是大夢一場,朱棣轉瞬消失,只留下一個青銅鳳鳥扣。據歷史記載,朱棣很在乎史學家對他的評論,他要無愧於江山。可能《大明風華》編劇和導演設計這樣的橋段就是覺得朱棣在北伐去世,或許朱棣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與太子告別,想對自己的兒子説:“未來靠你了!”
史料記載:“成祖北征晏駕。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覘朝廷事馳報,一晝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潛伺京師,幸有變。”
朱棣去世的時候,朱高煦在他的封地,而朱高煦的兒子朱瞻圻一直在北京,每天窺視朝廷動向,一晝夜信使往返六七次。不僅如此,朱棣大軍在外,朝廷形勢複雜,朱高煦大概已經有了反叛的苗頭。對於京城的情況,楊榮應是瞭如指掌,如果讓朱高煦得知朱棣去世的消息,那麼朱高熾的皇位可能不保。
正是由於楊榮的果決的判斷力,成功幫助朱高熾順利即皇帝位。事實上,這就是一個時間差,在朱高煦得知朱棣死訊之前,朱高熾就已經完成了所有安排,等朱高煦明白過來,一切都晚了。
楊榮用非常高明的手段,解決了棘手的問題,不愧為警敏通達的權謀高手!朱高煦雖説打仗有兩把刷子,軍中也有一定威信,但在搞權謀鬥爭這方面的確不太在行。
1424年九月七日,朱高熾正式登基,依照慣例,他頒佈了大赦令,並定次年為洪熙元年。他是第一位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行登基大典的明朝皇帝,從這個角度講,朱高熾才是紫禁城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任主人。
紫禁城中的乾清宮是皇帝居住的宮殿,明朝皇帝和清朝順治、康熙都住在乾清宮,自雍正之後,清朝皇帝才住在養心殿。而明仁宗朱高熾卻是明清在北京紫禁城的24位皇帝中唯一把御花園的欽安殿作為寢宮的。
朱高熾身寬體胖,走路都要氣喘,而他的寢宮,偏偏選在後皇宮軸線最北端的欽安殿,每次上朝,他都要由北向南穿過重重宮門,才能抵達御門聽政的奉天門。朱高熾當然會乘坐“御輦”,但以他的身量,上輦下輦都很費體力。
朱高熾為什麼住在欽安殿而不住在乾清宮呢?估計是因為朱棣住在乾清宮的緣故。朱棣一直不喜歡這個大兒子,而朱高熾也非常怕自己老爹,住在乾清宮或許給他極大的壓力,而他作為皇帝必須住在紫禁城的中軸線,所以他只好選擇御花園的欽安殿。
從嘉靖十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嘉靖皇帝朱厚熜以祈子為名,於欽安殿舉辦了公開的齋醮活動,正式成為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