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凡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文/寂寞的紅酒
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是歐洲西部的三個小國。三個國家面積都不算太大,特別是盧森堡,面積只有2000多平方公里,用彈丸小國形容一點不為過。不過三個國家雖然不大,但關係特別好,好的就跟一家人一樣。實際上,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本來是一家,只是後來分家了而已。很多人感覺奇怪,三國到底是什麼關係,為何要分道揚鑣?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
想了解三國的關係,就不得不提一個地方,那就是尼德蘭。尼德蘭在日耳曼語中是“低地”的意思,主要指萊茵河、馬斯河、斯海爾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帶地勢低窪的地區,也就是現在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東北部一帶。這一帶地勢低平,多低窪沼澤,所以被稱為低地。在中世紀,尼德蘭地區長期處於分裂割據狀態。14世紀,尼德蘭併入了勃艮第公國,成為勃艮第公爵的領地。15世紀中後期,勃艮第公爵查理(大膽者)的獨女嫁給了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連,尼德蘭因此成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
16世紀中葉,聖神羅馬帝國皇帝、哈布斯堡家族掌舵人查理五世把領地分給了他的兒子和弟弟,哈布斯堡家族圖爆粗分裂為奧地利與西班牙兩支。查理的兒子菲力二世繼承了西班牙以及尼德蘭等領地,尼德蘭從此成為了西班牙的一部分。當時的尼德蘭是非常富裕的,漁業、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等都非常發達,是西班牙王國的錢袋子。不過這個錢袋子雖然富庶,但充滿了不安的因素。因為當地是新教的重要傳播地,特別是北尼德蘭地區,大部分都是新教徒,他們和信奉天主教(舊教)的西班牙人格格不入。西班牙一直以天主教的捍衞者自居,自然對尼德蘭的新教化非常仇視。西班牙人對尼德蘭的新教徒進行了殘酷的鎮壓。加上西班牙對尼德蘭橫徵暴斂,所以激起了尼德蘭人的反抗,爆發了席捲尼德蘭的起義。尼德蘭革命得到了英國人的支持,在英國人的幫助下,尼德蘭人解放了北部,成立了聯省共和國。由於荷蘭在聯省中面積最大,經濟最發達,是共和國的政治中心,所以聯省共和國又稱荷蘭共和國。尼德蘭南部的封建貴族和西班牙走得很近,而且當地大部分都是天主教徒,他們懼怕高漲的革命會影響他們的利益,所以向西班牙表示效忠,繼續留在西班牙的統治之下。荷蘭和比利時因此分道揚鑣。當然,對於荷蘭的獨立,西班牙一直耿耿於懷,所以和荷蘭又打打停停的打了幾十年。直到1648年,荷蘭和西班牙才徹底結束敵對狀態,荷蘭得到了歐洲各國的普遍承認。
在擺脱西班牙後,獨立後的荷蘭發展迅速,很快取代西班牙成為了世界的霸主,稱雄世界近百年。不過,荷蘭的興盛只是曇花一現,最終在英法的打擊下逐漸衰落。1795年法國軍隊佔領了荷蘭,法國在當地建立了傀儡政府巴達維亞共和國。1810年,法國人吞併了荷蘭。1814年,荷蘭在法國的幫助下恢復了獨立。作為對拿破崙戰爭中荷蘭人損失的補償,加上英國人不願意放棄在拿破崙戰爭期間佔領的前荷蘭殖民地錫蘭和開普敦,同時也為了在法國北部建立一個緩衝國,所以在英國的主導下,在維也納會議上,就將尼德蘭南部劃給了荷蘭,組建了尼德蘭王國(荷蘭王國),由長期執掌荷蘭大權的奧蘭治-拿騷家族統治。尼德蘭東南部的盧森堡升為大公國,以尼德蘭國王為大公。不過盧森堡雖然劃給了尼德蘭,但由普魯士軍隊駐防,同時東部的部分地區劃給了普魯士。當然,還有一部分尼德蘭地區在17世紀末期由於西班牙在和法國的爭霸中失敗,被迫把西屬尼德蘭的一部分領地割給了法國,比如著名的敦刻爾克。這就是為什麼尼德蘭會包括法國東北部的一個主要原因。
尼德蘭聯合王國讓比利時和荷蘭再次走到了一起。不過雖然兩地合到了一起,但兩地在長期的分離後,早已變得格格不入,從經濟模式到宗教信仰以及語言文化都有很大的差異,兩地的認同感很低。加上荷蘭對比利時的壓迫,導致了比利時人的反抗。1830年,受法國七月革命的影響,比利時爆發大規模起義。由於荷蘭的盟友英國、奧地利和俄國都無暇顧及荷蘭,所以比利時在法國人的幫助下獲得了獨立。薩克森—科堡的利奧波德親王被選舉為比利時國王1839年,在倫敦會議上,比利時與荷蘭簽訂和約,荷蘭承認比利時為獨立國家,盧森堡一分為二,西部地區劃給了比利時,成為了比利時的盧森堡省,而東部地區則獲得獨立,仍由尼德蘭國王為大公。1848年歐洲革命波及盧森堡,盧森堡開始謀求獨立,最終在1890年徹底擺脱荷蘭王的統治,由拿騷-瓦爾堡家族專領。從此,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徹底分道揚鑣。不過由於三地的特殊淵源和密切的經濟、貿易等聯繫,三國關係仍然非常密切,好的就和一家人一樣。
參考資料:《全球通史》、《歐洲史》、《尼德蘭革命原因探析》、《風帆時代的海上戰爭》、《淺析海洋與荷蘭崛起》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